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海云
厦门五缘第二实验学校
摘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是历史赋予我们教育者的责任。音乐教育重要的不是“教”,而是把人人皆具有的音乐潜能唤醒,诱发出来。使他们能够充分驾驭音乐、探索音乐、创造音乐,真正走进艺术王国。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注重发挥和调动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走进音乐中去寻找、去探索、去创造,使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审美力和创造能力,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音乐;学生;编创能力;策略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实我和发据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领新人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身为小学音乐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比传授知识更重要。要让学生成为开拓型和创造型的一代新人,就要培养他们从小有丰富的想象力,并具有高度发挥想象力的习惯,善于运用用创性思维的习惯。那么,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通过对歌曲进行编创,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编创能力呢?主要有以下策略:
一、充分利用教材,挖掘音乐要素
教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合理的运用教材能够对提高学生编创能力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音乐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通过有效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充分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学会自我思考,带着问题对教材内容进行不断的探索,这样才可以让他们充分了解到音乐教材当中呈现的各种情感态度、音乐元素等。教师可以对其中部分歌曲和乐曲进行充分应用,进而引导学生对节奏、旋律、歌词、律动进行编创,教师还要通过科学的方式来对歌曲的特点、元素进行归纳总结,学生在填词的时候还要对结构的完整性予以足够重视,确保编创出来的曲调能够与情感相符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多元编创
(一)引导学生编创节奏
在音乐结构当中作为基本元素的就是节奏,这也是歌曲旋律的主要骨架,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当中对节奏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实际进行充分的分析和了解,在此基础上对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进行合理的运用,严格按照相关的要求和规定来开展教学,进而能够为学生营造一种丰富且开放的思维想象氛围,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对节奏感进行充分的感受,不同的节奏当中含有不同的音乐特点。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对时机进行有效的挖掘,在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同时,学生对节奏可以自主创作,这样他们可以对自己的创作成果进行充分享受,学生编创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例如,在教学《外婆的澎湖湾》的时候,我引导学生为歌曲编创伴奏。我先带着学生练习四拍子的基本拍:X X X X ,并带着学生脚踩恒拍,在能稳定恒拍的基础上,建构和创编一个小结节奏如:X X XX X ,或者X 0 X 0,在熟悉自己编创的节奏的基础上,自主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游戏式”节奏训练模式进行充分应用,这样不仅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而且还可以让他们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学习当中,进而更加深刻的理解了音乐形象,创新思维也会得到进一步拓展。
(二)鼓励学生编创旋律
音乐教师要对音乐教材的内容进行充分了解,从教材出发来开展旋律编创活动,在编排的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而不能操之过急,这样才可以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和效率,而且实际的教学效果也会得到进一步提高。教师要对低年级学生降低要求,采用简单的节奏类型编创简短的旋律。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要提高教学要求,编创较长乐句,将简单的节奏型转变为复杂的节奏型。
此外,教师要在意境铺垫的基础上,引导编创旋律,而不是为编创而编创。通过旋律的编创,能够以其丰富的表现力,生动的音乐形象,深刻的作品意境,让学生的情感收到熏陶,心灵上得到升华,真正得到审美得体验。例如:六年级下册歌曲《转圆圈》中的乐句:
我通过语言创设这样的意境:月亮出来,是怎样一个画面呢?学生回答:是徐徐升起,慢慢升高的画面,我就说:那么根据这样的画面,你们来创编一条旋律描绘这个画面。于是,学生就编了:1. 1| 3 3. | 55 5 |。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运用带有音高的小乐器来开展即兴旋律编创,如竖笛、钢片琴等等,学生用简易的小乐器演奏自己编创的旋律,心里更增加了满足感,激发了创作的兴趣。
(三)引导学生编创歌词
小学音乐教师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歌词进行合理的编创,在提高他们创新能力的同时,学生也可以更加积极且主动的投入到实际的音乐教学当中。为了能够让学生对一些节奏规律更快的熟悉,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掌握基本节奏的基础上开展自主编创新的歌词,这样他们可以将自己喜爱的事物加入到歌曲当中,进而教学氛围也会变得更加活跃。歌词编创教学的关键,在于找准歌曲编创的切入点,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歌词内容,更能引发学生的共鸣,内容紧凑,中心词突出的歌曲,更能为学生提供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如:五年级下册,《田野在召唤》歌曲中,的歌词啦 啦 啦 啦 |啦 啦 啦 啦 |啦 啦 啦 啦 |啦 啦 啦 啦|啦 啦 啦 啦 |啦 啦 啦 啦 |......不断重复的歌词 “啦”,让学生数不清,唱不准.我根据歌曲的内容和意境,引导学生编创自己喜爱的歌词,有的学生编了 走 吧 走 吧|走 吧 走 吧|停 吧 停 吧|走 吧 走 吧|......有的学生编了 来 吧 来 吧| 来 吧 来 吧|唱 吧 唱 吧|......把自己喜爱的内容编进去的同时,还结合旋律的变化,既丰富了情感体验,由便于记忆旋律相同和相似之处。再如:学会《早上好》之后,我范唱了改编版的“morry xxx”对班级xxx学生进行问好,学生觉得很新鲜,于是纷纷效仿,他们思维发散了,有人编创了“faternoon 下午好”,“evening 晚上好”,“hello xx好”......学生把自己编创的作品在班级里表演,其乐融融,真正感受到创作的乐趣,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四)鼓励学生编创律动
律动就是把音乐学习与身体动作结合起来,用身体的富有韵律的动作去表现音乐、探索音乐。它能够引领学生充分和准确地感受音乐作品的节奏特点、旋律特点、情感内涵等。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活泼好动的特点,教师可以对这一特点进行充分应用,对音乐教材当中一些简短的歌曲进行充分应用,这种类型的歌曲在歌词方面比较形象且生动,学生可以对歌词内容充分了解,而且他们还可以更加容易的掌握歌曲旋律。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从四个方面,引导学生编创律动: 1.从节拍出发。例如:感受二拍子音乐的时候,我们常用的律动是拍手、拍肩,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根据歌曲情绪,以及自己对歌曲的理解,编创出拍手、比心,拍手、拍腿,拍手、握手等,不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固化,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2.从音高出发。例如:教学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时候,歌曲的乐句有着相似的结尾:1 3 5,和1 3 1,我让学生根据这两个结尾的音高的不同,编创高度变化的律动。学生能抓住音高的变化,编创出拍头,拍肩,拍腿等不同高度动作,并通过律动,很快掌握了歌曲音高特点。3.从和声出发。例如:在学习歌曲《柳树姑娘》时,这首歌的高声部柔和,连贯,我引导学生编创柳树形象的动作。有的编出柳树姑娘缕辫子的动作,有的编出挥动柳条的动作。这首歌曲的低声部是简短的,顿音的效果,我引导学生编创出活泼调皮的律动,学生有的编弹柳叶的动作,有的编响指的动作,接着,两个声部分别带上各自的律动进行和声的演唱,学生在动作的提示下,声部稳定了,歌曲情绪也表现出来了。4.从歌词出发。让学生在对歌词意思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来编创相应的律动,既培养了创新意识,又巩固了歌词的掌握。不管哪个方面的编创,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并且邀请编创比较好的小组上台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合理评价音乐编创
音乐编创的合理评价对于学生编创能力的培养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评价要多元,有师评和生评,不能沿用单一的评价标准,教师要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进行充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多种评价标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并且提高自身的音乐即兴编创能力和研究深度,从而予以科学的评价。当学生创编出作品时候,教师要对一些表现优异且别具一格的学生编创作品予以表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也会随着编创而变得更加活跃,他们编创出来的作品也更加富有新意,学生创造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编创能力的培养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应该贯彻、渗透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应该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编创、表现的机会。教师在实际教学的时候要对学生编创作品进行适当的鼓励,进而学生自身可以树立良好的自信,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实际的学习过程当中。
参考文献:
[1]孙盛姣. 立足音乐根本 涵泳创编意蕴——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创编能力的培养[J]. 北方音乐, 2020(5):185-186.
[2]谭礼兴. 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式探析[J]. 北方音乐, 2020(22).
[3]谷田籽. 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课堂创新教学策略研究[J]. 新智慧, 2019, 000(024):P.10-10,21.
[4]胡瑶瑶. 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培养之多维因素探究[J]. 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 2019, 000(004):P.207-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