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8期3月(中)   作者:程巍
[导读] 现代化条件下,随着信息技术的改革创新,可在农
        程巍
        身份证: 42098319870507****
        湖北省广水市武胜关镇中心小学杨家河教学点  
        摘要:现代化条件下,随着信息技术的改革创新,可在农村中小学中的应用却问题百出,且困哪重重,而农村中小学怎样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值得社会和教师们的深思。对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机制的建设至关重要,否则,农村中小学即便采购了设备、拥有了教师、拥有技术却不用,或者不会应用将毫无作用。共享时代的发展中,学校具备良好的资源,而我国应科学应用有限的资源和资源的整合,推动自身优势的充分发挥,才能在教学中获得良好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
        
        
        前言: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突飞猛进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我国对于基础教育的资金投入不断增多,随着我国农村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国家培育计划的顺利实施,政府不断为大部分学校配备先进的信息技术教育设备。特备是伴随我国政策方面的支持与提高资金投入,而新型信息技术装备的不断进入学校,使农村学校的教学设备与教学环境呈现出覆地翻天的变化,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和相关设备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至关重要。
        1信息技术在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将优异的教育教学资源利用网络传输到农村的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充分运用优秀的教育教学平台,教师与学生可搜索众多的学习资料,开展优质的学习,这类教育教学信息有效弥补农村教学条件落后的缺陷。伴随时代的日益变迁,农村的消息不在落后及闭塞,应坚持和时代共发展,确保农村生活满足时代的发展,农村的教育教学还应该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而改革创新。各类教学资源脱离空间与时间的约束,将很多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通过网络传输而来的资源较少,教学条件非常落后的农村中小学,而农村中小学可积极学习借鉴优质的资源弥补农村自身条件的缺陷,有效弥补因教育教学资源匮乏与教育和教学方法落后造成的影响。
        2信息技术在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2.1信息技术的滥用,照搬课本
        因为倡导媒体信息技术和课程的互相整合,并充分应用到课堂教育教学中,而很多教师将课本的内容与网络中的内容照搬照用,而进行机械的放映以及照读课件等。甚至感觉越“花里胡哨”的越好,使学生将大部分目光放于课件中的闲杂内容。这类技术行为的滥用,直接导致学生被“灌输”知识,完全背离引入信息技术的目标。而信息技术方式的应用,并不会影响中小学生的教育教学,甚至会使学生在上课时感觉枯燥。
        2.2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不足
        许多大龄的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中的大龄教师,他们对于白班、手机、电脑等先进科技产品的应用一点不了解,甚至还有部分中青年教师对主题网站、PPT、几何画板等教学辅助工具的应用表示有困难。一些教师为了进行新兴技术的应用,在一节课中就希望应用全部功能,就会让学生产生眼花缭乱的感受,无法集中注意力,自然无法吸收知识,完全违背教学的初衷,造成严重后果。
        2.3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资源不足
        信息技术的运用离不开各种硬件设备的使用,现如今我国教学资源的配置不均匀,一些农村中小学并没有投影仪、电脑、白板等设备,教师也不能更好的备课。而网络中的各种资源也非常欠缺。
        3信息技术在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措施
        3.1树立正确的教师信息技术教学观念
        针对教师开展统一的培训指导,增强教师的思想建设,建立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教师在进行信息化教学的应用中,应最大限度的保障学生在课堂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才能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并针对获取的教学资源实施二次加工,确保其更好的适应本班的学情。在每节课适当使用合理的信息技术手段,精准掌控分寸,确保不同水平的学生在课堂教育教学中均能有所收获。
        3.2增强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素养
        教师也应该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应用素养。

教师的素养影响着学生的素养,学校要完善对教师的培训,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素养,推动课程的开展,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增强教师的责任感。比如,在《邓小平爷爷植树》的知识讲授中,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导入:第一步,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播放《春天的故事》,让学生认识邓小平爷爷。第二步,教师可以展示邓小平爷爷的图片,然后向同学们介绍他的一些信息。第三步,教师出示文章的一些插图,让学生猜测邓小平爷爷正在做什么?学生回答:“邓小平爷爷在植树节植树。”接下来,教师讲授新课就会变得非常容易。
        3.3增强教师信息技术的使用技能
        为了改善以往撒盐式的全员培训方式,应选用责任心较强,信息技术拥有一定基础的教师,尤其是科班毕业且作为种子的教师给予深度培养,确保其具备扎实的理论素养,还具备熟练的操作能力,确保教师成为硬件能够维修,软件可以维护的技术骨干。而技术应用能力较差的教师应及时增强自身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学校应针对教师的信息技术针对性开展培训与测试。
        3.4点对点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课堂教学一般来说体现于学生对信息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在此基础上的上机操作,不同的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与接受能力存在着差异性,这就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一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认为学习任务过于简单,而另一部分学习能力差的学生难以完成学习任务。基于此,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点对点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学习指导,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具体来说就是,教师要分层设计教学目标、分层辅导教学对象、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例如指导学生学习在互联网上下载有用信息,基于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完成教师布置的下载任务,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设置一些更高级的、具有一定实现难度的学习目标,以促使那些更快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进一步探索研究互联网应用技术。
        3.5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型学习
        互联网背景下的研究型学习,是基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对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以及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从而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路径的过程。它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学习"确定网站主题,规划网站栏目"这部分内容,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教师先指导学生观察研究不同网站主页的特点,让学生了解这些网站主页应用到了哪些知识技能,然后让学生根据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概括总结的思路掌握网站设计的一般技巧,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结束语:
        概而言之,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必然趋势,尽管在农村中的应用具有很大的困难,主要是为了学生在未来走出校门可具有更多的生存技能以及良好发展,一线的教师一定要积极处理这类问题,解放思想、创新观念,有效提升信息化的教学水平。信息技术在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发挥着十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邓登明.农村中小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以湖南农村中小学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0(16):16-20.
        [2]党广豪.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研究及解决策略[J].福建茶叶,2020,42(02):163-164.
        [3]倪浩,刘芳华.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问题与对策——崇阳县的实证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20,40(01):144-148.
        [4]李兆义.“互联网+”背景下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固原市农村中小学教师为例[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06):59-65.
        [5]武生洲.教育信息化2.0时代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7):109.
        [6]塔吉古丽·图尔迪.新疆南疆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0):16-17+20.
        [7]陈晓燕,李尧.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02):241-243.
        [8]刘青青,蔡建中.信息化环境下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以湖南省X县为例[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7,16(02):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