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究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8期3月(中)   作者:张平
[导读] 近些年,我国在科技、经济等方面发展迅速,更多的
         张平
         四川省宜宾市高县庆岭镇龙泉小学校   645153
         摘要:近些年,我国在科技、经济等方面发展迅速,更多的人重视起创新能力,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被列为重点问题,学生需要带着创新思维去学习数学这门课程。小学生年龄较小,本身的想象力丰富,所以在此阶段,对其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学生本人和学生家长以及学校都已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教师也应对有关知识进行强化,做好利用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任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引言
         创新是整个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支撑一个现代人自身持续发展、终身学习的重要引擎,是所有人都应该具备的能力和品质。数学是一门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学科,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符合现代课程发展的基本理念,也是素质教育价值观念的体现。而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思想及能力形成的黄金阶段,在这一时期结合数学充满抽象性发散性的学科特点,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创造性思维习惯,培养出创造性人格,为他们以后知识的学习,整体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教师要改变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的模式
         教师想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便是要转变自身教学的方式以及教学的模式。其实不管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或者是成年人,想要学习某一门知识,都是需要对所学习知识感兴趣,才能提高自己学习的兴致,将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数学书本中,讲述的公式、概念其实对于很多小学生而言都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并且具有抽象的特点,这便会让小学生产生烦躁、厌倦的心情,对学习数学有抗拒的心理,对于出现这种状况,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对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和创新,可以将讲述的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中的情景相结合,这样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化,学生可以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种方法,是让学生消除心中对未知知识的恐惧感,让学生觉得贴近自己的生活,并且还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对自己的生活有极大的作用,将理论在在生活中进行实践,学生可以学以致用,在运用时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样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可以起到一定的帮助。采用这种方式,学生会认为数学知识有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将兴趣转为学习的动力。
二、大胆猜想验证来激发创新思维
         鼓励小学生对数学知识及概念提出猜测可以有效激发其创新思维,同时有助于实现对数学理论知识及概念的进一步归纳总结,因此“大胆猜测验证”环节对于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数学老师要鼓励学生在掌握知识内容及思考逻辑的基础上对公式定理进行推理验证,其作为数学学习的重要过程,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对思考环节和探究过程的重视程度。在教学活动中,小学数学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部分知识点进行合理猜想,并在此基础上借助合作讨论等方式来验证猜想并获得答案,这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推理能力,而且有助于实现不同思维模式的碰撞,最大程度培养小学生的探究精神及创新意识。例如在为小学生讲解“鸡兔同笼”这一数学问题时,小学数学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这一问题并进行合作探究。不同学生采取的思考方法不同,导致出现不同的猜想方向及验证方法,而合作讨论环节可以实现不同思路的碰撞,以此来拓展小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方向。
三、加强课堂小组合作
         传统的学习模式都是以单一个体为主,以学生个人为主。这种学习方式容易出现两极化形式,一方面是基础薄弱,理解能力强的;另一方面是理解能力差,基础能力强的。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对理解能力差与基础好的分为一组;基础差的与能力强的分为一组,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相互交流、相互讨论,也能有效促使学生说出想法与他人共同探讨问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在传授几何图形运算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数量准备相关的器材。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师分发相同器材;其次,教师在黑板出示题目,对正方体进行测量,要求学生以手中的器材进行测量,得出数据是否一致,测量方法有多少种。通过以小组形式探讨问题,学生会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计算,能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及对问题的探讨。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能够促使学生吸收知识点。
四、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小学数学学习与实践是密不可分的,要想真正形成创新能力,不能纸上谈兵,依靠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好生活中的问题,学生才真正掌握属于自己的一套独特的数学实践能力,也就是形成了创新能力。例如,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是形成创新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保持学生整个过程的专注度,使他们整个操作过程尽量保持连贯,形成连贯的思维习惯,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有一个完整的操作实践体验。学生分组交流合作是动手操作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所在,学生在阐述的时候自己的思路更加明确,既打开了思维,也拓宽了视野。
结束语
         在最近几年中,我国教育部门对学校教师的教学方式都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尤其是新课改的背景下,学校教师及时更新自身观念,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在课堂上进行一定的改变,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融入时代的特点,采用新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构建高效的课堂,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冯越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J].知识窗(教师版),2019(12):35.
[2]徐刚.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教育观察,2019,8(42):123-124.
[3]卢赟.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探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19(12):147-1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