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激趣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8期3月(中)   作者:杨美燕
[导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关系到课堂的
        杨美燕
        山西省忻州市代县上馆镇东关中心小学, 山西 忻州 034200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关系到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成绩。倘若一个学生爱上学习,他的成绩绝对不会差。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课堂教学每个环节把激趣放在首位。
        关键词:小学数学;激趣;策略
1 情境激趣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少知识均较为抽象。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不强,他们一时之间很难接受,影响学习兴趣。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借助多媒体手段或生活现象等手段将数学知识放置在一定的情境中,将抽象的知识内容变得形象化、具体化,这与小学生的感性思维特点相吻合,使其在情境中主动接受和学习新知识,让他们在情境中寻找激情与热情,从而顺利导入新课。例如,在进行“认识角”教学时,教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多媒体课件中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提问:如果将这些图形分成两类,会怎样分?学生观察后回答: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是一类,圆是一类。追问:为什么这样分?他们在对比中发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三个图形的边都是直的,圆是一个曲线图形。接着,教师让学生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上面有角,自由分享各自在生活中见过的角,如:黑板、窗户、门、剪刀、课本等,引出角的教学。如此,从学生熟悉的图形和分类的知识入手,这种方式很新颖、活泼,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联系生活探索新知,为后面的探索知识营造很好的学习氛围。
2 画图激趣
2.1 画出条件激趣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有些条件比较隐蔽,不能一目了然,可以通过画一画来找出间接的条件。例如,一年级数学上册的练习题:小朋友们排队进动物园,小明前面有8人,后面有6人。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排队?这道题对于一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大部分学生会错误列式为8+6=14(人)。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画一画来找出解题的方法,先用○代表小明,在小明(○)的前面画8个○,在小明(○)后面画6个○,然后数一数总共有15个○,这样,学生很快得正确列出算式,成功的喜悦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2.2 画出概念含义激趣
        小学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如何把抽象具体化,可以通过画一画感悟概念的含义。在三年级认识周长时,我把打印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图形,引导学生从图形一个顶点开始画一圈,特别强调是画一圈,让学生感悟周长,其实就是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在以后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周长时,学生都知道把图形外围的边全部加起来。轻轻松松掌握知识要点,自自然学生就有学习的兴趣。
3 巧问激趣
        小学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理和求知课堂,数学教师在新课导入环节,需紧紧抓住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巧妙设计一些疑问或问题,诱发其探究数学知识的欲望,产生学习动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及知识内容巧妙设疑,将新授内容整合在问题中,利用问题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且注重问题的开放性、新颖性和启发性,使其在问题驱动下一开始就进入到思考状态,思维得以活跃,推动高效课堂的构建。
诸如,在实施“轴对称图形”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一组对称的剪纸艺术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对称美,引领他们自主发现这些图形的特点,设疑: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使其认真观察和研究。接着,教师用剪刀剪出一个心形,询问:这是一个什么图形?它有什么特点?学生能够轻松发现心形两边是对称的,特点是沿中间对折两边都是一样的。教师总结:同学们发现这个图形两边是相同的,这说明它是对称的,对称是创造一些作品的重要方法,也是自然界一种普遍现象。

这样通过让学生欣赏剪纸艺术中的对称图形导入新课,既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诱发其探究欲望,为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以此带领他们探究轴对称的奥秘。
4 以“竞”激趣
        在数学教教学中,经常能够见到相关的数学知识竞赛活动,小学数学也不例外,教师也可以采取竞赛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竞赛机制,为学生创设良性竞争情境,利用数学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通过竞赛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激发出来,这对课堂效率的提升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竞赛心理,在竞赛中注重对学生竞争意识和积极向上学习精神的培养,从而使学生通过数学竞赛增长知识,拓展见识,在原有的数学知识基础上获得提高,这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都有很大帮助。教师可以将学生采取以小组为单位的形式开展数学竞赛,通过小组之间的角逐,提高学生的集体凝聚力,并在小组竞赛中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5 游戏激趣
        喜欢玩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游戏对于他们来说具有无可比拟的吸引力和诱惑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为顺利导入新课内容,教师需要尊重小学生的天性,精心设计一些趣味性的小游戏,让他们发现数学的学习乐趣。小学数学教师需科学采用游戏导入方法,将新课内容融入游戏中,带领学生在玩游戏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学习数学知识,让沉闷的课堂氛围变得有趣起来。比如,在开展“认识钟表”教学时,教师先组织学生进行“报数”游戏:每隔5个数字按照5、10、15、20、25…60的顺序依次报数,报到60后再从5重新开始,依次进行直至全部同学都参与其中。这与普通的报数游戏不同,学生将会积极踊跃地进行,并思考:为什么要间隔5个数字?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这么特殊的数?组织他们自由讨论和分享各自的见解。接着,教师展示钟表,要求学生仔细观察钟面,他们谈论后汇报:有12个数字,有12大格,有两根指针,分针与时针,使其知道刚才玩游戏的目的。随后让学生再仔细观察钟表,说说谁是分针、时针,它们是怎样的?引导他们在钟面上指出时针和分针。
6 实操激趣
        首先要选择生活当中的真实素材,数学知识在长期发展以及改进过程中,必然留下许多有趣的故事,教育着应当将其充分利用,在开拓学生思路的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更加了解数学的起源以及发展历程,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如,在学习人民币的时候,可以引用在上世纪60年代,我国发行第三套人民币的时候,周总理在回答外国记者的时候,用“十元八角八分”这样的方式来回答,大家都被周总理的聪明才智所折服。其次,利用生活当中的相关经验与学习活动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百分数时,组织同学们对全班、全校以及男女生人数进行调查,之后在对这些数据进行整合,计算出百分率,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百分数的实际意义,逐渐掌握百分数的运用方法。再者,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大多数都是非常喜欢看动画片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在课堂当中播放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动画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当中的现象,如学习圆的时候,教师顺势提问,日常生活当中有哪些物体是圆的?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课堂参与度,对提升教学效率有着明显的作用。
7 结论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小学教师要采用“激趣”策略展开教学活动,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分别利用悬念设置、情境创设、巧妙提问、趣味竞赛以及教学游戏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参考文献:
        [1]熊兴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激趣”策略研究[J].读与写(中旬刊),2019(09).
        [2]黄秋.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激趣”的策略[J].新课程(中旬),2016(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