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能力启迪思维--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刍议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8期3月(中)   作者:杨九春
[导读] 针对目前的教育教学来说,教师需要结合素质教
         杨九春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嘉陵小学    628000
         摘要:针对目前的教育教学来说,教师需要结合素质教育因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学生的内心中根植治素质教育。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规范性的教学,加强教学方法的创新,让学生对数学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以为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提高创造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教育策略
         目前已经全面落实了素质教育,对小学数学教师所开展的教学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数学学科的实际特点开展规范性的教学,将数学所具有的教育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面临许多的困难,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面临诸多的阻碍。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素质具体来说就是一个人能够对周围事物有正确的了解,并且能够对自己进行约束,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包括多方面能力的展现。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中的一部分,而数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将素质教育深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着多方面的作用:第一,其能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彻底激发出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实施素质教育,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探索知识,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全面的培养。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注意教学方式的选取,且所选择的教学方式要经常变换,避免一直采取同一种方式教学,为学生深入学习知识提供帮助,以更好地渗透素质教育,培养学的综合能力。第二,合理深入素质教育,能够以形象化的方式展示知识,但对学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其需要具备逻辑思维能力,开拓数学思维。在具体的渗透过程中,数学教师需要丰富学习内容,让学生可以深度理解知识。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的策略
         素质教育的基本核心就是对学生的内在潜力进行挖掘,使学生从整体方面提高素质。目前,小学数学教学需要积极响应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对数学教学进行全面地优化,将素质教育合理地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全面地培养。为了顺利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对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加强注。同时,需要积极鼓励学生,让学生大胆假设,展开丰富的想象。
(一)开放教学,加强社会实践
         目前,新课程改革为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落实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教师需要对以往的教学模式加以创新,以课堂作为教学的重要基础,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将数学知识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这就要求教师需要打造开放型的课堂,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利用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再次利用废旧物品,通过这些物品制作成不同的几何图形。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为学生参与数学课堂创造了机会,也让学生得到了锻炼。
(二)开展小组合作
         素质教育的落实要求教师对知识的形成过程更加关注,并将这一过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知识,紧密衔接新旧知识,及时巩固知识。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公式”这节课时,如果教学方式一成不变,将很难提升实际的教学效果,且无法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而小组合作可以让学生集思广益,共同分析和解决问题,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相同的梯形,并将其拼成一个四边形。接着让学生回顾以往所学习过的知识,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准确计算出来。最后,教师合理引导学生,让学生对梯形面积公式进行总结。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强化了合作意识,也亲自动手了解了知识,结合以往的学习经验,对新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网络,从而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创设情境
         教学情景创设已经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比较常用的教学方式,但如果能够合理创新教学情景的内容,就可以进一步丰富数学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觉焕然一新,充分吸引学生的关注。在创设情景前,数学教师需要对情景的目的有明确的了解,通过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让学生在这一情景之中,可以产生更多的学习动力。
         例如,在教学“时、分、秒”时,为了让学生对知识有直观的了解,教师需要将老式座钟摆放在讲台上,让学生密切注意观察,明确时钟的组成,对不同时间有清晰的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望,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学生说一说不同指针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增进学生的了解。之后,教师需要适时引导学生,让学生说出自己拨动钟表所显示出的时间,这样的教学方式极大地吸引了学生,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带动下积极进取,掌握新知。
结论:数学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这学生在这一情境中能够积极主动学习。通过合作学习和加强实践,让学生形成创新性的思维,在必要时教师需要正确指导学生,为学生克服困难提供帮助。只有以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为依据,实施规范性的教学,才能强化学生的体验,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形成较强的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曾宪红,周欣欣. 培养能力  启迪思维──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刍议[J]. 青海教育,2019,01(Z1):183-184.
[2]马秀梅,刘雨薇,朱明佳.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J]. 学苑教育,2020,01(13):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