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工作坊——培养优秀中学生的必备锦囊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8期3月(中)   作者:钱晓烨 李广全
[导读] 培养优秀的中学生、班级体都离不开家校共
        钱晓烨 李广全
        常熟国际学校 江苏 常熟  215500
        【摘要】培养优秀的中学生、班级体都离不开家校共育。恰当的家长工作坊活动能很好地联系家校双方、提升班级凝聚力。通过社交媒体、面对面等多样化的沟通方式,家长工作坊的纽带功能日益突显。本文拟通过介绍自己所教班级家长工作坊的活动实践,简述家长工作坊这一培养优秀中学生的锦囊妙计。
        【关键词】 家委会;家长工作坊;中学生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经说过:“走入学生的心灵中去,你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我都会在那得到答案。”因此,作为班主任,为了学生健康成长,创建一个积极向上、凝聚力强的班集体,与家长有效沟通、全方位了解学生是我的主要工作之一。于是,班级家委会应运而生。初一新生军训结束,本着自愿原则,在班级群发出招募家委会成员通知,让我意外的是,家长们热情很高,几分钟过后,所设会长、摄影、采购、财务等职务招募完毕。这个由班主任参与、家委会会长主持工作的组织诞生了。
一、实现家校有效沟通,家委会献计献策
        教育工作者都知道,家校共育,事半功倍。但是,在班级家长群消息刷屏的当下,仅仅通过班级群了解班级、教育孩子远远不够。甚至,少数家长对班级微信群打卡活动表示反感,导致家长退群这样的极端事件发生。
        一直以来,我很认同我校的一条办学理念:学生是宝贝、家长是朋友、教师是财富。如果班主任、家长能够视彼此为朋友,相互信任,一定能够让家校共育走向更深处。
        首先,班主任需要对班级有长期规划。这包括班级精神提炼和环境育人。经过开学第一次班队课的小组讨论,确立了“自信、开朗、勇敢、坚毅”为学生的成长目标。家校双方本着“成人、成才、成功”的育人准则。发动擅长字画的同学,带来自己的作品,为班级增添书香气息。鼓励其他同学带来自己喜欢的书籍和花卉,让班级充满生气。
        其次,家委会选择适合的沟通方式增强家校联系。比较成功的一次沟通是校刊征集家长对学校、班级的感受。一位家长这样写道:“从开学到现在,转眼间一个学期将要飞快的过去,学校张弛有度的教学安排让孩子过的非常充实,学校的老师如同父母般,在生活上嘘寒温暖悉心照顾,在学习上严格要求传授知识。同时,学校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鼓励孩子们参加各种课外活动。我非常惊讶,孩子课业这么多,还能有机会参与这么多有趣的活动,这样的初中生活太精彩了。”
        文字有力量。我汇总家长感悟后发在家长群里供所有家长闲暇时阅读,这样的沟通远远超过了你一言、我一语碎片式的交流。相信这样的交流家长朋友们一定会比照、修正自己的育儿观念,从中生成新的收获。
二、组织班级主题活动,家长工作坊功不可没
        我所教的全是男生组成的班级。不同于普通中学生的课程设置,有手有科技、运动等特色课程。这使得班主任工作更加千头万绪。有了家委会的鼎力相助,也让我的工作变得更轻松、高效。家委会除了能帮助班级第一时间采购物品,还成立了“家长工作坊”。家长们来自各行各业,他们各有所长。家长工作坊的初衷,就是要发挥家长们在各自领域里的专长,通过微讲座的形式,走进课堂,拓宽孩子们的视野、感受各行各业所需要的技能。早日确立职业方向对学生的学习动力是一次有效的推动。
1.家长自身的成长故事让中学生更自律
        一次家长工作坊工作组邀请到一位自己减肥成功、改变熬夜习惯的家长。听来的确励志,学生们听完纷纷表示要向这位家长学习。

这位家长结合自己的改变,整个过程没有说教的痕迹,大致讲了这几个方面:保持微笑、少点抱怨、凡事提前十分钟、保持阅读的习惯、坚持运动、学会自省、没事早点睡。最后总结道:世上什么事最难?管理好自己最难!我们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令我和整班中学生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她决定减肥,从180斤成功减到110斤,而且一直坚持锻炼,维持体重。那个站在讲台上娓娓道来、面带微笑的家长。如果她自己不说,又有谁相信她是一位中学生的家长呢?她的成长故事毫无疑问是对中学生的一种引领。这种现身说法的例子,比从班主任口中说出效果要好的多。
2.家长的专长让中学生更刻苦地学好基础学科
        有一次,我邀请了一位律师家长参加家长工作坊活动。教师出生的她懂得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她以故事的形式,娓娓道来,让同学们收获了丰富的法律知识,脑海中生成了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和对法律本质的思考。
        她从东西方的法律起源谈起,同学们懂得了:法律是自我保护的产物。从她自身参加司法考试的经历谈如何学好法律,加上真实场景的照片,拉近了和同学们的距离。同学们理解了学好法律必须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
        本次微讲座,除了让学生对律师职业有所了解,更重要的是增强了青少年学生的法律意识。接下来她用图表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了青少年犯罪的种类和数量。根据文书数量,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和扰乱公共秩序罪是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类型。由此可以看出,青少年犯罪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
        最后,她给正在学校学习的青少年就如何保护自己提出宝贵建议:敏锐地识别危险源,不该去的地方不去;警惕网络犯罪,收齐自己的好奇心,不安全的链接不打开;学会寻求帮助,万一人身安全和自由受到侵犯,第一时间报警,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在陌生的地方,尽量结伴出行。这些建议对于中学生都很适用、很及时。这些话通过家长工作坊的方式传达给学生,往往比班主任说出来更有说服力。
    讲座结束时,这位家长不忘勉励同学们:要把握好当下珍贵的时光,努力学习,扎实地掌握各学科知识,不辜负这个美好的时代。愿大家能脚踏实地、仰望星空、拥抱无限可能的未来。
三、提升班级凝聚力,家长工作坊巧妙助力
        贵州师范大学姚茂菊在《城市初中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策略研究——基于家校合作视角》一文中提出:“家校合作强调教育的衔接性、互助性和关联性, 既是提高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教育模式,也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有助于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笔者也很认同这一观点。然而,班级凝聚力的形成,离不开学生团结互助、相互约束的自我管理意识与能力。家长工作坊组织的一次次活动,又能巧妙地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增强班级凝聚力。
        例如,刚开学,家长工作坊组织了写下自己初中阶段心愿的活动,并用快立得相机给每位同学拍照,夹在心愿卡里。等待毕业时,再发给她们。这无疑是一次目标教育。作为班主任的我,也做过这件事,但是相比之下,似乎我的仪式感少了点,没有家长工作坊的活动设置的巧妙。
        再如,班级中有位同学有轻微的厌学行为,经过和家长工作坊成员的协商,决定成立学习小组,帮助这位同学。学习小组由朝夕相处的同宿舍同学构成,利用暑假时间,成立学习小组群,从学生感兴趣的必读书目开始,定期在群里分享读书心得。由读书及其他任务,相互督促。几位家长也在背后助力,经常组织野餐、郊游等活动。一个暑假过去,感觉那位厌学的孩子像是换了一个人。能静下来看书,也愿意完成各项作业了。这是家校共育的优秀示例,也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综上所述,在社交媒体实现家校沟通的今天,通过家长工作坊,让家长走进课堂,面对面与孩子交流的方式,依然珍贵而高效。家长工作坊组织的多彩活动,不仅能让中学生变得更自律,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让班级更有凝聚力。

参考文献:
1.城市初中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策略研究——基于家校合作视角[D].姚茂菊.贵州师范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