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秋明
阳江市江城第十一小学 广东省 阳江市 529500
摘要:行为习惯不仅是思维和情感的表达,而且是学生心理和智力的成长过程,对学生的未来学习和生活有相对深远的教育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同时为了帮助学生日常行为和习惯的发展,使他们成为诚实,勇敢和快乐的人,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文化氛围和良好的精神环境。在尊重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尽管我国的教育资源庞大,但仍有很多孩子处于留守的情况,父母很难监督他们。他们更多的是没有时间陪伴孩子长大,导致许多孩子有许多不良的心理和行为习惯。因此,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区分好与坏,培养学生去养成良好人格,从而达到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发展小学生行为和习惯的教育原则和相应的方法。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途径
前言:在低年级学生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自制力和自律能力较弱。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水平和行为主要受外界影响。所以,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思想发展的实际规律,通过良好的文化氛围不断完善管理工作,有效地改善和引导规范学生的思想,情感,行为和道德观念,以此促进学生发展出良好的行为标准,使学生建立诚实,可靠的性格,做一个遵规守纪的好学生。
一、丰富实践,行为指导
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教师应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素质以此去制定相似的标准和要求,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使学生自觉接受美丽事物的影响并发展纪律性的养成。并且喜欢学习文明行为准则。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意识和自律能力低下,并且心态处于发展期,教师应密切注意学生的行为,及时纠正,训练和提醒学生的问题,使学生处于正确的状态和位置。基于正确的知识和理解,纠正不良行为。但是,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相应的理解能力较差,无法充分理解抽象行为规范中的语言教学。因此,教师应在良好的指导基础上为学生建立良好的环境和丰富的实践活动和亲身经历。为了促进文明的礼节行为养成,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日常的教育管理,以便在积极的文化环境中形成良好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观念。
例如,教室里设置学习角,例如“热爱劳动”,“文明礼仪”,“道德思想”等。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制作自制的文字和图像,格言和进行意识形态和行为指导的宣传工作,以便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和感染。了解人文和科学的精神,并知道如何成为热爱环境的好学生,做到节俭,文明,有礼貌。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经验,教师可以在假期或周年纪念日同时组织各种实践活动,例如“向雷锋学习”和“保护环境”,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在日常学习中组织学生美化校园,让学生建立爱护环境思维意识,以此促进学生文明行为和习惯的发展。为了提高学生的认知和识别能力,教师可以将行为思想教育扩展到第二课堂,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活动平台,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练习行为习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创建不同类型的学习小组,使学生的行为意识的心理素质逐渐形成。教师应允许学生在课堂外进行更多的学习,更多的运动和阅读,以提高学生的集体学习意识和文化兴趣,并鼓励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榜样示范,自主管理
行为习惯的形成是逐步并且长期的发展过程。教师应意识到榜样在教育和指导中的作用,以便学生在适当的行为影响下形成良好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因为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基于具体的个人形象,所以他们善于学习和模仿。日常生活中的直观示范行为可以产生积极的影响。一旦学生表现良好,教师应立即鼓励和表扬学生,以表扬和认可学生的思维质量,自觉行为和良好习惯。
这不仅可以巩固和养成学生的行为习惯,而且可以为他人服务,示范的积极作用使学生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正确行为和习惯的具体标准和要求。在行为习惯的训练中,教师会加强对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得到有效地监督,反映和监督自己的行为,从而使学生能够独立地适应,调节和纠正自己的行为,并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以此控制自己的行为意识。
例如,个别学生在早上的早读集中精力进行阅读和学习,而老师应该立即公开表扬并鼓励学生肯定这些学生的良好学习行为。也有一些学生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和生活竞争的习惯,经常以自我为中心,教师需要立即纠正和控制学生的不当行为,使学生可以有礼貌和谦虚。在日常管理中,教师应该成为一个典型的例子,以便学生能够正确地识别和识别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还可以定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交流活动,以使学生清楚地识别和理解互动过程中良好行为的标准。同时,要有效地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和规则的意识。教师可以制定科学的奖励制度,并定期评估“先进的标兵”活动,以便教室中的先进个人可以带头。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日常活动中形成良好的自我领导和竞争意识,并让学生成为榜样,供他人以参考榜样。为了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使学生有更好的养成良好习惯的机会,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素质,建立良好的课堂监督管理体系。通过实行轮流式的值日行为,通过监督,管理和测试来调节学生的意识行为。
三、家校合作,教育引导
家庭的教育环境和父母的言行都是影响学生行为和习惯的关键因素。教师应与家长建立合作的教育机制,以建立完整的学生教育体系,及时与学生沟通和交流。有效培训和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教师和家庭必须在教育中发挥补充作用。可以使用交流工具通过网络及时进行交流,以实现对学生的行为和习惯的全面监督,管理和评估,从而使学生能够意识到这一规范行为意识。同时,教师还可以与父母和社区建立三维教育网络,并定期组织各种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教师可以为学校的学生分配家庭任务。家长提供反馈后,教师可以立即指导和教育学生,以确保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例如,完成教学后,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认知和学习习惯,教师可以为学生分配作业,在互联网平台上与家长进行交流,指导和评估学生的特定阅读学习条件,并提供意见和反馈。老师还可以为学生分配家庭作业,以便学生可以帮助他们的父母尽其所能进行家务劳动。家长负责观察他们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况,并提供有关评估的反馈,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工作和阅读习惯。教师可以定期与校外单位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动手训练活动,例如"我是交通员""敬老爱老"的活动。教师需要把学校,家庭和社会资源三种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为低年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发展提供多样性,一个综合的发展平台。
总之,学生作为祖国的花朵和未来,良好行为的形成不仅是学生广泛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因此,有效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和劳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和心理素质。教师必须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发展规律和思维特点,建立完整的教育机制,与家长社区形成教育共同的力量。通过在学校内外进行动手实践的经验,学生将逐步发展出文明,礼貌和纪律严明的行为规范。
参考文献:
[1]乔凯峰.低年级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J].考试周刊,2021(25):11-12.
[2]袁娜. 新时期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A]. 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20年南国博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20:4.
[3]张晓春.浅析小学低年级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9(34):89+92.
[4]赵静.小学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家长的重要性探微[J].新课程(上),2019(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