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曼妍 汤敏敏
吉林省延吉市进学小学校 133000
摘要:本土文化资源是一种特殊的美术课程资源,具备原生态的特征,而且涉及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以为美术课程的创新开展提供丰富的素材,对美术教学改革起到促进作用。美术和生活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将本土文化资源融入美术教学是一种生活教育方法,能够让学生在探索周围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传承地方文化,形成创新思维,感受美术课程的多元化和综合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课程学习效果。
关键词:本土文化;小学美术;课堂教育
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中,地域性本土课程资源已成为一个被关注的热点。城厢区素有“文献名邦”之誉,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富文化遗产。将本土文化资源,包括传统习俗、家乡建筑、民间工艺、风景名胜、当地美术家作品、城市建筑及装饰等地域本土文化纳入美术教学资源,系统、有序地进行利用开发,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一、就地取材,以实践推动美术教学
人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的艺术表现更是无穷无尽的,生活中乡土艺术的创造也是层出不穷的。每一种乡土艺术的背后都蕴涵着独特的创造美的方式和活动。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具体环境中,对周围的事物进行就地取材是进行乡土艺术传播的一种有效的形式,会让学生对自己周边的乡土文化有更加深刻的感悟,更有助于课堂上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收集课内课外相应的素材,让学生能尽早地接触社会,并且了解自己周围的实际生活情况,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也能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和处理能力,更能让学生传承本土文化,为小学教学注入更强的生命力。对乡土资源的挖掘与艺术教学实践也体现在德育的层面,因为乡土文化资源中也有丰富的德育内容,把乡土艺术作为基本的美术教学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在美术课上更好地实现个人健康品格的发展,让学生形成更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这些德育内容的挖掘可以让课堂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而且能体现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引入乡土艺术丰富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内容还可以通过手工实践的方法,乡土艺术中有很多手工艺制品的智慧结晶,将这些手工艺制品引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手工艺制品有不同的象征意义,而让学生了解这些象征的丰富内涵也是激发学生对家乡热爱之情的一种有效形式。
二、巧妙开发,充分利用地方资源
就地方资源来说,它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多姿多彩的,如戏曲脸谱、草编、根雕以及木偶等。这些宝贵的资源都为美术课程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对当地的资源进行充分的挖掘,注重对当地资源的调查,并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研究。这些研究,涉及多个方面的内容,如当地风俗、名人名胜以及当地建筑等,都是具有当地特色的乡土资源。
比如,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民间艺术作为切入点,为学生设计相应的教学课程,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切实感受到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例如,在教学《会动的剪影》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将其与剪纸艺术有机整合起来,让学生对剪纸艺术形成更加全面的认识,帮助学生掌握制作剪影人物的技能,学会正确操作影人,强化对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从而更好地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如文献资料、实物等进行调研,为学生设计出具有乡土元素的美术课题,如《可爱的泥塑娃娃》《有趣的糖人》等,为学生开设独具地方特色的课程,让学生能有更多接触民间传统艺术的机会,从而更好地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萃取优秀的本土文化资源引入美术课堂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美术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学校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网络资源。美术资源的开发有利于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益,突出地方美术教育的特色。”那么,如何因地制宜地筛选、挖掘、开发学校和社区周边地域素材进行创新性本土化美术教学?教师可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挖掘身边的地域性素材,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学习主动性。
比如,针对临近海滨的灵川片区学校的学生,教师可以利用随手可得的各种贝壳,如蛤蜊、毛蚶、扇贝、花螺等,引导学生探索贝壳的造型美、色彩美和肌理美等,通过寻找、发现、收集、观察、想象、组合、创造等一系列美术实践活动,把贝壳制作成造型新颖、生动有趣的玩具、生活用品等;针对常太山区的学生,教师可以借助山区的优势,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果园观察并描绘莆田特色的四大名果,尝试为自家的水果设计包装和销售海报等,将家乡的各种本土美用美术的形式展示给山外的人们。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发现周边环境中熟悉的生活美,并运用随处可得的本土美术资源,结合学过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美术课堂需要关注多种文化,特别是那些身边历久弥新的优秀本土文化,这些本土文化会对小学生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寻找其感兴趣、有深刻体验和记忆的本土美术资源,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设计具有地域特色的美术本土化活动课程,丰富美术课程的内涵。教师应借助优秀的本土文化资源,提升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激发学生热爱和传承家乡优秀文化的情感动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工作者应抓住新课程改革的机遇,借助富有地方特色的本土文化,加强对本土文化这一美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积极引导学生吸收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营养,汲取地域性本土文化的智慧,努力使地域性美术课程逐步走向“活动课程化,课程主题化,主题系列化”,使优秀的传统美术文化课程本土化、常态化。这样一来,就能通过美术课程改革将浓厚的乡情融入每位学生的血液中,使其不断传承下去,使学生关注、了解、热爱自己的家乡,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参考文献?
[1]黎飞燕.本土文化在农村小学美术活动中的有效整合[J].新课程,2020(20):36-37.
[2]丘素华.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创新小学美术课堂[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9(10):55-56.
[3]徐江红.浅谈本土文化资源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8(14):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