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薇
四川省攀枝花市二小龙珠学校,
摘 要:在不断推行的新课改中,实践就是参与,舞蹈律动的融入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了音乐课堂效果,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是易操作显见成效的。音乐有声,舞蹈有形,声形合一,动静结合,才能达到最佳的审美体验。
关键词:音乐 舞蹈 表现力 审美感受
音乐课堂现状分析:
教师固守单一的教学模式,唱歌课就一定要练声,欣赏课就一定要了解作曲家及背景时代,学生出现了喜欢音乐但是却不喜欢音乐课的现象,只对自己喜欢的音乐感兴趣。[1]对音乐课需要掌握的知识又不引起重视,是一件让音乐教师非常难过的事情,加上小学生注意力时间不长,上课时容易被其他事物分散注意力。在欣赏音乐时,教师要求学生认真聆听,大多数学生在座位上都显得很沉闷,有的交头接耳,有的昏昏欲睡,更别提谈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了,在调动学生情绪方面并不是很容易见效的,小学生活泼好动,每堂课要求他们安静笔直的坐在座位上,规矩的上课是种束缚,在听到音乐的时候他们更喜欢扭动自己的身体,手舞足蹈的去表达自己所聆听到的内容。
一、组织教学环节中舞蹈的作用:
过于呆板的规范课堂常规,要求学生进教室安静坐端正的上课,只会磨灭孩子们上音乐课的兴趣,所以组织好教学环节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点。学生每次到音乐教室都会很兴奋,在上课铃响之后都还不能安静下来,整顿课堂纪律不仅花费力气和精力,更让学生没了那股活泼劲,音乐课堂过于安静又会让人感到担心,有时候与其建立课堂常规,不如让学生们高兴的唱歌。在学生排队进音乐教室后,播放一首学生喜欢的音乐带着他们边唱边跳,集中注意力的同时又调动了氛围,在师生音乐问好时不仅唱,伴着琴声的舞蹈律动学生尤为喜欢。
二、导入教学环节中舞蹈的作用:
用舞蹈作为导入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表演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的魅力。比如在学习《我的家在日喀则》时,提前准备好哈达和水袖,教师穿上水袖跟着音乐跳舞会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再让学生围成圈跳一跳藏族的锅庄,同学间相互友好的献哈达,用舞蹈的形式来感受藏族人民的风土人情;在学习《新疆是个好地方》时,也提前准备好维吾尔族服装,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学习几个简单的舞蹈动作,男生拍铃鼓的动作,女生“扭脖子”“托帽式”的动作,一起跳一跳维吾尔族舞,说一说自己感受的音乐风格特点。
三、掌握音准和节奏教学环节中舞蹈的作用: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对歌曲节奏的感知光是机械的认识是不足的,需要靠肢体动作的理解记忆则更深动形象。
例如在学习区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节奏的时候,用走、跑、快跑来代替,配合音乐做律动更容易理解与区分;在学习区分四二拍节奏和四三拍节奏时,光靠听和唱来区分,还是会容易混淆,播放两首节奏的曲子,带学生一起律动感受,用身体律动区分节奏;歌曲中遇到有休止符的时候,摆造型表示休止符的停顿,在学习《布谷》一课当中,四分休止符停顿很难把握,在编排舞蹈动作时,休止符处让学生自己摆出喜欢的造型,再接律动更容易掌握节奏。学习《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时,为了唱准两个不同的“一二一”,采用芭蕾舞蹈的一位手和三位手感受音的高低,一位手代表“do ”,三位手代表“mi”,在学习《草原就是我的家》时,中音“6”到低音“6”的跨度太大,不容易唱准,配上简单的蒙古族扬鞭、甩鞭的动作在舞蹈里面更容易找准音,相比学习抽象的概念让学生更为接受的是形象直观的体验。
四、掌握歌词教学环节中舞蹈的作用:
在音乐课中,理解和记忆歌词是非常重要的,在低段年级的教学中熟记歌词比较困难,中高段年级的教学中好多歌曲太长不容易记住,那么可以把歌词通过舞蹈动作表示出来。例如在学习《猫虎歌》当中,先随教师一起把歌词变成简单易记的舞蹈动作,再随音乐跳,在唱的时候,教师只需要一个动作提醒,学生马上想起歌词。小学生注意力时间短且活泼好动,舞蹈动作源于歌词当中,不仅记住了歌词,也能理解歌词的含义,例如在学习《牧童谣》当中,学生对于“那斯那斯嗨”还不能理解,通过赶牛羊的律动来体验牧童放牧的吆喝的方式。
五、聆听乐曲中舞蹈的作用:
在教师要求安静的聆听乐曲时,有的学生都会情不自禁地喜欢随音乐舞动,有的学生喜欢窃窃私语,有的摇头表示不想听,总之是不能达到安静的课堂秩序,这时候不如把整顿课堂纪律的时间用来设计一场有趣的舞蹈情景表演。在聆听《三只小猪》时,让学生分组扮演三只小猪和大灰狼,在表演的过程中感受主题旋律的变化;在一些乐曲中,没有歌词只有旋律,不能用单独的听或者说来理解太抽象,这时候课堂需要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当中,在聆听《小青蛙找家》时,把单调的聆听变成青蛙们的律动,用肢体语言表现小青蛙,学生随音乐节奏在教师的提醒之下变换不同的场景,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再由学生分小组根据音乐旋律编排情景故事,由学生故事配乐加舞蹈情景表演展现所聆听的音乐,从模仿到自己编创,不仅印象深刻,也对乐曲所表达的音乐形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对于音乐,单靠唱和听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身心的去体验;对于舞蹈,更是离不开音乐的相伴,只有在音乐中通过自己身体的舞动,才能把内心激越的情感充分的表现出来,两者相结合给身心带来的愉悦和审美感受的满足是语言文字难以言状的。[2]为了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在音乐课当中合理的与舞蹈相结合,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郭声健,张晓敏,音乐教育书简[G],出版社:暨南大学.
[2] 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J],出版社:上海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