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高效课堂构建的有效措施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8期3月(中)   作者:麻丽君
[导读] 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因此,教师需要关注数学
       麻丽君
       广西崇左市扶绥县岜盆乡中心小学    532102
       摘要: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因此,教师需要关注数学教学方式的变革,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不仅如此,小学数学教师还要致力于构建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既要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也要吸取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增强教学的高效性。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数学教学中高效课堂构建的有效措施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有效措施
引言
       小学数学具有抽象性强、逻辑性强、知识点繁杂且联系紧密的学科特点,而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其抽象思维能力有待培养,进而为教学带来巨大挑战。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新课标要求教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强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一现实背景下高效课堂理念以其提升教学有效性及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教学优势被广大教师认可,并被广泛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环节,目前已取得一定教学成果。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义务教育数学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数学实践能力为基础,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思维,使学生掌握基本数学技能与数学概念。但数学概念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部分学生学习起来有困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很多教师的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教学过程沿袭传统教学模式,教学侧重理论讲解,实践教学内容偏少,缺少新型教学方法,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缺乏对学生正确的引导,完全以教为中心。因此,有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缺乏学习兴趣,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难以适应数学学习要求,完全依靠死记硬背学习,不能准确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数学实践能力薄弱,学习效率较低,无法取得理想学习效果。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高效课堂构建的有效措施
       (一)创设良好的数学教学情境,构建数学高效课堂
       在小学数学课堂学习当中,要想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要及时对课堂教学的方法进行创新和改变,同时结合数学教材,课本当中的内容,创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数学教学情境,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效率。比如,在教学数学“10以内数字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时,为了可以吸引小学生的眼球,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在教学数字“1”时,为学生放映“一只小猴子”的图片,并且设置相应的问题情境,询问学生:“多媒体中有几只小猴子”。之后,在教学到“5”时,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利用动画演示,呈现五只不同的小动物,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采取这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有利于增强数学教学课堂的灵动性和趣味性,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二)小组合作探究,构建数学高效课堂
       集体生活对学生社会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样和核心素养的发展存在明显的相似点。所以,教师对数学知识、技能的传授予以关注的同时,同样需对合作精神加以重点培养。比如,关于“长方形周长”部分知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先构建相应的生活情境:小花想要用绳子围成长、宽分别是5m、2m的花坛,而小花不知道所需购买的绳子是多少米,所以,大家是否可以帮助小花计算一下呢?基于生活情境,大家是否可以自主推导关于长方形周长的正确计算公式?之后,教师可对学生做出合理的小组划分,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积极思考探讨。部分小组结合“5+2+5+2”,推导获得计算公式为:长方形周长=长+宽+长+宽;其他小组结合“(5+2)×2”,推导获得计算公式为:长方形周长=(长+宽)×2;同样有小组结合“5×2+2×2”,推导获得计算公式为:长方形周长=长×2+宽×2。如此,教师可继续指导学生通过互评的方式,挑选最为正确的计算公式。在此期间,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不但有效构建起高效课堂,同样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更为深刻,培养其优秀的合作精神,以此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发展提升。
       (三)升级实践环节,拓展高效课堂深度
       在新课标背景下为有效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师要升级实践环节,以此拓展高效课堂深度。为此教师首先要升级课后作业形式,将原有大量习题的作业形式升级为练习+课后简单实践的作业形式。如学习长度单位后,教师可布置测量家用电器尺寸、测量家庭成员身高的实践作业任务,以此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并实现对其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其次教师可在课后组织如数学知识竞赛、速算比赛、绘制学校缩略图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以此引导学生讲课上所学知识迁移到课下,并通过丰富的活动拓展其实践能力,帮助其形成团结协作等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此实现高效课堂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度拓展。
       (四)数学与生活相结合,提高教学针对性、有效性
       数学是一门艺术,艺术源于生活,由此看来,生活和数学息息相关。为了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可以将数学教学和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良好的生活环境中学习数学知识,增强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三角形”时,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三角形的特点和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师可以将一个小板凳带到课堂中,并抛出问题:“这个小凳子平时总会来回晃动,为了坐得稳当、安全,同学们可以想出什么办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寻找相应的知识,并通过讨论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通过梳理、分析知识,很容易得知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为了减少小板凳的晃动,可以在板凳腿上加入三角形结构进行固定。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充满生活情趣,能有效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核心素养的影响之下,数学教师就应当充分认识到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有效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进而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宋丙春.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措施[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0(03):63.
[2]刘波.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高效课堂构建的有效措施[J].试题与研究,2019(32):154.
[3]陆会银.小学数学教学中高效课堂构建的有效措施[J].新课程(综合版),2019(08):1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