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增强学生政治认同教学策略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8期3月(中)   作者:沈国艳
[导读] 随着时代与社会的高速发展,道德与法治成为
       沈国艳
       湖北省当阳市半月初级中学  444100
       
       摘要:随着时代与社会的高速发展,道德与法治成为教育事业中关注的焦点,对其教学质量提出更高的标准。在现阶段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由于受到众多客观因素的影响,难以全面加强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其相应的教学活动还存在许多不足需要改进。基于此,在本次研究中就积极探究加强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新方法和新策略,综合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全面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法治素养
       引言
       道德与法治是初中阶段教育体系中的基础课程,也是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新时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承担着更为重要的职责与使命,需要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所以,广大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要把握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要求,主动地去探索科学、创新的课堂教学策略,最终才能够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能的根本提升。
       1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要求
       在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时,必须遵循以下几项要求开展相应教学:第一,在开展相应教学之前,应要求教师对学生素质修养和相关教学要求有所了解,继而规划合理教学模式,并在标准化模式支持下开展相应教学,调整相关教学策略,使得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水平有所提高。第二,应强化各项现代化手段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应用力度,强化学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科目教学素材收集力度,确保学生可以按照合理教学素材学习相关知识,避免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出现思维混乱现象。同时借助信息化平台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还能及时解决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强化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动交流力度,以此避免学生学习各项道德与法治知识时出现问题。第三,由于初中道德与法治科目涉及的知识较为抽象,学生很难全面掌握各项知识,基于此,就应在考虑各项基础因素条件下对教师展开有效培训,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素质修养,确保教师可以遵循具体要求对学生开展相应教学。避免学生在汲取各项知识时出现思维混乱现象。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
       2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2.1关注时政热点,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
       时政热点信息具有重要的助学价值,其能够促使课堂教学向着开放化、社会化、生活化以及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能够促使学生在了解时政热点的同时增强政治认同度。由于时政热点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教材中并没有呈现过多的时政热点。因此,教师要将实际生活中的时政热点融入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例如《正视发展挑战》一课,这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与识记我国的人口特点、人口问题,重点识记我国的资源问题与环境问题,并形成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明是现代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学生从幼儿园或者小学时期就会受到生态平衡理念的熏陶。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生态文明建设,3月 31 日在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调研时就强调: “水是湿地的灵魂,自然生态之美是西溪最内在、最重要的美。要坚定不移把保护摆在第一位,尽最大努力保持湿地生态和水环境。

”相信通过教材内容的学习以及对时政热点的了解,学生会在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意识的同时增强政治认同感。
       2.2加强实践教学,增强责任感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时,为了加强学生道德行为规范的养成,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教师要充分扮演好自身的角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带领学生积极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加强课堂上所学内容的诠释,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了加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法治素养。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组织一些志愿公益活动,在公益活动当中全面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让学生能够了解到自身的作用和价值,使得学生在其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当中能够遵守规则,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2.3结合时事政治开展教学活动
       道德与法治知识来源于生活。要想使学生爱上道德与法治课,教师需要把道德与法治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时事政治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见和看见的,很多学生非常喜欢收听或观看时事政治新闻,而很多时事政治和初中生要学习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时事政治有效结合,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认同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提升他们的政治认同素养。
       2.4通过比较与分析增强政治认同感
       道德与法治是综合性与抽象性极强的学科,而初中生社会经验少,生理和心理发展尚不成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时不能做到深刻理解和有效认知 。对此,在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时,教师可采用比较与分析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例如,在教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推动可持续发展”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毛乌素沙漠未治理前的一些图片,之后再给学生观看目前毛乌素沙漠经过治理后的图片。学生通过对比治理前后的毛乌素沙漠的图片,可以透彻理解什么是可持续发展。然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分析沙漠形成的原因,以及治理沙漠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在治理沙漠的过程中,人民和政府起到的作用,最后分析与总结,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而深入的认知。通过对比与分析,学生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我国在环境治理方面取得的伟大成绩,增强自豪感和政治认同感,有效提升政治认同素养。
       结语
       总而言之,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全社会、学校以及个人都非常关注的教育问题,尤其是在当前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取得长足发展的前提下。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融入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从而全面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参考文献
       [1]许晓凡.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路径[J].考试周刊,2020,(47):126-127.
       [2]吴淑珍.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42):127-1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