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春梅
台山市都斛镇中心小学 广东省 江门市 529226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在低年级识字量是各自往后阅读及其写作的根基石,既是中小学低年级的一个教学目标。也是一个重难点,同样也是培养中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根本。由于这一阶段的语文识字教学的单调乏味,如果教师不再注重教学方式的选择,就会导致学生识字率低。在识字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积极地进行了教学手段和方法多元化、善于创设识字的情景气氛、引导学生与实际相结合的生活识字,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语文核心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识字教学 核心素养
在目前核心素养深度教育的大环境下,我们所有的课堂都将更加注重基于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主题的课堂成效,通过培育核心素养去增强和开拓学生的创新能力。“部编本”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就明确指出,我们应从“思维”、“运用”、“理解”、“审美”四种知识与能力的方式多层次地来培育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掌握低年级的语文教材识字教学内容编排具有的特性:既有 “基础性”:以“字”为根基,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开始;又有 “识字量大”的特点。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低年级学段必须完成小学阶段的识字量的一半。如果我们认为识字教学只是结合书本内容,仅仅依靠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忽视了这些字的起源及其演化,那么以后再运用汉字组词、写话时,学生写错别字的现象就会很普遍了。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浅析如何提高低年段识字教学核心素养几种途径:
一、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而且处于低年级的儿童由于心智和年纪较小,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学习所持续的时间相对较短。在一堂识字课中怎样才能够把握得住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整堂课能否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显得更加重要。
1.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低年级的孩子以直观思维为主,课堂上单靠教师的解说就难以对某一个字词产生深刻的印象。因而尽量坚持课程教学的直观性基本原则,有针对性地利用直观的教学装备设施,尤其采取电教技术手段,使本来繁琐而抽象的课程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简单具体。如在进行识字教学时,我就把该学的生字需要注意的位置和地方有意识地用红色标示或夸张地放大些,再配上各种媒体展示给学生,通过形象生动的图像表达、加上声响的效果,引起了小学生的注意,大大提高了识字的质量和效率。
2.通过知识游戏的激趣。我根据低年级的孩子们好奇、活泼、好动等特点,又十分喜欢游戏的特性,把汉字游戏引入到识字教学课堂中,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汉字知识游戏中进行识字,主动从快乐中学,让他们能够在乐学中爱上汉字,对如何识字感受到浓厚的兴趣,效率事半功倍。如:通过谜面猜一个字,这也就是我在课堂中经常用的方法。可以在小学生学习一个生字时,如学“雨”这个字时,我就可以请求学生们去猜“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中看不见”指的是什么?学生们对于这些字谜是非常感兴趣,运用这些字谜,可以辅助我们低年级的小学生快速进行语文识字训练。学生在参与猜字谜的同时、我也鼓励学生自己编造字谜或课外收集字谜的游戏活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不仅让他们准确识记了生字的字音、字形,又深刻地具体理解了其真实意思,同时也充分锻炼了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的逻辑和组织表达能力。
二、语文来源于社会生活,生活处处皆是语文。
生活对于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所以,我就引导低年级学生积极联系社会生活主动地识字。如路牌、村庄名称、宣传单、新春对联等等就是学生识字练字用字的最好日常生活资源。例如学生经常把“折”和“拆”混淆,我就到当地商场去用手机拍下那些打折的广告,用多媒体放给学生看,并提问:为什么这么多顾客去商场买打折的商品?目的应该是:钱少给一点。学生笑了,也记住了打折的“折”是应该少了一点。这样,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字词,提升学生发现意识,并把所获得的方法迁移运用到以后的识字当中去。
二、教会低年级学生如何学。
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课堂教学中,根据常用汉字的不同特征,巧妙地运用根据汉字的造型设计方法,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兴趣和自主性,来调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多种心智和情绪等感官积极参与到了识字的学习中,达到了教学主要目标。
1、利用阅读儿歌的提高识字技巧:小学生对阅读儿歌比较感兴趣,教师在进行指导阅读时,可以依照所学汉字的特点,引用一些符合低年段儿童的阅读情趣及其认知能力的经典歌诀,让他们反复地背诵,使得学生在阅读中能够对于所学生字的字形和结构产生直观形象,从而大大地改善和提高了他们的记忆汉字的效率和阅读准确度。如阅读“一去二三里”这首儿歌,既能够加深“一”至“十”的理解和认识,又能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文字的博大精深之处。
2、利用加减法和顺口溜识字,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在熟练地掌握了偏旁的部首基础上,再结合旧知识,用加、减、换等游戏性识字方法来认识相近的字体。例如“日”加一笔组成新的字等,大部分学生就很快写出“旦、旧、申、白、甲、由、田、目、电”等常用字。又如“青”字加偏旁组成新字并组成词语,学生很快就能写出“清、情、请、晴、睛”等学过的字词,我还鼓励学生通过查字典等方法又找到了“ 蜻、静、菁、靓”等字词,这样既开拓了学生的识记能力,又学会其他方法来学;又比如在识字教学课堂上给孩子们编一些如“白水成泉夕夕多”等顺口溜,既能够调控气氛,又能够增强小学生的记忆。在识字教学中,正是因为有了我的引领,他们从中寻找到隐藏在汉字中的乐与趣,将乏味的课堂变得有趣有味。
3、拉手结对。例如:在二年级下册教学结束后进行综合巩固阶段,我先给出了“亻、氵、也、木、本、火、半、主、立”,让全体学生在同桌之间进行“欢乐对碰”,在这个对碰的过程中,把部首和汉字拼凑起来构成新字,并按照要求彼此读出所组成的新字和讲出其意义,借助这样的方法和形式,让全体学生在这次汉字的对碰中,进行了汉字的重组,目的就是挖掘和启迪学生的多向性思维,提高他们灵活地识字的技巧。在对碰中培养了全体学生敏捷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求知的乐趣及识记功效。
4、认识构字规律,培养审美情趣。方块汉字具有独特的东方美感。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每一个生字的构字规律、笔画特点,让学生见字识义,品味汉字的韵味。比如指导写“林”字时,就发现“木”字是独体字时,最后一笔是“捺”,要写得舒展。但是两个“木”字组成“林”字的时,左边的“木字旁”最后一笔就变成了“点”。这就是笔画的“避让”。其实,中华民族历来就是礼仪之邦。中国人一直都是讲究谦恭礼让的。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了生字,又受到美的熏陶,在学生幼小的心灵播下了美的种子。
结语:
汉字的发展与其演变从古至今,由繁到简,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和岁月的洗涤和时代历史更替,汉字的基本文化底蕴和其中的内涵都仍然需要我们在对汉字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得以充分地体现和表露。小学语文教师要把汉字作为语言文化教学的阶段领航人,要充分利用依托于各种教学资源和网络课堂教学教育平台,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积极地进行了教学手段和方法多元化、善于创设教学的情景气氛、引导学生与实际相结合的生活实践,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语文核心能力。
参考文献:
[1]孙梅花.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下低年级识字教学研究[J]. 当代家庭教育, 2019 000(018):P.15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