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敏敏 陈曼妍
吉林省延吉市进学小学校 133000
摘要: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做学教”的教育理念指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越强,他们欣赏美、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越强。小学美术教学是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关键手段。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以完善学生美术学习的整体框架,增强其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观察力;培养策略
引言
美术学科具有很强的美育功能,这种美育不是死记硬背出来的,而是通过美术的观察欣赏而来。因此,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观察力的培养,通过建立兴趣点、激发想象力和组合力等方式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寻找美术学习的规律,逐步提升对美术的理解和认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观察的价值,实现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意义
观察能力是人们理解和辨别事物的一种手段,也是学生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创新发展的基础。许多小学生由于身体和心理发育水平的原因,缺乏口头和书面表达,这基本上与观察能力水平有关。一些教师教授学生的理论知识,而不考虑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只有好的观察方法才能帮助学生对事物有好的了解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小学艺术被视为主要学习过程,审美教育被用作一种方法,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整体能力,提高他们的学术素养,这是一项培养审美和创造性能力的教育活动小学生对周围事物和客观世界都很好奇,但他们的思想还处于具体形象阶段,必须在观察事物特征的基础上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应将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小学美术教育的优先事项,充分发挥领导作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并鼓励他们充分发展观察能力,从而在美术教学中体会到大自然以及社会生活中的艺术美。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对策
(一)通过观察,激发想象力
低年级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会自然将自身看到的内容与接触到的内容进行比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细致观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与设计,将自己观察到的内容进行充分的联想,在想象中激发学生的观察欲望。
以《三个小伙伴》为例,讲解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红、黄、蓝三种颜色画一张画。在指导的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教材中提供了多幅学生的作品,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观察作品内容,了解蓝色、黄色和红色是如何搭配的,让学生在观察中分析,然后设计问题:如果将学生作品中的图片换一种颜色,实现蓝色、红色与黄色的转换是否可以?会不会出现新的情况呢?通过设问引发学生的积极想象,让学生从教材汇总的内容入手进行充分想象与讨论。
基于学生讨论的实际,教师可以利用白板技术选择教材中的1~2幅图片进行颜色的转变,通过信息技术呈现出红色、黄色、蓝色转变后的图片,通过图片让学生感受颜色的变化与图片的变化,激发学生的观察欲望。学生在颜色变化中观察了新的内容,对激发学生想象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与想象去单独设计一张图片,形成自己的作品,要求作品使用红色、蓝色和黄色的同时也要换一幅内容一样但颜色不同的图片,让学生在观察中想象,在想象中进行颜色的设计。
(二)激发观察兴趣,发现生活之美
美无处不在。在生活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作者认为学习观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的兴趣自然引起关注、仔细观察、刺激情绪,并能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在普通教育中,教师应注意创造有利于把握学生情绪体验、培养学生理解水平和情绪状态的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绪激动,学习感兴趣。
比如《撕出来的画》这一课,老师从地上捡起一张纸片,说:“我觉得它很美,是一个宝藏。”学生喊道:“老师,那是垃圾!”这时,老师把纸片放在显示器上,问学生:“你们觉得它长什么样?”“什么都不像,只是一张纸。”一个调皮的学生喊道。这时老师马上加了几笔,成了一辆公交车。学生:“哇!”然后,纸转了个方向,多加了几笔,变成了小女孩,同学们鼓掌欢呼。“请关注学生,他们还能成为什么,好吗?”老师问。“我来了!我来了!”学生们纷纷举手。一瞬间,各种奇思妙想层出不穷。有些画成了花,有些画成了冰箱...在欢呼声中,我相信他们明白了什么是美。然后老师趁热打铁,让学生把卷子叠起来,一次撕出很多相同的纸片,让学生现在比赛,看谁的点子最好,加的最多。话音刚落,学生们都在摩拳擦掌,有的埋头画画,有的皱着眉头反复思考,有的从不同角度换纸观察...所有人都喜欢它。
(三)启发诱导,激发观察兴趣
小学美术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而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教师不能采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而要因材施教,启发引导,通过针对性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游戏、活动是他们快乐的源泉。他们对现实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任何有效的、积极的引导都将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此外,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独特的观察材料开展新颖的美术作品观察活动,激发学生的观察动机,培养其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美术观察的意识,使其感受美术课堂教学的快乐和追求美的情感,不断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可以使学生在美术创作的道路上越走越稳。
结束语
总之,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要抓住观察的本质,积极从学生兴趣、想象力等入手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感知,逐步让学生学会把握事物重点,体会美术感知的能力,提升小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吴佳辉.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J].小学生(中旬刊),2020(01):79.
[2]彭磊.试论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东西南北,2019(15):106.
[3]高嘉昱.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方法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8(20):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