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兰
隆林各族自治县猪场乡中心小学 533406
摘要:班级管理工作是整个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强化和优化对班级的管理和统筹工作,能够更好地帮助教师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参与学习与班级管理工作中的热情,进而促进班风和文化建设,有效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素养。
关键词:班级管理;小学生;能力素养;提升策略
引言
对于小学生而言,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还应当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提升自己的生活、学习管理层面的能力。这就需要小学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时强化班级管理工作,借助班级管理活动,多角度、多层面促进小学生各方面能力素养的综合提升。
一、班级管理中要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从指标选取上看,它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因此,如一个人德不配位,即使知识文化储备再丰富,学位学历再傲人,也是成就不了一番伟业的。中国历史上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例子,如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头号大汉奸汪精卫就是一个例子。汪精卫幼年接受家塾的传统教育,曾获番禺县试第一名,考取留日法政速成科官费生,赴日留学。当时正是革命蓬勃发展之时,汪精卫加入了革命派行列,在革命党人中赢得较大的声誉。可就是这样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抗战时期没有抵制住诱惑,在思想领域奴化沦陷区人民,背叛祖国和人民为日本人服务。直到现在,汪精卫还一直被国人所唾弃。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才。
二、强化班干部队伍建设,树立榜样作用,统筹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内容体系,在整个小学阶段,单纯依靠教师进行班级管理和统筹工作是不现实且有些吃力的。学生作为班级学习和生活中重要的一分子,对于班级管理及统筹方面也具备自己的想法和能力。小学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除却要在整体层面上优化班级教育之外,还应当慧眼识珠,充分挖掘那些自幼便具备良好管理品质和突出管理行为的学生,发掘不同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管理才能,随后鼓励和引导此类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和建设工作中来。这个队伍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班干部队伍。班干部在班级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他们是连接学生和教师的有效纽带,教师是引导和教育其他学生的重要榜样,特别是对于一些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已经具备了良好的自我管理和学习统筹意识。
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更多地借助学生的力量来协助自己优化和改善班级管理工作,树立班干部的榜样作用,更好地引导其他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和各方面学习活动中来。
三、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文化,提升学生传统文化和德育素养
所谓班级管理活动,并不是脱离学生知识文化而单独存在的工作。班级管理既包括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层面的管理,也包含对学生进行德育品质、文化素养等方面的教育及管理。小学阶段是提升学生知识文化素养、传统文化解读、高尚道德品质的重要时期。因此为了促进小学生在参与班级管理活动中有效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教师可以在整个班级管理教育及活动中渗透德育和传统文化教育,以便同步提升学生的管理能力、文化素养、德育品质。例如,在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教育时,便召开了“贡献自我、奉献他人、共创美好班集体”相关主题班会。在班会上,为学生用多媒体分享了雷锋的故事以及一些革命先烈、古代文化大儒的故事,请学生在欣赏故事和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体会“无私奉献”“礼让他人”“团结协作”“携手共进”等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的精髓所在。基于此,请学生思考强化班级管理、促进班风建设及统筹班级活动的有效举措,以便在提升生班级管理和统筹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德育品质和文化精神的提升。
四、支持学生间的良性竞争,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小学生争强好胜,渴望赢得老师的注意是他们的天性。作为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天性,把它纳入班级管理中,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提高自主管理的能力。首先,老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让组与组之间进行竞争。对于上课表现好、没有迟到且整体学习纪律好的小组制定出奖励办法,给予他们奖励,激励组与组之间不断竞争,促进班级管理。其次,在班级中营造学生间良好、积极竞争的气氛,比如纪律、学习、好人好事、先进个人等,从而促使学生努力学习,提高成绩,使班级形成你追我赶、积极上进的良好风气,让班级管理更顺利、有效。最后,可以在学校的运动会上鼓励学生为班级争第一,如团体赛、个人赛等,努力为班级赢得更多的荣誉,促进班级同学间的互相团结、协作,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形成良好的班风班纪。
五、形成良好的自我评价制度
教师要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在引导学生中进行自我评价的时候,要禁止用成人的评价标准进行过高评价,要对学生行为动机和行为过程进行评价,不要标准过高和要求过严。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身为小学教师应当优化班级管理手段和方式,提高班级管理理念,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以及加入班级管理活动中的意识,借助班级管理工作,多方面促进小学生能力和素养的综合进步。
参考文献
[1]寇宗月.核心素养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研究[J].考试周刊,2019(96):13-14.
[2]慕富兵.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研究,2019(28):12-13.
[3]李玲.从班级“管理”到班级“治理”——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班级管理的行动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9(1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