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惠仪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第三小学 广东省 肇庆市 526000
摘要:素质教育普及已久,但是长期以来,很多老师对小学生的教育更多的是放在如何提升孩子的学业成绩,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到了次要的位置。随着当下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持续增多,心理健康教育亟待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只有加强社会对小学生健康的心理宣传,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培育出拥有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人才,促成社会的进步。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学校教育
前言:一名优秀的老师,应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成为将来祖国建设的佼佼者。因此作为优秀的老师应当采用各种有效的手段或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创建优良的育人坏境,促使学生健康发展
(一)建立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
学校生活中,人际关系便是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交往的关系。有研究表明,人在学生时代,跟老师和同学相处的时间是家长的双倍。这种朝夕相处的生活,若没有和睦的师生和生生关系,相互间不能很好理解和信任,一个班级,如果没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没有爱和理解,一切教学工作就难以开展,更不用说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了。因而,建立一个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可以多开展一些有意义的集体活动。比如:有同学生病了,教师可以组织一部分同学去慰问生病的同学,带去同学们对该同学的祝愿;有同学生日到了,我们可以偷偷地为他筹备一个小型的生日会,带给生日的同学意外的惊喜;也可以组织成绩优秀的同学为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成立学习帮扶小组……通过这些有爱的活动,拉近同学间的关系,增进彼此的理解,提高整个班集体的凝聚力,建立和谐、团结、友爱的人际关系,用良好的人际关系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建立良好的班级育人环境
学校的教育,不但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更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具备高尚的道德,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身心健康的人。对处于性格初期构成时段的小学生而言,要形成良好的人格,班级的育人环境非常重要。在学生中出现的自卑心理、孤独心理、嫉妒心理、迷恋网络问题、考试焦虑问题、追星问题等心理问题,可以通过健康向上的班级育人环境让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维持乐观的心态。根据班级真实状况,我先后设计了以下心理健康活动:一是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我经常会对学生说:“你真棒”“你真善良”“你又进步了”“你刚才的表现真厉害”……通过这些鼓励性的话语,树立学生积极向上的自信心;二是让学生形成乐观的态度,遇到困难,不要畏缩,多与同学沟通。其三,布置书香育人环境,如我在班级中建立了:图书角、翰墨展、优秀作品展览一角、阅读之星等栏目,这些班级文化栏目的育人功能是润物细无声的,时刻在影响着他们的行为。
二、以育人为目标,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一)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经说过:“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赏识教育是一种以激励为目的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种教育方式近年来备受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推崇,因而赏识教育的浪潮在教育战线铺天盖地席卷而来。但是我们的老师都可以像著名的教育家周宏校长教育自己的女儿一样呢?周弘校长是一位普通的父亲,他的女儿周婷婷一生下来听力就不好,差不多是聋的了,一岁多时生了一场大病,导致双耳全聋。周校长觉得:命运是无法改变的,但我们可以改变对命运的态度。于是他用自己沸腾的父爱和百分之百的努力,用赏识教育把双耳全聋的女儿培养成为中国第一名聋哑人士研究生,他靠的就是“肯定”。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发现:每一个孩子身上都存在着可以被开发的潜能,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细心引导,用赞赏的眼光去对待我们的孩子,满足孩子们那种“渴望被肯定”的心里需要,我们也能教育好每一个孩子。当孩子把垃圾主动扔到垃圾桶、当孩子有质量地按时完成你布置的手工作品、当一位平时在堂上沉默不语的学生突然举手回答问题、当一个平时成绩不及格的同学居然拿到了60多分……这些看似微小的事情,都值得我们为他们鼓掌,值得我们由衷地赞赏。如果我们能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去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然后给他们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柔的话语,都可能温暖一个心灵,催生一个人才,创造一个奇迹。
(二)用丰富的活动教育学生
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喜欢各种各样的活动。而形式多样的活动能大大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学习方面可以开展这些活动:“一分钟演讲比赛”、“作文比赛”、“速算比赛”、“古诗词朗诵比赛”……兴趣方面的可以有:“跳绳比赛”、“剪纸比赛”、“制作花灯比赛”“毛笔字书写比赛”……通过这些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把活动、学习和远大的理想结合起来,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三、家庭与社会紧密配合,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一)发挥家庭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只靠学校是不够的。社会和家庭的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大多数孩子的心理障碍都和父母有直接关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需要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如果学校和家庭紧密配合,加强交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有利于预防孩子产生心理障碍,协助孩子成才。平时,老师与家长要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让家长明白:家长的唠叨、粗暴及不良的行为,都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妨碍孩子健康成长。而青春期的性教育、人际交往技巧和意志力培养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还要让父母明白:家长应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全方位了解孩子的心理和思维特点,以自己的健康心理素质和行为规范感染孩子,给他们健全的人格构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二)发挥社会作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社会不但是人们体现自身才华的舞台,但也存着一些负面信息,这些信息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要让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各方互相协作的作用。学生生活在社会环境中,必然受到大环境的影响。社会文化背景、社区环境、社会风气和学习生活环境等因素,均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有所影响。因而各个行业必须从关爱祖国下一代心理健康的视角考虑,努力创建一个积极向上健康的社会氛围,尽可能降低或是规避各类负面和消极的因素对学生心理产生的不良影响。
四、结束语
作为肩负培养祖国未来合格建设者的老师们,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如发现问题,要用爱心、耐心去引导和启发他们,让他们克服心理问题,拥有乐观、积极进取、坚韧不拔、勇于挑战的个性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 施佳艳. 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家校合作促健康成长[J]. 好日子, 2019, 000(002):P.1-1.
[2] 韩全红. 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家校合作促健康成长[J]. 科幻画报, 2019, 000(008):P.208-208.
[3] 陈雨明. 美丽的扼杀——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J]. 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 2019(1):23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