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班主任怎样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管理教育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8期3月(中)   作者:  肖美玲
[导读]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在校时间长,校园生活
         肖美玲
         茂名市电白区那霍镇中心小学   广东省 茂名市   525429
         
         
         摘要: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在校时间长,校园生活是其成长中的关键组成部分。班主任始终坚守于班级管理第一线,在留守儿童成长与教育中具有极其关键的价值与意义。鉴于此,本文立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积极探讨班主任针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管理与教育的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班主任;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教育
            
         所谓的“留守儿童”,主要是指年龄在十四周岁以下,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外出打工,本人则留守原籍的儿童群体。近些年,伴随笔者国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日渐凸显,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涌向城市,农村人口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便为农村学校教育带来了一些新问题。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缺少家庭教育,极易在心理、生理、学习等方面滋生问题。为此,班主任就要积极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帮助其解决心理困惑,防止其走上“歪路”。
         一、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教育问题
         1.学习方面
         因父母一方,甚至是父母双方都不在孩子的身边,难免会影响留守儿童学习心理,导致孩子在学习方面时常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从而便对学习产生了一种满不在乎的态度。在日常生活中,完全未曾将自己的精力放在学习方面,甚至还会出现一些违背道德、违背规则的行为。
         2.生活方面
         据了解,大多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都不容乐观。留守儿童父母之所以选择外出务工,主要是因为家中收入偏低,无法支撑着全家人过上安稳生活。所以,留守儿童家庭普遍贫穷,甚至无法解决温饱问题。事实上,尽管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可以赚到一些辛苦钱,但是其付出与收入依旧不平衡。留守儿童生活相对节俭,在极度贫穷的状态下勉强维持温饱。由于儿童时期,正是孩子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饮食结构不合理,营养搭配不均衡,最后会直接危害孩子的成长[1]。此外,如若留守儿童出现生病等问题,由于家中经济条件有限,或者区域医院治疗条件受限,得不到有效的治疗,便会影响其生命安全。
         3.心理方面
         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问题,长期处于单亲监护状态、隔代监护状态,又或者是无人监护的状态,导致留守儿童缺失家庭温暖,极易在心理方面产生变异,从而致使性格更抑郁、孤僻,无法与同龄人群体进行交流。与此同时,由于农村社会活动以及人际关系普遍都是以亲缘或者是家庭为依据的,除了家庭成员、亲戚成员,如果他人存在困难处境,虽然人们会感到同情,但也力不从心。如果农村留守儿童缺少人监护,则极易导致其生活越来越艰辛,甚至出现道德滑坡、辍学失足等现象,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均会严重损害其心理健康程度。
         二、农村留守儿童现存问题原因
         以笔者曾任教班级的陈同学为例,她学习成绩中下,家庭条件普通,有一个正在上大学的姐姐,服务外出务工,其和六十多岁的奶奶一起生活。父母和姐姐一年也就新年期间才回来一次,在家里呆的时间还不长。显然,父母亲情及关爱缺失。或许正是这样的原因,导致她性格非常孤僻,常常独来独往,即使是体育课期间也经常独处,在班级里的集体活动上,不愿意与同伴交流,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声音更是非常小。陈同学身上出现的问题,是很多农村留守儿童都存在的问题。问题产生原因,主要在于:缺少父母关爱,日渐出现自卑心理;父母长期在外,实际监护人什么事都依着她,导致其产生不良心理及行为;教师对其关注不够多,令其产生失落感,逐步否定自己的行为及想法,从而越来越不自信 [2]。


         三、班主任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管理教育的方法
         1.创建留守儿童档案
         班主任若想与留守儿童进行深入沟通,了解是首要前提。班主任若想切实关爱留守儿童,就需要对留守儿童进行全面的了解。为此,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可以说是非常关键了。以笔者所任教的班级为例,班级中一大半学生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均长期在外面务工。于是,笔者就收集了这些留守儿童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家长联系电话及家长务工单位地址等,并认真整理了其监护人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与身体状况、年龄状况等。同时,也将自己的电话号码等信息告诉了学生和其监护人,以防他们遇到问题时找不到人可以帮助。此外,还要结合班级学生具体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档案内容。通过这种方式,便可全面了解班级内留守儿童的主要情况,可以针对其具体情况切入,从而制定更详细的教育计划、管理计划。
         2.组织留守儿童家长“辅导班”
         目前,诸多农村留守儿童都是由祖父母或者是外祖父母进行临时监督的,这些监护人年龄偏大、思想顽固,不能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监督与帮助,从而就导致了一种看似有人照顾,但实则无人教育的现象,致使农村留守儿童无法接受优良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效果也难以提升上来。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可以在获取学校帮助下组建留守儿童家长辅导班,主要的辅导对象就是“隔代家长”。制定留守儿童家长辅导计划,创建“谈心机制”“回访机制”等,并定期进行授课,引导这些“隔代家长”不断转变个人观念,提高自身素养,学会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此外,作为班主任,应高效配合学校,全面关注孩子的成长情况,多在校园内普及安全知识、传统美德知识等,以便从小培育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素养,增强其自笔者保护意识自笔者防范意识。除此之外,还可以与留守儿童“隔代家长”签订承诺书,以便能够增强其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3.构建留守儿童家长联系平台
         在众多留守儿童研究报告中,均发现为留守儿童提供与其家长沟通的时机,是有效缓解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关键途径。长期在外务工的父母,若是能定期给孩子打电话,关注孩子情绪、成绩及人际交往等问题,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心理状态。为此,班主任应牵头组建留守儿童家长QQ群、微信群,定期在群内发送留守儿童在校学习情况以及家访情况等[3]。同时,也应定期为留守儿童拨打亲情电话,提供其与家长交流的机会。此外,也可以选择一间空教室创建“留守儿童之屋”,并在“留守儿童之屋”内安装电脑、摄像头等,开设视频聊天窗口。例如,每到周末、节假日或者陈同学生日等特殊节点,笔者都会带领她去“留守儿童之屋”与父母、姐姐通话,看到她与家人通话时的快乐表情真的非常欣慰。
         4.注重留守儿童心理疏导
         为了切实舒缓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班主任应积极与留守儿童交心,成为其“知己”。全面了解留守儿童具体情况,包含家庭背景、性格特点、人际关系以及学习态度、动机等,及时发现其异常行为表现,并针对其不正常的表现进行干预,正确引导其情绪及心理状态,并为其给予更多的心灵关怀。例如,在笔者对陈同学的家里情况有所了解后,笔者便在课上、课下都给予她高度的关注,课上多和她互动,课下陪她一起玩。起初,笔者发现她从不在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笔者很想叫她起来一起互动,但是笔者又担心会伤了她自尊心。直到偶然一次,笔者提了问题,她居然主动举手了,笔者趁机立马叫她起来回答,她的答案很新颖,就是声音有点小,笔者借机带领大家一同鼓掌、表扬她,并告诉她“你真的太棒了!”那天,笔者看到她露出了一丝微笑,这相比她之前在课堂上都低着头的状态,明显改善了许多,后来,笔者动员全同学多关注她,帮助其树立自信,逐渐融入于集体之中。
         结束语:
         综上所述,留守儿童问题是社会突出问题,应得到广大班主任的重视。作为班主任,要本着为学生负责的态度,将更多呵护与关爱给予这些心灵极其脆弱的孩子,帮助其缓解心中压力与负担,促其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海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的管理和教育[J].情感读本,2020(02):99.
         [2]欧阳桂英.浅析班主任如何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管理教育[J].教师,2019(36):15-16.
         [3]张彬杰.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教育研究——基于对班主任的调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07):1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