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平
广东省韶关市武江区东岗太阳城小学 广东省 韶关市 512000
摘要: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为小学阶段学生开展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德育教育工作者要紧紧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在运用过去德育教育的教学模式上,根据具体情况开展新颖先进的德育教育工作,提高德育教育工作整体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对此,本文重点介绍在小学德育工作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对策。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德育工作;应用
德育教育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会为学生自身的三观以及道德品质养成带来直接影响,所以小学教育需要提高对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灵,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为了提高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整体效果,老师要认识到信息技术为德育教育工作带来的影响,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德育教育工作中,创新德育教育工作模式。
一、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对策
(一)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德育教育课堂,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在针对小学阶段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老师要意识到学生为教育工作的主体,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坚持围绕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优化德育教育工作整体效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老师可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在德育教育工作中运用信息技术时,老师可以融入一些教材外的教学资料,利用图像、声音等一些表现元素,构建声像相结合以及图文并茂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好像进入到真实的德育教育情景中,提高学生接受德育教育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使其可以积极主动学习德育内容,优化德育教育工作教学效果。需要注意的是,老师在融入德育教育素材的过程中,要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进行选择,确保选择的内容可以解决学生在成长中遇到的一些有关道德方面的困惑以及疑惑,这样才可以确保德育教育工作可以满足学生成长以及道德方面发展的具体需求[1]。
举个例子,在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品质的过程中,老师需要让学生明白乐于助人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之一,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乐于助人意识以及完善的价值观念。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一些人做了乐于助人的事后,反而被诬陷,所以,一些学生认为自己不应该助人为乐,相反也有很多学生认为我们应该助人为乐,针对这种不同的心理,很多学生非常疑惑自己在今后遇到需要帮助他人的时候,是否应该助人为乐?面对大部分学生的疑问,老师若是直接告诉学生要积极帮助他人,且学生遇到他人需要帮助时必须要帮助他人,那么则无法达到理想的德育教育目标,德育教育效果同样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创设一个乐于助人的场景,鼓励学生根据实际情境进行思考以及讨论,确保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乐于助人这种优秀的道德品质,自觉主动将乐于助人品质转化成自身具备的良好品质。在具体教学中,老师可以先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收集一些知名度比较高的乐于助人事件,其中选择学生扶起受伤老人反被讹诈的事件,将这种事件当做德育教育案例,融入到多媒体课件中。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进行播放,讲解事件的缘由,建立乐于助人的实际场景。其次,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是否应该乐于助人”进行讨论。在交流以及互动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认为他人在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伸出援助之手。老师可以继续对学生进行引导,为学生阐述乐于助人的意义,强化学生乐于助人意识,让学生意识到不关心他人的困难,不帮助他人,是一种自私自利的行为,这样的人缺乏一定的爱心。所以,虽然可能帮助他人后可能会被误解,那么也要给予他人关心以及帮助,最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价值观念。
(二)借助网络资源提高德育教育工作针对性,优化德育教育工作实际效果
如果想要确保德育教育工作得到良好的实际效果,那么就需要提升德育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教材虽然可以为老师开展教学提供理论德育知识,但是教材的内容比较少,不够丰富,同时也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较大的差距,以致于德育教育针对性较弱,无法实现理想的德育教育效果。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丰富教育资源,互联网中包括一些优质的德育教育素材。这些内容都可以运用到德育教育工作中,确保德育教育素材足够丰富,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最终实现提高德育教育工作实际效果的目的。在具体开展德育教育过程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按照实际德育教育目标以及教育内容,在网络上收集以及整理和教育内容相关,并且符合学生自身心理特点等内容的德育教育素材,通过整理以及合并提炼成德育教育中可以使用的教学材料。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将这些内容为学生进行展示,提高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兴趣以及积极性,最终实现优化德育教育工作实际效果的目的[2]。
举个例子,在帮助学生养成正确财富观念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德育教育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提前收集一些有关视频,像是TFBOYS组合参加芭莎慈善晚会进行捐赠的视频,利用学生喜欢的明星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将这段视频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培养学生财富观的过程中为学生进行播放,通过观看这段视频让学生明白:有能力的人要积极回馈社会,将自身的财富捐献一些,帮助一些困难的人,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人。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健康的价值观,使其可以对社会保持一定的馈赠之心,对周围的事以及人怀揣感恩之心,促使学生养成健康的道德品质。
(三)借助通讯软件建立健全德育体系,积极开展德育实践
针对小学阶段学生来说,德育教育是一个全方面的教育过程,不能仅仅只局限于在课堂教学中以及校园中,而是应该确保德育教育包括整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在积极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要积极和家长以及社会为学生构建一个健全的德育教育体系,建立良好的德育教育合力,实现共同开展德育教育。详细点说,要充分利用现阶段广泛普及以及被人们运用的通讯软件,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将学校、社会以及家庭充分联系在一起,建立德育教育合力,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全面性[3]。
譬如,老师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微信、QQ、钉钉等软件加强和家长的沟通以及交流,了解学生每个时期不同的心理情况以及学习情况等,确保家长以及老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思想以及情感方面出现的变化,积极探索德育教育方法,一旦发现学生心理以及思想方面出现问题后,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确保学生可以健康的成长。
又如,为加强和学生的沟通,老师可以构建非实名的交流软件。该软件中不会显示学生的姓名,学生可以和老师像朋友一样进行交流,向老师倾诉自身在学习以及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老师可以及时开导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避免学生走向错误的道路,实现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目的。
另外,学校还可以加强和社会的沟通以及合作,利用一些网络平台组织开展“志愿者服务”等公益活动,老师或家长带领他们深入社区进行实践,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熏陶,使其逐渐养成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塑造健康的人格,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总结语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下,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要紧紧抓住时代发展的步伐,科学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德育教育模式,优化德育途径,提高德育教育工作具体效果,开创德育教育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闫向锋.信息技术与学校德育工作相整合的运用体系的实践与反思[J].孩子天地,2019,(33):161-161+163.
[2]周丽花.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小学德育工作的探索[J].神州(上旬刊),2019,(30):288-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