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英
摘要: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领域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想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应对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进,强化学生的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因此,本文分析了中职养殖专业的特点,探讨了中职学校养殖专业发展的难点,并提出了完善中职学校养殖专业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中职学校;养殖专业;难点;对策
前言:职业教育作为我国现代化教育体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和高等教育相对应,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其中,养殖专业为我国专业技术人员提供知识、技能和培训机会。中职教育加设养殖专业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技术水平高、知识丰富的职业技能人才,更好的服务于我国养殖市场。
1本校近三年养殖专业人才培养成就
本人参加了4次省培,并且多次下到中粮企业进行学习、实习。使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再2015年认定为市级双师;在2020年被认定为松原市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
近三年来本院校养殖专业对口升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9年孟令宇全省第一升入延边大学,2020年我校养殖专业仅有3名考生,升入吉林农大的有2人,2021年,9名考生,升入农大的7名的骄人战绩。
本院校养殖专业培养的学生,毕业就业率达到100%。大部分学生在中粮集团就业,并且成为集团的技术骨干,也有一些同学自主创业,开办了小型的宠物医院、宠物诊疗室,效益不菲。
2中职养殖专业的特点
2.1知识体系复杂
养殖专业涉及的知识体系比较复杂,如动物学,包含了家畜养殖和家禽养殖等。动物种类不同,生理特点也有所不同,需要记住的内容比较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结合实践来增强记忆力,无法深入掌握所学知识点。
2.2就业情况结构性问题严重
目前,我国畜牧业就业情况结构性问题比较严重。第一,兽医类知识技术性较强的岗位人才匮乏;第二,具备系统性知识的产业管理人员缺乏。而低端的工程通常会使用有工作经验或经过简单岗前培训的农村,并不需要中职毕业生。
2.3农字头职业社会地位低,学生在学习方面不积极
士农工商从古至今就存在职业化分的现象,因为现代化社会发展不平衡,学生认为农业和畜牧业收入较低,工作环境差,在学习中联想到职业发展,对学科前景产生误解,对学习不积极,没有兴趣,对养殖专业教学的开展十分不利。
3中职学校养殖专业发展的难点
3.1学生基础差
当前,我国特别注重发展职业教育,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家庭大多数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选在中职院校。这些学生基础较差,学习不积极,甚至厌烦学习,导致这些学生进入学校后,给教学时间带来很严重的影响,阻碍教学实践的发展,降低教学效率。
3.2畜牧专业学科缺少特点
目前,中职教育养殖专业缺乏特色,对口水平低,与企业合作少。学校、教师在培养人才方向上比较迷茫,学生在学习中容易产生困惑,增加学习负担,降低学习积极性。另外,中职教材的编写与高等教育的内容差异较明显,致使中职教育脱离实际职业脱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真正接触职业技术和职业技能,就业能力差。企业更愿意选择基础好、素质高的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
4完善中职学校养殖专业的建议
4.1中职教育需回归职业教育的本质
职业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及职业素养,应以培养学生入职后的应用能力、掌握能力为教学重点。专业可以根据社会职位划分不同学科,他们掌握的知识结构可能不全面、不深入,但必须要实用。学生进入社会后,不一定要成为全面、专业的人才,但一定能为企业创造价值。不但解决了中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还大大提升了学校的声誉,使学校招生与校企联动产生良性循环。
对于养殖专业而言,学生在实习初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实习岗位,让学生在了解职业前景的基础上选择相对感兴趣的职业路线,并针对行的学习。
4.2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强化教师培训,提升教育水平
学生方面
对生源进行严格把控,提高招生要求。学生素质差,学校口碑较低,属于恶性循环。提升学校的入学率所依靠的是学校的特色和社会影响力,并不是一味的降低招生条件。
教师方面
第一,学校应通过师徒结对加强教师人才队伍的建设,发挥老教师的优势同时也能从新老师中学的一些新的理念和教学手段,从而提升教学水平,与现代化发展需求相符;
第二,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或到企业中进修,不断学习,更新专业知识,加大知识储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4.3校企合作
企业属于使用人才的一方,与学校之间有较大的合作空间,既能够节省学校在实训基地上的投入,还能让学生感受到职业市场的实际需求,使学生在学习方面树立目标,产生学习动力。如猪疫病防治方面的教学,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到学校较近的养猪场进行实时学习,根据掌握养猪场的市场发展动态,熟悉规模化养猪具体工艺流程,可以使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有效结合。在一个明确、现实的场景中学习,对操作性较强的养殖专业学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校企合作,使职业学生有更多的实习机会,为其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进而职业院校养殖专业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4.4强化课程改革和创新,全面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
对现有课程进行改革和创新,是学生技能水平得以提升的基础和保证。在实际工作中,中职学校应拓展教学空间,缩短课程与工作岗位之间的距离。并有效利用中职学生的好奇心强和动手能力强的特点,使其深入了解工作岗位环境,培养实践能力,充分利用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例如养猪专业课堂,教师可以将其设计为工厂化,从选址开始,猪场的总体布局,到设施设备的准备、分工、免疫程序等,都要求学生根据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论证,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这样不但能调动课堂氛围,还能使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有助于专业理论知识的整合和运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在课程改革过程中,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应把实践教学放在首位位置。教师需注意以下工作:(1)在教学设计中,注意实践内容的侧重点;(2)实践授课中,及时检查学生的实践准备情况,对其行为不规范的学生加以指导和纠正;(3)在实践操作时,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处理,及时解决所用设备出现的故障问题,建立科学、完善的科学评评估体系,平衡理论技能权重,突显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养殖专业教材统一采用的是高教版,专业课《畜禽解剖生理》的内容比较简单,贴近生活,可以利用模型和图片可以使学生更直观的学习畜体的生理,同时结合人体,让学生从自身体验中感悟之时,学习这本专业知识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结束语:
随着养殖产业的集约化生产的发展,养殖产业需要更多地技术水平高、知识丰富的职业技能人才。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畜牧业的机关产业部门更加需要养殖行业的新鲜血液。对此,中职学校需认真审视目前我国中职教育和养殖业的环境,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问题,进而推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和养殖业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文献:
[1]钟元春,肖调义,史长征.关于中职学校养殖专业师资现状的调查[J].职教论坛,2012,(6):86.
[2]朱瑜,黄祖江,覃栋明.中职水产养殖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模式探索——以鱼类学课程为例[J].广西教育,2016,(42):48.
[3]钟元春,肖调义,史长征.中职养殖类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优劣分析[J].中国农业教育,2012,(2):94.
[4]王莉.中职学校养殖专业现状及教学改革之我见[J].中国西部,2016,(12).
[5]周英梅.浅谈中职学校养殖专业课的教学反思[J].科教文汇,2014,(6):143.
[6]韩继玉.浅谈中职学校养殖专业的创业实践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2,(26):32
[7]韩伟,张凯.如何构建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7(3)
[8]申时岗.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3)
[9]颜海琴.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性教学创新分析[J].科教导刊,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