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盟
保定白沟新城仁和庄学校 河北保定 074004
摘要: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是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后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为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而制定的学生应该达到而且能够达到的标准和境界。所以,教学目标的确立是教学设计中的重中之重。本文就针对基于新课程标准小学英语教学目标展开详细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小学英语;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导言:
教学目标能够使教学活动达到预期效果,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是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概况的总结,引导学生通过教学活动掌握知识、技能等。教师需要以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为依据,结合新课程标准内容,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为此,本文主要研究制定小学英语教学目标的依据及其方法,并详细分析基于新课程标准小学英语教学目标。
1 制定小学英语教学目标的依据
1.1 落实《英语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
《英语课程标准》规定了小学生英语学习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五方面的基本要求。要落实课程标准,就要做到“国家课标校本化”。因为课程标准是全国统一的,是最低标准,无论是发达的城市学校还是落后的农村学校,都应落实这一标准。而事实上,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存在着差异。所以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要制定本校本班的具体标准,力求做到国家课标校本化、班本化。
1.2 在三维目标框架内确定教学目标的侧重点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我们不能把三维目标简化为一个平面的三类目标。尽管课程标准是按照这三个维度来陈述的,教学目标是课程标准的下位目标,但是教师不能一味机械地按三个维度来设定教学目标,而应从整体上来思考,采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确定教学目标。
1.3 关注学生,预设教学的底线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习结果,是预设的最低要求,是教学效益的底线。教师要明确当这堂课结束时,全体学生应该知道及能够做到什么,一部分学生可以超越底线达到什么程度。要关注重点,坚守底线,否则教学就可能走向“无目的”的误区。总之,教师要基于《英语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内容、单元主题和学生的发展来确定教学目标。
2 准确制定小学英语教学目标的方法
书写规范的教学目标通常可以采用由阿姆斯特朗和塞维吉(Armstrong Savage,1983)提出的ABCD目标陈述法。它包含4种类型的信息,及对象、行为、条件和程度。
2.1 A对象(audience)
行为主体是学生,目标描述的应当是学生的行为,即以“学生能……”开头,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省略“学生”,以“能……”开头。书面上可以省略,但是思想上要牢记,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学目标是学生个人表现的测量标准。
2.2 B行为(behavior)
行为动词是描述学生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的具体行为,即“学什么”。这也是教学目标表述中最重要的部分。常用的词语有背诵、辨别、了解、理解、喜欢、描述、改写、比较、发现、分析、抄写、解释等。例如:能准确运用“What do you like…?I like….He likes…”进行食物喜好的交流,感知动词在一般现在时中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的变化,归纳总结该语言规律。
2.3 C条件(condition)
条件是指学生展示自己所掌握知识、技能或者态度的条件,即“怎样学习”。
例如“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课文”、“在板书的提示下复述课文”等。
2.4 D程度(degree)
表现程度是指学生所能达到的最低标准,即“学到什么程度”,用以评价学习效果或表现。例如“能准确运用本课句型说3~5句话与同学交流课外生活”。这里的“说3句话”就是上文提到的学习的“底线”,是全体学生的基本标准。“说5句话”就是超出“底线”的一部分学生可以达到的具体的学习程度。
3 基于新课程标准小学英语教学目标分析
3.1 结合新课程标准制定三维目标
小学英语教学中,充分结合新课标,制定教学目标,这关系着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教师要从教材内容、课程标准、学生学情等制定教学目标,保证课堂中可以快速实现,令学生完全掌握知识。小学英语课堂中,主要目标是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运用的能力。如果将其分类,可分为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和情感态度目标,也就是三维目标,制定过程中将各个部分融合和贯通,以学生自身条件为前提,将课堂和学生日常生活紧紧结合。以总体课程目标为指导,建立学生可以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教学目标,从学生角度出发,制定满足学生需求的方案,转变学生机械学习的形式,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学生原有经验基础上,实行以人为本的策略方针。三维目标的制定,以情感态度为载体实现语言知识和技能目标,语言技能又是连接语言知识和情感态度的桥梁,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知识、情感和技能的全面提升,通过各种教学形式的运用,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主动探究知识,提升英语运用的能力。
3.2 教学目标体现学生预期学习成果
新课标标准下,教学目标的制定包含学生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变化,就是上面描述的三维目标,根据这一原则,教师教学目标的设置不能只表达自己该做什么,如“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通过……令学生掌握……”等,这种目标的描述主要指教师该做什么,但是课程标准要求教学目标的制定不能以教师为主,而是将主体转变为学生,如一名教师设计小学英语教学目标中描述:“使学生快速理解文章内容;使学生可以归纳出文章大意”。这样的教学目标主要指教师该做什么,而不是学生学习的内容。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陈述要有助于教师的导学、导教和导测评。导学就是通过教学目标明确告知学生该做什么,通过学习该学会什么;导教指教师通过目标帮助学生达到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标准。导测评就是教师通过目标观察学生学习的结果。因此上述教师的教学目标可以改成:“学生通过学习快速理解文章内容;学生可以归纳出文章大意”。以学生为主,体现预期学习结果。
3.3 教学目标尽量可操作化
教学目标的制定,可操作性很重要,相关陈述主要使用概括性的语言,既要求明确,又不能太过详细,如果太详细会导致学习活动只重视相关知识或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主体学习意识的养成,将教学变成单纯的知识灌输和训练。同时目标的制定还不能太过概括,只有适当的框架才能将知识和技能等叙述出来,便于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和观察学习成果。那么怎样做到目标可操作化的叙述呢,就是通过概括性动词做开头,如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分析事件带来的影响等。根据教材需求,如果以理解为中心,就在制定目标时将理解作为开头叙述。教师还要注意目标的制定尽量简洁,不使用冗长的词汇。如“学生要明确展示出自身的理解能力”这类繁琐的语句。还有就是一句话表达一种行为目标,尽量不使用两种动词并列如“掌握并理解”这种语句。具体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要注意下面两点:第一,保证列出的每一点都和教学成果直接相关;第二,控制制定目标数量,结合课堂时间和学生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标准。
4 结语
综上,英语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学科,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要想提升教学质量,制定教学目标很重要。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教学目标的制定是指导课堂活动的主要基础,教师要正确制定教学目标,以三维目标为基础,保证教学达到预期学习效果、含有分类知识框架等,提升教学质量。为此,本文重点讲述了如何制定教学目标,通过制定三维目标、体现预期学习成果、实现教学目标可操作性几方面,希望可以为有关人士做参考。
参考文献:
[1]许春燕.基于新课程标准小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制定[J].2017.
[2]姚婉贞,梅向青.科学教学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以小学英语为例[J].2017.
[3]齐家媛,崔宇宁.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研究[J].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