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主体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8期3月(中)   作者:钟桦
[导读] 本文在充分肯定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基础上,分别从三
       钟桦
       广东省汕尾市实验小学  516600  
   摘要:本文在充分肯定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基础上,分别从三方面对如何构建开放的美术教学,培植学生的主体性进行论述,尝试探讨一种即以学生为主体,又能充分发挥师生“互动性”功能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美术教学 主体性 教育观
       在传统的美术教育过程中,学生多处于被动状态。教师的权威被过分强调,教师至上、教材至上。美术教学活动究竟应更重视教师权威,还是应更重视学生主体作用呢?本文将就此问题提出粗浅之见,以供讨论。
       一、传统的美术教学认为学生只是一个需要教育的客体,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的支点在于真正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真正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从哲学角度出发,学生作为一个正在成熟和发展中的个体,主体性属于自我发展中的主体性,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得以培养和发展。教育作为学生生活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在培养和弘扬学生主体性中更应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美术教学是一个极复杂的过程,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正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活动是学生主体性活动的过程,学生的地位是主体地位,而教学正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的统一体。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教师应该重视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因作用,即主体作用。一切教育影响和教育措施都必须经过学生的主体领会和主体消化,才能真正得到贯切实现并成为学生自己的内在本质力量,体现对学生主体的尊重。
       二、如何构建开放的美术教学,指导学生自主发展,培植学生的主体性,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1、转变观念是先导。美术教育的思想观念起着控制美术教学实践的作用。要美术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转变视美术为纯粹技能表现的观念。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教育能提高学生的洞察力、理解力、表现力、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当通过适当的引导去开发他们无穷的思维和想象力。
       2、实行开放性美术教育,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开放性美术教育具有民主、自由、平等、和谐的教育氛围,要求管理民主、师生平等、学术自由、教学相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要求彻底转变陈旧的观念,强调在美术教学中建立双向信息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3、评估标准应该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以学生主体的教学,应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教师的任务应是想方设法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促使他们获得对作品的理解能力。
       4、追求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完全依赖美术课本所编的内容进行教学,这种做法很容易使美术教育沦为一种定型化和机械化的操作。让学生学会自主地学习非常必要,自主学习不等同于自学,自主学习,是要在教师的总体教学布控之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
       5、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注重学生在美术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与学生的个性发展存在着辩证关系,一方面是学生的个性倾向和个性发展水平在美术创作的选择以及参与美术创作的积极性上充分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又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帮助学生更深地挖掘从事美术创作的潜力和参与美术创作的乐趣。
       三、美术教育要体现开放性、自主性和自愉性。
       美术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事,要使学生自发地、自主地享受艺术的乐趣,以鼓励为主,以生动活泼,丰富多样的教育手段和新颖有效的教学内容,不断激发学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
       四、以学生为主体,决不是放弃教师的职责,相反的教师的责任更重大主导性功能更突出。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发挥“互相性“功能。
       美术课是以学生感受与实践为特征,艺术欣赏与技巧训练为主要任务的课程。讲练结合、精讲多练是美术技法课的重要特征,而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有着特别重要的影响作用。艺术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艺术家和艺术理论家”的双重角色,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教育的特殊要求,更是现代教育工作的一大特征。
       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要注意运用不同的新鲜方式来启发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瓜果飘香》从几何图形认识图形。这是一堂小学低年级学习认识三角形、四边形等几何图形的入门课,因此,课前通过师生交流的方式摸准以下几点很有必要:(1)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点是新鲜的;(2)学生对图形理解比较模糊;(3)学生的薄弱点是如何正确地表现几何图形。在教学操作时,还可以通过实施教学前“讨论收获”“提出质疑”等方式进行。在《瓜果飘香》这课的教学前半部分,顺理成章地将一些基本图形摆出来,让学生们各抒己见。当然,学生的“自主尝试”的结果不一定完善,但正是因为这种“不完善性”的信息传递使教育者有效地掌握到学生的现有水平,知识面等。为后面的进一步学习有了铺垫,使学生兴趣得以提高,自觉解决的问题,进而不断深化和掌握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以一个具有参与性的故事作为高潮,更容易带动起课堂的学习气氛,我采用的整体故事以带动学生的想象思维为目的,以故事的欣赏为教学,将音乐、美术和文学有机地综合在一起,开动脑筋尽情感受。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尽量编制一些新的教学方式,使他们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尊重学生的独创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才能培养出个性丰富、富有审美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学生,总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美术教学主体个性的培植,其内涵十分丰富。首先要从观念上转变,实施主体性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对教师素质的一个全面的挑战,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参考文献
[1][美]沃尔夫、吉伊根著:《艺术批评与艺术教育》,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10
[2][美]艾迪斯、埃里克森著《艺术史与艺术教育》,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10
[3][美]阿思海姆著:《走向艺术心理学》,黄河文艺出版社,1990-4
[4]魏传义主编:《艺术教育学》,重庆文艺出版社,1990
[5]黄丽雅等著:《艺术教育研究文集》,岭南美术出版社,199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