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研
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 110034
[摘 要]: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而红色文化具有丰富的思想教育价值,是增强青少年思想教育实效性的有效载体。本文先论述了中华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内涵及价值。继而从红色文化入手,提出:在学校层面,注重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家庭层面,重视其辅助功能,推动红色文化融入家庭;社会层面,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红色文化融入社会等一系列措施来促进青少年思想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青少年;思想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历经磨难形成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中国共产党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国家各方面建设中也坚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是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将“根”赋予了红色文化,更将伟大的基因传承给了红色文化。要把两者紧密结合起来,使其共同发挥重要作用,促进青少年的发展。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价值
中华传统文化灿烂辉煌、历久弥新。它代表着中华民族奋发图强的上进;代表着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朴实;代表着中国文化的精髓。它是华夏儿女思想品德素质提升的基础,更是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磐石。
在当代,它也有着其独特的价值。第一,有利于增强我们华夏民族的民族自信心。中华民族成为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迹,一方面是因为中华民族历经荆棘,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我们所拥有的精神瑰宝——中华传统文化。正是有了它的支撑,我们才拥有不断前进的民族自信心。第二,有益于坚定我们本民族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心的表现就是文化自信。当下,为了实现祖国富强、人民幸福等目标,这要求我们必须坚定文化自信。身为接班人的青少年,不仅要虚心学习他国文化之精髓,更要展现我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坚定本民族的文化自信。为了实现祖国富强、人民幸福等目标,这要求我们必须坚定文化自信。身为接班人的青少年,不仅要虚心学习他国文化之精髓,更要展现我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坚定本民族的文化自信。第三,有促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汲取中华文化之精髓,并赋予其时代内涵,走出了一条属于中国的、不可复制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红色文化的内涵及价值
红色文化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看,红色文化包含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时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中的理想信念、道德追求和奉献精神等,从狭义上来看,红色文化就是指红色革命文化,其精髓是革命精神,如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
为了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大力传播与弘扬红色文化。在文化碰撞激烈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想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首要地就是不断提升文化凝聚力。当前,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迫切需要的是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等精神。这些精神恰恰就是红色文化的精髓。而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红色文化不仅仅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培养民族精神等方面也都有促进的作用。
三、红色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一)红色文化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内涵
红色文化的理论形态丰富了传统文化的思想文化宝库。中国共产党人在建国以后产生了许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些都是中国红色文化的灵魂,是红色文化的理论形态。在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我们始终坚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在当代思想文化中占有指导性的地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传承和升华。
(二)红色文化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
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能很快地被我国人民所理解,一方面是因为我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创造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化理论;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其与中华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我们党关于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实践观与古人所提倡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思想有着不谋而合之处。
我们党依法和以德治国的思想则是汲取了传统文化中儒家与法家等的思想精华,如法家思想的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儒家思想的为政以德、仁者爱人、以德立人等。
(三)红色文化开辟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前进方向
红色文化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融合过程中孕育和发展起来的,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辟了前进方向。文化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因此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会受到诸多方面的制约和影响,比如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人的认识水平、社会制度等。随着时代发展进步,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不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或腐朽没落的内容。在我国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产生的红色文化,赋予了传统文化许多符合时代发展的新内容。这些新内容的增添,不仅仅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更是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只有这样不断地更新进步,我们伟大的中华文明才能始终傲然屹立于世界之巅。
四、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教育的途径
(一)关注学校教育的首要作用
学校教育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渠道。对于青少年的教育而言,红色文化是一份非常好的教育素材,其内涵的精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学校可以借助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目标。将红色文化融入学校,应当从多方面着手。思想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式。这就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在思想上,坚持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重视红色文化融入学校教育的必要性,提高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教育的可行性;在课堂教学上,有效地利用国本课程中有关红色文化的要素,整合教学资源,改善教学手段,打造一批具有学校特色的红色经典课程,更好地利用红色资源;在实践教学上,强调实践育人的作用,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如重走长征路等,通过社会实践,促使青少年多听、多看、多感受,多接触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国家使命感,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转化为行动,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打牢家庭教育的根基
家庭教育是青少年人生教育的出发点。家长将红色文化的精髓、价值理念等传递给青少年,促使青少年形成优良的品质,促进家风的形成。为了促进青少年成长,建设良好的家庭氛围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首先正确地引导孩子成长,要做到营造红色家庭的氛围。家长可以采取让孩子观看纪录片等方式,引领孩子感受革命先辈身上那些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等革命精神。也可以多为孩子讲述那些革命志士为民族、国家英勇献身的感人事迹,帮助孩子塑造勇敢正直、刚毅坚韧的品格。除此之外,家长还要鼓励孩子积极参加以红色文化为主题或与其相关的社会公益活动,使青少年在荆棘载途中磨练自我,找准自己的人生道路。其次,家庭教育者要注重言传身教。家长自身要自觉学习红色文化,这样才能促使孩子对红色文化产生兴趣,进而去了解、学习。父母亦可以通过阅读红色文学、观看红色电影等多种艺术教育形式增强家庭教育的效果。同时,家长可以开展一些小活动,比如说亲子共读等,让父母和孩子一起读一本书找准自己的人生道路。其次,家庭教育者要注重言传身教。家长自身要自觉学习红色文化,这样才能促使孩子对红色文化产生兴趣,进而去了解、学习。父母亦可以通过阅读红色文学、观看红色电影等多种艺术教育形式增强家庭教育的效果。同时,家长可以开展一些小活动,比如说亲子共读等,让父母和孩子一起读一本书,然后各自分享读书感悟,通过阅读书籍,体会其中蕴含的精神。
(三)营造良好的红色社会氛围
好的社会氛围是青少年是否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是青少年思想教育的重要保障。首先,政府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推进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政府要尽最大限度完善红色资源基础设施,要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增强红色文化发展的活力。在媒体方面,政府也要强化媒体导向,创造文化氛围,加强宣传红色文化的力度。其次,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可以寻找当地合适的文化场所,进行红色文化的体验、学习与实践,实现娱乐与教育的结合,寓教于乐,重点发挥红色旅游的育人作用,使青少年在感受祖国河山壮丽的同时,也能受到红色文化的洗礼和熏陶。
五、结语
红色文化不仅是中国人民价值观念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凝聚国家力量和社会共识的重要精神动力。所以,将其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积极而重大的价值。红色文化所蕴含的时代精神和教育价值是显而易见的。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教育内涵和价值,对于塑造青少年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史肖肖.新时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路径[J].黄河.黄土.黄种人,2021(01):13-14.
[2]冉琴.红色精神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论原则[J].毛泽东思想研究, 2017(5):110-112.
[3]阮晓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6):143-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