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改进美育工作,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8期3月(中)   作者: 陈佳佳
[导读] 随着党中央对美育教育重视度的不断提升,美育
        陈佳佳
        南宁市第十八中学  广西省南宁市   530001
        摘要:随着党中央对美育教育重视度的不断提升,美育教育逐渐成为了学校教育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开展美育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在教育中就需要从美术教育特点出发,做好美育教育改进工作,理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真正从实际出发,加大美育教育力度。
        关键词:美术教学;美育;审美;人文素养

前言:在美育教育中应当坚持从深化教育改革要求入手,做好同城工作,为学校美育教育改革提供支持。因此就要从不同层面出发,整合有效资源,发挥出美育教育优势,挖掘适合的教育资源,展现美育教育作用,实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目标,为学生人文素养提升奠定基础。
        一、美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指导问题
        在美育教育中,教师需要利用相应的教材,结合课程标准,做好教学指导工作。但是受到美育概念比较抽象的影响,使得学生难以通过学习理解美育观念。从美育教材构成来讲,难以单独为美育教育开设专门的章节,而这也就造成了美育教育专业理论指导不足,学生对美育的理解与认识不准确。教师作为开展美育教育的指导者,因其主要以专业院校毕业为主,虽然能够解决美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但是对于抽象的美育现象却难以清楚准确的解释,最终也就影响到了教育的顺利开展。
        (二)表面形式问题
        部分教师由于对美育教育的认识并不准确,单纯认为美育其实就是一种行为、动作等。也正是受到这种追求表面形式的影响,使得美育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如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并未兼顾美育教育的基本特点,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对美感行为的理解上,并认为这一内容才是美育教育的核心要点。当学生长期处于这一学习状态后,很容易对美育产生出错误的认识,影响到了自身审美观的形成与发展[1]。
                二、在美术教学中改进美育教育,提升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措施
         (一)展现教师指导作用
        开展美育教育时应当从提升管理者重视度出发,确保教师能够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借助美育知识感染学生,在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中逐渐提升美育能力,达到陶冶情操的目标。在美育教育中教师所产生的作用是相对较大的,所以教师应当及时转变观念,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做好教育模式创新,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创新教育模式,让学生在趣味化的学习氛围中对美育知识产生出浓厚的兴趣。教师作为教学的指导者,应当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实现对美育教育的创新。通过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为目标,在净化学生心灵的基础上以生动的方式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在欣赏与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达到情感世界净化。第一,展现教师组织与引导作用。在美育教育活动中应当着重培养学生艺术素养,以新颖高效的教育方法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在参与课堂学习中接受美育教育。由于教师需要面对较多数量的学生,所以就需要利用教材中的内容,帮助学生建立高尚的情操,在结合学生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引入多样化的教育方法,保障美育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第二,借助实践强化美育教育。在美育教育活动中需要从加大改革力度出发,探究适合的教育内容,针对学生具体情况进行教育创新,完善教育模式,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展现学生潜能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美术综合素养。因此在教育中教师需要做好美育教育创新工作,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经验,保证教学的针对性[2]。
         (二)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在美育教育中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做好美育教育改进工作,着重培养学生审美素养,以生动化的教育课堂来吸引学生,实现净化学生情感世界目标。美作为教育的本质所在,开展美育教育也是教育发展的基础。由于美育教育属于情感教育,对人的情感发展、心灵境界警提升等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在教育中应当从美育发生机制出发,教师也要做好指导工作,保证美育教育活动顺利开展,在走进学生心灵与情感世界的基础上实现教育创新。如在教育中可以从美术中的色彩、音乐中的音符、语文中的文字等方面出发,挖掘出有效的情感因素。现如今美育已经成为了培养学生美好天性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开展生命教育的本质。第一,美育属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从实质上来讲,应当确保学生的自然成长,利用生活中的美来启发学生,利用艺术中的美来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因此在教育中需要加大美育教育力度,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第二,美育教育属于比较全面的教育,如果没有美育教育的参与,那么也就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美育对人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加之美育有着比较特殊的教育功能,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第三,美育教育属于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因此在教育中应当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出发,满足学生的健康发展需求。

第四,美育潜藏在不同的学科中,虽然不同学科所研究的对象有着较大的差别,但是都能够对学生产生出良好的启迪。第五,美育教育属于艺术教育中的一种。通过艺术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因此在教育中就需要利用现代化教育时段,将学生带入到美育课堂中,发挥出美育对人情感的陶冶作用,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供支持。
         (三)挖掘适合的美术教育内容
         在美术教育中想要改进美育教育方法,就需要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做好教育创新。第一,发挥出以情感人教育作用。如果没有情感的参与,那么势必会影响到审美活动的进行,而对于学生来讲,想要在审美活动中投入情感,就需要具备真实的体验。如在教育中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思考与家人之间的情感等。通过选择学生生活中的真实体验,以此来拉近教育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为了强化学生的情感,还可以将油画《洗澡》展示出来,并提出问题:在每天晚上睡觉以前,妈妈给孩子洗澡、洗脚的目的就是帮助孩子养成讲卫生的习惯,那么画面中的内容是否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呢?自己的妈妈是否跟作品中的妈妈一样帮助自己洗澡洗脚呢?通过提出相关的问题,能够调动学生的思考欲望,主动回忆自己的经历。随后教师还可以将与母子之情相关的作品展示出来,强化学生的真实感受。第二,发挥出潜移默化的影响。部分人认为美术教育其实就是画画,手工等,因此将美术教育重点集中在了技法训练等方面。但是想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需要增加欣赏课,组织学生针对作品中的内容进行品析,以此来发挥出艺术作品的教育作用。只有为学生营造出浓郁的教育氛围,才能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提升自身的思想情感与精神面貌。如在讲述画家梵·高时,就可以要求学生利用多媒体查阅相关资料,以故事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学生展示完自己所收集的资料以后,就可以要求学生针对其不同时期中的作品进行赏析,从而加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3]。
         (四)营造开放的学习氛围
         在传统教育理念中,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只需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就可以实现教书育人目标。但是从实际上来讲,这种教学方法是比较片面性的。因此在教育发展中教师需要结合美术教育内容,确保学生在掌握美术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受到美育教育的感染,从而逐渐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及时掌握学生的认知结构与学习特点,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主,明确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程度,以此来采取适合的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让学生在参与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美术知识,具备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通过选择适合的美术教育内容,能够让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同时感受到美术知识中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美术思维能力,展现自身的主体性。教师只有做好学生指导工作,才能让学生在探究美术活动中具备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4]。
         (五)强化学生的审美能力
         首先,应当从培养学生审美感受能力出发,以此作为审美活动的基础。由于学生的审美能力并不是天生就存在的,而是需要借助教育与实践来获取的,当学生对美的敏感能力不足时,势必会影响到自身的审美感受发展。其次,应当改进美育教育着力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观,鼓励学生按照美的规律来完成主观与客观世界改造工作,不断提升审美情趣。教师也要做好美术教育内容挖掘工作,不断提升学生的生活情绪。在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时,应当从辨别出发,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好评价工作。通过帮助学生树立起审美理想,在关注学生心理素质提升的基础上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让学生在主动创造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的内在美。
         (六)坚持与时俱进原则
         教育的艺术并不是传授,而是从激励与唤醒层面来提出的。部分教师认为开展美术欣赏课时极为枯燥与乏味的,但是从实际上来讲学生更愿意参与到生动、活跃、趣味化的学习活动中,组织学生参与审美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手脑结合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释放压力。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使用下,能够将艺术作品、图片等完整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受,而这也就成为了美术教育的重要优势之一。因此在教育中应当坚持从与时俱进发展出发,做好教育创新工作。由于现代审美逐渐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因此在教育中应当从弘扬个性出发,保证评价的合理性。因学生的个性、情感与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所以在教育中教师严禁以单一的审美标准来要求学生,而是需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做好评价。如在欣赏《小鹦鹉与美人鱼》时,就可以鼓励学生结合所观察的内容,说出小鹦鹉与美人鱼相遇后所发生的故事等。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艺术作品欣赏评述活动,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自己的审美判断能力[5]。
结语:综上所述,在美术教育中应当从加大对美育教育改进创新出发,挖掘适合的教育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与人文素养,让学生在参与美术活动的基础上感受到学习美术知识的乐趣,在积极参与活动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王雅雯. 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J]. 音乐时空, 2015, (04):131-131.
[2]关爱录. 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J].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 (01):170-170.
[3]李晓云. 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5, (01):143-143.
[4]谭雪芳. 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16,(06):25-25.
[5]赵晓霞. 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J].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2016, (09):80-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