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教育中德育渗透的方法和途径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8期3月(中)   作者:赵梅英
[导读]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心是开发学生的运算、逻辑
         赵梅英
         广宁县宾亨镇中心学校  广东省 肇庆市  526345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的重心是开发学生的运算、逻辑、思维意识,促使学生形成数学学科思维。为了提升数学教育的有效性,教师应当在课程中渗透德育思想,引导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积极的日常行为规范;在课堂上融入关于传统文化、爱国思想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发展。这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是极其有利的。基于此,文章就小学数学教育中德育渗透的方法及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渗透;途径
          引言:
          德育渗透的主要目的是开发小学生的心智及学科情感,教导低年级阶段的小学生主动塑造良好的品格素养及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因此,教师应当将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创新数学教学思路,努力在抽象的数学知识点融入趣味性德育元素,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自我管理、反省、约束以及爱国思想的内涵,进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一、小学数学教育中德育渗透的价值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渗透德育思想,教师应当从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规范及学习情况出发,教会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自主管理及自主学习,养成积极的日常行为规范,能够在学习期间掌握动态的学科思想观念。因此,教师应当明确德育教育的潜在价值及目标意义,尤其是需要在课程中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根据教师所创设的体验情境掌握数学文化及行为意识,能够帮助学生在后续的学习期间养成自主反省意识,增强爱国思想及行为规范[1]。另外,德育理念渗透期间,教师也应当重视对学生品行、思维、行为的培养,说明正确的思想方向及学习方法,减少学生在数学学科学习期间的压力。
         二、认知事物规律,帮助学生形成自主思维能力
         在数学课堂中渗透爱与关怀,尤其是需要在教学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能让学生更愿意学习数学知识点。因此,教师应当关注到学生的成长、心理特点及个人情绪,在课堂中渗透人生哲理,借助关爱的语言促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三观。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秉承“模范”的作用,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及个人学习能力出发,教导学生在正确的引导下明白如何在生活中使用数学学科知识点。例如人教版《时、分、秒》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应当正确说明时钟在生活中的用处,包括于如何查看秒针、分针、时针,促使学生掌时间的读数方式[2]。其中,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①小明上午8时30分从家里出发,在外面玩了6个小时后回到家,请问小明到家的时间是几时?②小豪写完作业的时间是21时,他偷偷玩游戏到翌日的3时,试问小豪玩游戏花费了多长时间?通过上述的问题,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并在小组学习中理清题目的条件,得到问题的结论,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养成“分享”的意识。同时,通过问题②“他偷偷玩游戏到翌日的3时”,展开讨论:小豪这样做对吗?从而让学生明白,要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在教学期间融入正确的学科价值观,指导学生从客观的角度看待问题,这对于学生后期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有利的。
         通过要求学生们在讨论中掌握数学学科的知识点,可帮助学生学会人际交往,正确掌握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因此,教师应杜绝在课堂中大声批评学生的情况,否则会导致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甚至出现不愿意与他人进行交流的情况。为此,教师应当循序渐进地进行指导教育,尽量给予学生们适当鼓励,让学生善于、乐于发现不同事物的本质规律,形成科学的认知思想。

在学习引导期间,教师应当阐述理性思维的重要性,说明在学习期间如何掌握道理的内涵,侧重在教育中进行表扬、诱导及说服教育。值得注意的是,教师需要从关心和爱护出发,抚慰学生稚嫩的心灵,不给他们增添痛苦,不去触动他们心灵的创伤,减少学生在学习期间的压力及不自信的情况。
         三、联合生活实际,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数学教育中渗透“生活即教育”的思想,指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出发,明白数学知识点在生活中的应用方向,有利于让学生不断累积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为学生自主融入社会提供良好的理论支持。在此过程中,教师需在课程中渗透正确的思维习惯,合理利用信息化技术展示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物体、动作,促使学生形成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例如人教版《长度单位》及《克和千克》的复习,可进行对比教学,首先教师可说明长度单位及质量单位的不同用途,再展示出铅笔、电脑显示屏、尺子、手机等元素,要求学生自主说出这些物品的长度及质量。其中,学生A说出尺子长20cm,重约10g;学生B 看到多媒体视频中讲解智能手机的质量大致在150g左右,手机屏幕的长度约22cm……通过这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元素,可让学生逐渐意识到长度单位与质量单位的区别。此时,教师可继续展示人们排队打疫苗的场景、一头大象的质量、“鸟巢”的高度等元素,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真实而又宏伟的情境。学生C根据打疫苗时候排长队的情境进行了进一步联想,想到了有关中国救援、中国医疗以及疾病防控方面的场景,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思想及爱国意识。针对于此,教师还可展示“中国力量”,如全国人民抗击疫情时的热情,做核酸检测时排的长队等内容,让学生在明白自己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增添勇于克服困难的决心。总之,通过从课内知识引申到生活中的元素,全面说明数学知识点的用法及应用技巧,能够让学生逐渐形成乐观学习、勇于接受挑战的思想意识[3]。
         四、重视思想观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科学习习惯,在素质教育期间重视塑造学生的性格、品格及情操,可让学生逐渐意识到学习的潜在价值和作用。因此,教师应当在课程中融入趣味性的讨论话题,要求学生根据话题内容进行联想,在体验过程中开发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凸显出德育教育及理论教育的综合目标。例如人教版《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可说明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的特点及面值大小,促使学生意识到不同面值人民币的用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可要求学生两两一组,自行设计购买物品及找零的过程。学生A“我需要买1瓶可乐,请问需要多少钱?”学生B“一瓶可乐需要3元。”学生A“我只有5元钱,够吗?”学生B“5-3=2元,我还需找你两张1元的纸币”。通过指导学生在指定的情境中进行思考,想象解题的思路及过程,有利于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意识,明白人际交流、信心的重要性。同时,引导学生在“购物”过程中体会到金钱来之不易,逐渐懂得要爱惜人民币,不乱花钱。通过在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意识,指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思考,逐渐养成自主思考、自主运算、自主学习的行为能力,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创新数学教学方法,采用合理、科学的教学观念渗透德育思想,帮助学生在理解、探索、认知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学科意识及学习习惯。另外,教师也应当创新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渗透学科内容,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马春虎. 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J]. 西部素质教育,2019,5(04):45.
[2]张玉琴.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 科技资讯,2020,18(09):165+167.
[3]汤丽华.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策略[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8):2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