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玫颖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广东省东莞市 523808)
摘要: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教育工作者充分认知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尤其是在青少年义务教育的关键阶段,更需要在五育并举中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与培养,做到以德育德,以智育德,以美育德,以体育德,以劳育德。本文通过长期中学班主任教学管理工作实践,梳理出班级管理中德育开展的具体路径,为当前中学班主任工作提供一点思考。
关键词:立德树人;班主任;德育工作
初中学生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具有定型定性意义的重要阶段,在心智上尚未完全成熟,因此,要充分抓住学生主体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及时地予以正确方向的道德认知引导。道德认知对于学生思想发展的作用不容小觑,这将伴随着影响学生终身的行为习惯。
一、以德育德,认识班级教育中品德教育的首要性
班级管理,首先就是要将德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班主任应该具有充分的自觉认知,自动承担起德育工作的春风化雨育人任务。认真研读落实好学校安排的德育工作,成为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有一种普遍的偏见,认为中学、教师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来解决中学生升学的压力问题,老师的精力更多用在“教书”上,而不是“育人”上。德育工作,实际上就是思想引领,是青少年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其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也是教会学生做人的基础,更是开展学科学习的前提基础。班主任应该以饱满的工作激情、积极正面的为人处世态度、会关爱有尊严负责任的工作方法,深入理解学生青春期的各种困惑、挫折、诱惑等,真正与学生达成一片,产生共情共鸣,肃清班级一些不良风气,正本清源,形成学习、为人处事的良好氛围。
二、家校共育,以智育德,形成合力
对于班级德育工作,班主任应该化虚为实,将德育工作具体化、节点化。班主任首先建立了几个基本台账,从家委会、班干部、学生小组、学科教学情况等四个方面做好数据统计,建立了基本台账,研判分析发展态势。家校合作、家校共育是当前教育领域倡导的理念,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才能确保教育理念落实到位。但在执行过程中,家庭与学校最优的共育模式,理想的策略,互动的边界,合作能效的充分发挥,仍旧在不断的探索之中。家校共育的关键,一定是“以学生为中心,家校双主体制度化、组织化、共享化助推”。
制度化是指要设计教师与家委会、家委会与家长、家长与学生的定期定向的交流制度;组织化是指创建心的紧密连接,充分利用家委会的功能定向,形成有组织的机构,更好服务家校工作;共享化一定是需要教师多方提供教育资源和服务,组建家长志愿者、家长典范示例等资源共享的活动。要定期召开家委会,就家委交流、分工、服务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凝聚人心,班级应个性化地由集体共同设计班徽、口号、公众号等一系列文化建设,并通过开展班级篮球赛、文化节、体育节、小组奖励等活动提供了后勤保障!通过与家委会的定期交流,让其将更好的家校共育的理念辐射到全班,形成良性循环。
三、班干组建,以美育人,共同体成
班干部建设,自然也是班级管理中目举纲张的好办法。班主任应有步骤有办法第开展班干班团队培训,特别是对值日班长的培训,从记录、评价、思想引导等方面进行指导,针对值日班长管理中出现问题也提出一些建议。强调值日班长的榜样作用,引导值日班长以身作则,并充分树立最美班干部、最美学生的优秀形象和案例,以轮流班主任助理为核心,带动值日班长、科代表、文化部、体育部、信息部为主要构成的班干部团队,实现”A-B-C”班级管理模式,形成以美育德的示范性作用。
四、风清气扬,可量化的德育工作
强化班级德育量化,通过每周德育量化,对同学的作业,宿舍,卫生等方面进行激励。之前的评价重小组团体,轻个人,很多地方没细化,导致在评价的时候有时不够有针对性,特别是宿舍的卫生和作业问题。通过对德育量化的改革,两个指标个人、小组的评价,有效解决了问题。“立榜样,扬正气”加强班级的正面引导,德育基地的“一线生机”,让我看到了很好的教育契机,队长同学舍己为人的榜样作用,很快将二班凝聚起来。同学的“带伤上课”,同学对班级的“出谋划策”,同学开展“学科辅导”和“思想工作”等等,班级和正之风不断吹送,不断蓬勃。
总之,班主任有教书育人的义务。在日常的教学中班主任必须以身作则,同时从细微处向学生渗透式的开展德育工作,不能对有丝毫的轻视怠慢。长远看,一个学生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行对其人生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班主任要在中学生身心发展不健全的时候予以培养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推动良好的品德操行在学生自我发展道路上发光发热,让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善良有态度的人。班主任管理工作应时刻保持着以德为先的理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如何激发学生高度的自觉性、团队协作精神,引领更高层次的学习效果、成果呈现,以“对学生的终身学习负责”为目标,不断努力!
作者简介:陈玫颖(男;1982-),民族:汉,籍贯:广东汕头,学历:数学学士,职称:中学数学一级,毕业院校:华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中学数学教学,单位名称: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数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