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铃
湛江市二中海东中学 广东省 湛江市 524057
摘要:在初中时期,班主任管理工作是日常教学中关键构成部分之一,学生在班级中的时间比较多,班级管理工作以及班级氛围会为学生带来较大的影响。在人本理念的引导下,老师可以积极利用该理念,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提高管理工作的效果以及效率。对此,本文分析初中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运用自我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学生自我管理;初中班主任;管理;实践路径
初中阶段学生处在三观养成的关键时期,在初中阶段对学生开展管理工作具有较大的难度,其存在严重的叛逆心令大部分班主任非常头疼。一些初中学校开始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运用学生自我管理方法,得到良好的管理效果。所以,初中班主任要积极在班级管理中运用学生自我管理方法,提高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
一、初中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较强的自律性
初中学生处在青春期比较叛逆,其不愿意让家长对自身进行管理,同时也不赞同老师对自身教育中使用的方法。初中阶段学生自身看待问题时有了不同见解,且坚持自身的想法。这种情况的存在为老师开展管理工作带来了一些困难,每个人都会存在叛逆期,家长和老师要认真严肃进行对待,解决学生叛逆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防止造成各种严重的后果,为学生未来发展带来不利影响[1]。
(二)班级管理方法简单,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对于一个班级而言,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以及教育者,班主任自身的言行举止会为学生带来较大的影响。大部分老师掌握了科学民主的工作方法,采取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位学生,全面细致的开展管理工作,解决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确保学生可以愿意接受老师的管理。但是,依旧有一些班主任运用的工作方法过于简单甚至粗暴,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等,导致班级管理工作效果无法达到理想的目标。
(三)管理方法过于单一,管理理念落后
对于学生而言,班主任不仅仅是他们的家长,而且还是班级的领导人以及组织人。根据现阶段的具体情况来讲,一些班主任运用教育方法存在非常典型的问题,比如一些班主任将考试成绩当做评价学生好坏的主要标准。另外,大部分班主任在教育所谓的“好学生”以及“坏学生”的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区别对待,影响班级良好风气的形成,在班级中出现拉帮结派的现象。
二、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必要性
在具体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班主任需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班级是一个群体以及集体。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班主任既需要按照学生的不同之处,制定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计划,又需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现阶段,大部分初中学校每个班级人数在四十五人到五十人之间,班级人数比较多,无法对每位学生开展管理。所以,在具体管理学生时,班主任需要培养学生我是主人的意识,让学生明白自身是班级的一份子,积极主动参与各种班级活动,强化班级的凝聚力。
三、初中班主任管理中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自我管理理念,培养学生自育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全面展示出学生自身主体地位,而帮助学生建立自我管理理念就是一项非常关键的措施。
学生不同,其自身的性格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初中阶段班主任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学生对待集体活动具备的态度也存在一些区别。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需要全面了解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及优点,加强对学生的鼓励,使其可以积极参与各种项目的活动;强化学生的自信心,使其可以积极表达自身的想法;在参加各种活动的过程中,使学生积极完善以及提升自身。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帮助学生建立自我管理理念的过程中,老师组织的活动不能给正常教学秩序带来不利影响,否则将会阻碍培养学生自育能力,难以达到帮助其建立自我管理理念的目的。其次,在鼓励学生的过程中,老师不要强迫学生提高参与班级管理以及各种集体活动的积极性,而是要全面考虑学生自身的意愿,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学生进行沟通,让学生参与各种集体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使其最终学会自我管理。例如,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理念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适当增加自习课时间,在自习课上老师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关注,一些学生能够自主进行学习,但是一些学生会出现偷着看小说等情况。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在私下时,分别找无法自主进行管理学生进行交流,询问学生在自习课上为什么不能安静进行学习,等到学生说出原因后,老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原因,帮助学生思考解决措施,确保学生在今后的自习课中能够更好的管理[2]。
(二)丰富班级管理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的管理者
初中班主任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为学生传授担任学科的理论知识,而且还需要对班级以及学生开展管理,和学生家长加强联系,全面了解以及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生活情况,班主任负责的工作比较复杂以及繁琐,工作压力相对比较大,如果能够将权力下放交给合适的学生,那么能够有效减轻班主任的工作压力以及工作内容。建立班委制度是长时间以来一种学生自我进行管理的策略,但是这种制度存在一些问题,譬如大部分班委成员都是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确定的,大部分学习成绩中等以及较差的学生无法成为班委,进而导致这类学生无法养成自我管理能力。针对这种情况,初中班主任在构建班委的过程中,要坚持“公平合理、共同进步”的原则,也可以这样说,在选择班委成员的过程中,要确保公平公正,按照学生自身的性格以及能力,安排不同的班委职务,使所有学生可以在班委成员的引导以及管理下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加强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使每位学生都能够成为班级的管理者,促使学生积极完善自我管理,最终实现学生共同进步的目标。
(三)建立自主管理班级环境,使班级管理更加民主以及科学
建立班委,利用班委开展管理工作发挥的是领导作用,主要是借助少数学生影响所有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而建立自主管理环境是全面统一培养学生自身自我管理能力。例如,在利用班委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可以细化学生的职务,运用学习小组的方法进行管理,小组内配备组长等一些角色,不管是在日常学习,还是在各种活动中,每名学生都可以加入其中。并且,还可以定期更换学生之间的角色,让学生可以发现一些问题,采取各种措施解决各种问题,强化学生自身的自我管理能力。第二步,老师可以构建完善的监督评价机制,让学生在处理班级事务以及安排班级事务的过程中可以得到全面的监督,由其他学生对管理者的管理工作情况进行评价,在班主任的鼓励以及引导下,构建监督自身行为的能力。第三步,老师可以加强对学生自我管理的监督,在学生自我管理的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老师可以及时给予学生相应的帮助,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开展自我管理的信心,构建良好的自我管理环境[3]。
四、总结语
初中阶段班主任在针对学生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意识到学生自我管理是一种新颖的方法。在运用这种方法对学生开展管理的过程中,老师要培养学生自育能力,让每位学生都可以成为班级事务的管理者,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以及民主性,全面优化班级管理工作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剑英.学生自我管理在初中班主任管理中的实践探讨[J].读天下(综合),2019,(17):171-171.
[2]任迪.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的策略探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1):11-11.
[3]吴薛霄.初中班主任工作中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分析[J].中外交流,2019,26(27):1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