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最
江汉油田高级中学 湖北省潜江市 433123
摘要:地理信息技术包括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在地理学科教学中,应适当地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即在地理课堂上充分展现地理信息技术的功能,将地理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目标、内容及方法融合,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多样化,推动地理教学改革。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地理信息技术辅助高中地理教学的应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理信息技术;辅助;高中地理教学;应用
引言
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师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技术,对以前落后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和有效性的课堂教学。虽然信息技术现在已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现了应用,而且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我们通过深入分析就会发现,目前的信息化地理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才能推动信息技术和地理教学实现更全面的融合。
1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教学中的功能及应用
1.1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展现事物的分布特征及规律
在高中地理知识教学中,地理教师可以通过地理信息技术在空间上展示某一种地理要素的特点,帮助学生认清和理解地理空间观念,如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显示某一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并分析其在人文与自然要素方面的作用,也可以对地理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全面掌握不同的地理要素,认识不同的空间分布规律,提升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1.2引导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高中地理的教学往往只能依靠教师的说教及板书,被动地教学模式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上地理学习的困难性,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丧失对地理的兴趣。这种教学状况及模式会严重影响地理教学的效果,也不利于地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将信息技术手段引入到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能够通过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及更加灵活的教学手段,改变传统被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领略到地理学习的魅力,启发其兴趣,提升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学习效率。
2地理信息技术辅助高中地理教学的应用
2.1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知识
高中地理教材中有些内容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还有一些知识非常抽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看不到的现象,如,冷暖气流交汇、地壳运动等,但是这些内容中很多又是必须掌握的重点。为此,地理教师可以尝试利用信息技术对这些抽象的地理知识进行具体展示,将看不到的现象变为真实的图像,如,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冷暖气流交汇景象,这样学生就可以比较容易地理解这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提高。例如,“常见的天气系统”这一部分内容就属于教学难点,为此,教师可以将这部分内容制作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分三步进行观看,第一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冷暖气团的形成原因;第二步,教师可以采用动画的形式为学生展示冷暖峰过境前和过境后状态的不同,让学生对天气出现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第三步,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分析生活中哪些天气情况是因为冷暖峰过境引起的,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和生活的联系,还可以让学生对学到的知识进行更深刻的理解。
2.2利用全球定位系统讲授交通气象和工程等方面的知识
全球定位系统可用于辅助讲授地图计算等的发展历程以及现代农业的发展,如如何促进精准农业以及现代交通的发展;辅助讲授智能交通的应用,大气物理观测以及地球勘探和变形监测;还可用于辅助讲授海洋地理,如海洋救援、水文地质等,或者太空知识,如飞机导航、卫星定轨等。此外,将全球定位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相结合,讲授整个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地理信息技术与现代生产生活之间的关联性。
2.3拓宽学习渠道,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现代教学方式以学生的探究式学习为主,这种方法虽然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和素养,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单一,很多地方不得不依赖教师,这也就使以学生为主的探究式课堂最后又变为以教师为主,也就失去了探究式学习的意义。信息技术让封闭的教学环境变得开放,网络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使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大幅度提高,对构建以学生为主的探究式课堂有积极作用。
例如,在开展“何时蓝天常在”这一探究活动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选择一个大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进行探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查阅当地的大气网格化数据,以及从环保局、市政府等单位的官方网站查阅这些单位分别采取了哪些环保措施,并探究为什么要采取这些措施。各地的首要污染物不同、污染的原因不同,所采取的措施也不同。比如,山西城市SO2与颗粒物相关性强,即主要措施包括管控燃煤;而夏季石家庄临山区域CO2浓度较高,主要措施包括整治餐饮油烟、路面洒水及车辆错峰行驶等。这样,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有效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不仅让学生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还渗透了因地制宜的理念。
2.4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对地理的认识,发展思维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高中地理的教学只能通过教师的讲授及板书来实现,因为有些动态的变化过程很难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学生对于抽象知识的掌握只能依靠死记硬背和想象。而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则可以将一些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也可以将动态变化的过程模拟出来,直观、生动地呈现给学生,让他们对于各种地理知识有一个清晰、具体的认识和理解,改变传统的枯燥、死板的教学现象,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让教学过程更加高效。利用多媒体的方式开展教学,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更加丰富的内容,让学生通过观察去学习和思考,发散思维,分析各种地理问题,利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信息技术对于各种地理现象的演示,加深学生对各种地理概念的理解,形成空间观念和地理思维。
2.5利用遥感分析自然灾害过程以及应对策略
利用遥感可以帮助分析地表的自然灾害,在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区域的演变,如分析草原和森林火灾的分布、海洋污染的分布等。由此教师可以讲授有关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发生过程以及解决办法,帮助学生对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有直观的体验,并了解、分析应对自然灾害的方式。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将信息技术和地理教学进行结合能够对高中地理教学起到很大的作用,而且这也是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高中地理教师应对信息技术进行全面认识,将信息技术合理地应用到教学中,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知识、为学生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巩固等,如此一来就可以促使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发挥出更大的优势,推动高中地理教学朝着更高的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肖亚琴.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融合研究[J].湖北农机化,2020(06):131-132.
[2]蒋清华.谈怎样利用地理信息技术丰富高中地理教学[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06):128+130.
[3]姜秀琴.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整合研究[J].文理导航(上旬),2019(11):61-62.
[4]王芸.如何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融入高中地理教学[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2.
[5]黄越烯.浅析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融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8(03):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