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8期3月(中)   作者: 郭胜红
[导读] 识字、写字教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本文研究内容
        郭胜红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东城小学     邮编:154500
        摘要:识字、写字教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本文研究内容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立足培养学生文化自信与素养,为做好小学阶段的语文识字、写字教学,进一步帮助小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小学教育;识字写字;教学方法  
        在素质教育改革中,识字、写字是掌握语言及其他知识文化的基础,同时也是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一项基本功。对此,结合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特点,按照教学目标确定教学计划与方法,规范学生语言文字的应用行为,帮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对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与能力非常重要。  
        一、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特点  
        (一)阶段性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分为三个学段,在阶段目标及阅读、口语交际、写字、综合性学习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如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写字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喜欢且能主动学习汉字,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学会汉语拼音、独立识字,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等。
        (二)基础性
        小学识字、写字是语文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保障,为学生掌握且应用科学文化知识提供前提。可以说,识字、写字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与创造力,而创新字义、字形与字音等模块的教学模式,如开展生活化、游戏化或情境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扎实掌握语言文字基础,使他们能更快、更好地识字、写字。另外,识字、写字是语文基本功,教师应对学生执笔方法、写字姿态、识字习惯进行细致指导,而不是单一地讲解与反复练习生僻字,还应强调汉字的积累,以便能更好地进行下一模块的学习。  
        (三)特殊性  
        低年级小学生识字、写字教学正处于开始阶段,教育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小学生肌肉、骨骼生理发育不健全,写字习惯与兴趣有待培养,写字准备不充分等方面具有特殊性。而从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看,他们识字是先上部、整体、左半部,再到下部、局部、右半部这样一个逻辑顺序。对此,结合小学生识字与写字的认知特殊性,教学方法与内容强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利于学生记忆。  
        二、识字、写字教学问题  
        (一)文化内涵渗透不足  
        汉字不仅是语言交流的一种工具,同时也承载着几千年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开展根植于文字背后的文化教育,也是识字、写字教学的教学任务之一。但是,将小学识字转化为汉字教学,学生认识并掌握汉字书写的同时,许多教师只是在完成教学任务,并没有帮助学生挖掘汉字文化意蕴。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不足  
        小学识字、写字的汉字教学,应遵循小学阶段儿童认知特点与发展规律以及个体学生的思维差异性。课程教学中,一些教师局限于课堂及教材本身,停留在尊重汉字构字理据基础上,对于灵活、趣味性活动形象化解释汉字并不专注。且没有立足小学生认知习惯与受教育的阶段性,盲目追求教学目标。与学生发展需求不相契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不足。

  
        (三)教育教学主体性模糊  
        小学识字、写字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即面向学生“学”、教师“教”两个不同维度主体的汉字积累问题。具体来讲,一是学生方面。小学识字、写字课程教学,应发挥语文教学的文化渗透力,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对汉字的敏感性,如识字、笔画、发音准确等。教师以学生为中心,也就是坚持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丰富教学活动,让学生乐于识字并产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形成汉字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以及想象力与创造力。二是教师方面。语文教师应丰富汉字教学知识,提升对汉字文化的推断与理解力;同时,还要致力于挖掘汉字的文化内涵、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美育功能,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到汉字的形式美与内涵美。  
        三、小学识字、写字教学对策  
        (一)课前准备阶段  
        教师做好教具准备工作,包括多媒体课件、词牌、字牌或者是实物,并放在便于教学的恰当位置,提升教学效率。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习惯,表现出明显的具象化特点。对此,教师在识字、写字教学准备中,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采取直观教学法,如与图文进行对照,利用多媒体及实物感知,并以动画形式进行讲解,对于难以理解的部分,教师以身边例子举例说明,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  
        (二)课中教学阶段  
        1.构建教学情境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具有一定感情色彩且生动具体的场景,引发学生参与体验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并促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识字、写字课中,教师可结合课程教学需求,创设不同教学情境,以此调动学生的汉字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如创造汉字结构原理教学情境,强调汉字字形的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形声字结构,是有效增加学生识字量、利于书写规范、提升课堂教学氛围与效果的有效方法。
        2.汉字文化渗透教学  
        教师应确定汉字教学的多维度目标,创新使用多元教学方法,夯实教育教学功能,如在提高教学乐趣和学生情智等方面入手。可以说,汉字是灵动有趣的,通过直观记忆法、多媒体展示法、结构分解法、故事引导法、游戏法等,进行爱国主义教学,如讲述各种书写体的历史发展过程及涌现出的名人大家的故事,像柳公权、颜真卿、欧阳询等,以小故事的方式引出书写方法,渗透文化传统。  
        (三)教学评价与反思  
        教师应重视教学评价,利用随堂记录、反思,总结学生识字、写字有待加强部分的同时,鼓励他们进行广泛的阅读,积累更多好词、好句,抓住识字、写字的关键期。因此,识字、写字教学是促进学生精神意识、语言文化、思维能力快速发展的基础途径之一。重视并创新识字、写字教学方法,构建具有趣味性、主体性、生动性的教学环境,是践行素质教育的落脚点。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教师应坚持新课标教学指导精神,抓住识字、写字教学的关键期,挖掘学生识字潜能,创新教学模式。不仅如此,识字、写字教学也是文化渗透的过程,应充分利用社会、学校、家庭等生活化教学资源,让学生掌握汉字并能应用到生活实际中。
        参考文献
[1]低年级写字教学的评价策略分析[J].张晨.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4)
[2]简而实:小学低段识字与写字教学探微[J].廖云梅,郭建国.教育科学论坛.2020(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