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分析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8期3月(中)   作者:时锋
[导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愈加开放
         时锋
         保定白沟新城仁和庄学校    河北保定    074004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愈加开放,学生对于音乐课程的观念也逐渐发生变化,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让小学生懂得在欣赏中掌握基础的乐理,并学会从优秀音乐作品中汲取灵感,懂得如何与音乐产生共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歌唱、乐器演奏、舞蹈表演等各种灵活的方式,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接触音乐、参与音乐活动的机会,是新课程标准带给音乐教学最根本的变化。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音乐;欣赏教学;
在新课程目标改革的促使下,教师应当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改变课堂教学的方式,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营造包括音乐情景气氛、师生互动氛围及以学生为主体的环境氛围来创造良好的音乐艺术欣赏的氛围。在小学音乐的教学研究中,我们需要挖掘和发现教材中最能引起人心灵上触动的内容,并把这些内容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所表达的丰富情感,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音乐所表现出来的意境。
1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意义
小学音乐欣赏课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学校和教师都应当注重这个方面的教学。小学的音乐欣赏课并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而是为了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完善人格的人。在学习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学生会受到好音乐的熏陶,并从中获得美的感受。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强调音乐的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以及情感美等各个方面,加强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传播音乐的热情和美感,让他们能够更加喜欢音乐、喜欢美。
2当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存在的不足
2.1教师没有意识到欣赏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音乐教学当中,教师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利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学习。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过于被动,无法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索。再加之教师在上课的过程当中,对于欣赏教学认识程度不高,只是随意地让学生听一些歌曲,并没有对歌曲进行深层次的讲解和引导。导致小学生在明天的过程当中,不能够很好地进行联想和思考,无法提高音乐欣赏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2.2对教材的处理不到位 
考量一位中小学教师是否合格,首要的就是要考量其能否对教材进行编辑、整理,将教学内容中深奥晦涩的部分,通过语言的重组,以最简洁、直观、通俗、形象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学生能够比较容易地理解与掌握。但是目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内容上高难化、教学方法上又简单化的问题,不能有效把 教学内容变得简单易懂,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吸收。 
3新课改环境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分析
         3.1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它是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采用的方式和手段,它一方面包括了教师的教法,另一方面又包括了学生的学法。因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教学方法的选择是由教学目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决定的,但由于音乐欣赏课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特殊性,音乐欣赏课选择教学方法要与学科特点相适应,要依据该学科教育活动的目的、任务。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即通过音乐欣赏教学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选择教学方法还要依据学科中的教材内容、特点,欣赏课教学不光采用欣赏法,还可以用其他手段如采用诗、文、图画等多种手段促使学生联想与想象。同时,分析综合与比较的方法也应贯穿学生学习欣赏音乐的全过程。


3.2营造良好的音乐欣赏氛围
学生对音乐欣赏无法产生兴趣、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质量低的问题根源还是在于小学和小学音乐教师没有重视音乐欣赏的重要性。针对小学和小学音乐教师没有重视音乐欣赏的重要性的问题,教育部门应该下达音乐欣赏课程课时不少于一个固定标准的通知。用硬性规定来增加音乐欣赏课程的课时,有了足够的课时,音乐教师就可以详尽地开展音乐欣赏课程,学生才能受到良好的音乐欣赏的熏陶,从而培养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同时,小学音乐教师也应该提高对音乐欣赏的重要性的认识,做到课件制作精美,能够带来视觉上的愉悦。还应该在课前认真选取适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曲子,并且仔细查阅音乐的创作人及创作者背景,给学生传递正能量,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3.3多媒体教学形式
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形式被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向学生展示音乐,形成视觉冲击。教师需要结合课本的内容,利用多媒体通过图文的形式展现出来供学生欣赏,在欣赏的同时聆听音乐旋律,让学生用心去感受音乐的美妙,不仅有利于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音乐教学中的内容,同时还拓展了学生的视野空间,对学生形成形象和色彩的冲击力。例如,在小学音乐《嘀哩嘀哩》的学习中,主要表现的是春天的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播放有关于春天美好的视频,然后同步播放《滴哩滴哩》这首歌,不仅能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春天的美景,还进一步欣赏到歌曲的中心内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内容所表达出的中心情感。
3.4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体,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所有的教学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展的,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也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运用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给他们提供更多参与学习的机会,从而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加强对知识理解与深化。提供实践的机会就是最大程度的参与学习的发挥。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一改传统的只让学生被动听音乐的不科学做法,运用好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实践,从而体会出音乐的内在品质。老师还要让学生在听的基础上,发动学生进行创编实施有效互动。只有经过长期的实践,才能让学生平稳地从审美教育逐步过渡到鉴赏美、感受美与创造美,这才是音乐欣赏的最高形式。但是音乐的欣赏过渡到创作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形成的,而是从聆听音乐开始,有意识地把音乐创作融合到欣赏教学之中,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积极参与进来,主动欣赏音乐,主动分析音乐,从中得到不同的感受,这些都是音乐创作的基础与条件。
3.5构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人们学习知识的主要动力是对这个事物感兴趣,只有兴趣才有继续探索下去的欲望,而且兴趣也能激发出一个人的主观性,起到一个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欣赏教学中,教师首先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构建一个良好的音乐氛围,让更多的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其中,体会到音乐的魅力。一方面,教师可以讲述一些音乐中的小故事,要知道,任何事物都是源自于生活,而且音乐的创作同日常生活也是紧密相连的,可如若教师直接去进行教学,而学生的年龄小,对于事物的认知能力弱,无法准确地理解其中的知识点,当新鲜感过去的时候,就会对此感到乏味。可是在欣赏音乐以前,向小学生输送一些小故事,让他们带着这些故事走进到音乐的世界中去品味其中的美好,往往可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开始喜欢上这门学科。另一方面,介绍了音乐的背景,欣赏教学中选择的音乐,往往都具备一些故事性和传奇性,音乐欣赏不只是一门简单的学科,而是一项艺术性极强的知识结构。因此,在上课以前,教师要多花一些时间在作品的创作中,让学生了解到作品的背景,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
结语:为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整体效果,使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应深入了解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端正自己教学态度,引导学生巧妙地运用音乐的手段,将自身感情表达出来,激发出学生对自身感情的表达的积极性,同时让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更为亲密,在感情上达成共鸣,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加浓厚的音乐情感教育氛围。
参考文献:
[1]李红兵.浅谈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J].求知导刊,2016,(07):105
[2]周硕洁.论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音乐欣赏课教材与教学方法[D].华中师范大学,2017.
[3]王丹.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J].中国高新区,2018(05):126.
[4]齐硕.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探讨[J].才智,2018(14):1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