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8期3月(中)   作者:吴雅娴
[导读]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教育事业也蓬勃发展起来。初中化学
        吴雅娴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思源实验学校 734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教育事业也蓬勃发展起来。初中化学是一门十分贴近生活的学科,随着新课程新课改的提出,在教学要求上更是把启发式探究式的教育摆在了教育的首要地位。但是,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校和教师在实际教学时还是存在只偏重成绩和分数的现象,致使素质教育没有落到实处,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在这种背景下,从根本上采取生活化的教学形式可以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在初中化学和其他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可以受用终身的学习模式。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
        引言
        在中学化学课程中引入以生命为导向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与化学学习有关的生活经验。因此,在转化知识系统中可能存在某些潜在的认知,以解决化学学习的存在,实现相关问题知识的内化和扩展。因此,根据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初中化学可以通过创新和改革生活导向的教学模式,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从而提高中学化学教育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效果。
        1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能够维持浓厚的兴趣,那么就能更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以往的教学模式基本上仅强调理论知识,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实践予以过多关注。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将生活化教学引入初中化学,依托生活元素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能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加深对化学学科价值的认知程度。同时,陶行知先生也提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由于化学学科与日常生活存在着密切联系,通过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应用,能帮助学生密切联系知识与生活,有利于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2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2.1树立正确物理生活化教学理念
        化学教师要及时更新树立正确化学生活化教学理念,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教学素材,实现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经验的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对生活本质有清晰认知,不断改进自身学习方法,为推动学生全方面发展创造条件。在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既是老师也是朋友,改变传统灌输知识教学方法,实行师生互动平等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对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诉求进行分析,关心爱好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化学教师一方面要注重传授物理活动技巧,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把握化学教学实质,推动化学教学向纵深发展。
        2.2挖掘拓展整合生活化素材
        首先,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科学现象通常隐藏着丰富的化学知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素材作为教学情境。

这些素材来自学生的直接经验,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又贴近生活,教师借以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与熟悉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从生活中感知化学知识,把化学理论、化学公式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如今全世界都在关注新冠肺炎的发展,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新冠肺炎为背景知识,设置化学习题,比如:酒精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生活中用纯酒精消毒对吗,酒精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等等。其次,书本中虽然已经将一些知识放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但是还不够,需要教师的拓展,比如在讲到氯化钠时,教师应在恰当的时机渗透亚硝酸钠的知识,同样是盐一种,可以食用,一种用于工业,借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最后,很多人都存在谈“化”色变的现象,教师需要在平时授课中整合生活化的知识,改变呈现方式,比如在讲到“燃料的开发利用”时呈现化石燃料的使用造成的不良影响,虽然学生直观感受到使用化石燃料的危害,也会让学生心里产生“如果不用现代技术开发使用化石燃料就不会有这些危害”的疑问,但是换一种方式呢,展现我国目前在新能源方面的成绩,提问学生使用新能源的好处,开发利用新能源的原因,两种方式都能达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但后者更好。
        2.3导自主探究,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化学生活化课堂中,引入自主探究学习方式,能发挥显著的作用。学生在完全自主的环境中思考时,能够拥有更广阔的空间。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教师在教学中也应当注重学习自主性的锻炼与培养,并关注自主探究内生动力的激发,这是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要点之一。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教学中切忌以担心学生出错或对其自主学习不放心为理由,剥夺学生自主实验的机会。正确的做法是,教师应将课堂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引领他们主动参与自主实验,培养其动手实践能力。例如,在《物质的检验与鉴别》一课中,教师在选取实验素材时,可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如皆为白色固体的食用盐和纯碱。教师指导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设计,对两种物质进行准确鉴别。教学中,教师将整个班级成员划分为多个小组展开讨论,要求各小组结合已学知识展开探索,并在组内分享自己的想法、见解。有的小组设计了通过盐酸溶液进行鉴别的实验,有的小组设计了用石灰水进行鉴别的实验,也有的小组设计了通过氯化钙溶液进行鉴别的实验……此类教学方式能有效满足学生动手实践的需求,加之整个实验是学生自行设计的,实践操作的效果更强,动手实践与探究的能力能够得到培养,并达成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结语
        简而言之,在中学化学教育中,中学化学教师通过面向生命的教学法来创新和改革生物学教学方式,以吸引中学生的注意力,以实现核心素养培训目标。中学生可以通过在更愉快、更生动的课堂氛围中进行主动学习,并通过提高针对学生各种能力和思维的化学培训的效率,提高初中化学教育对学生核心素养培训的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艾静,熊建文.物理核心素养的解析与重构[J]物理教师,2020,39(07):2-7+12
        [2]孙殿乔.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活化元素的策略研究[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0,47(02):2
        [3]游清女.核心素养视域下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J].中学理科园地,2019(06).
        [4]余和平.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物理复习的新思维教学[J].新课程(下旬),2019(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