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与疏导方法分析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8期3月(中)   作者: 吴闯 彭瑞蕾 刘书航 刘学慧
[导读] 近年来,一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因为家庭压力、学习
       吴闯 彭瑞蕾 刘书航 刘学慧
       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竹沟镇初级中学  河南省驻马店市  463200
       
       摘要:近年来,一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因为家庭压力、学习压力造成抑郁症的病例屡见不鲜,更有甚者放弃了自己的生命。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内心敏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人际交际、学习活动、家庭生活等的影响,甚至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但是大部分学校、教师和家长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成绩的提升上,忽略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德育工作等落实不到位,导致一些小问题愈发严重,最终威胁到学生的成长和生命健康。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疏导方法分析
       引言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构成学生德育的重要内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相辅相成,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学生的心理还不够成熟,成长过程中容易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不良影响,以致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如消沉、自卑、孤独、攻击、焦虑、抑郁等,这严重制约了中学生的健康成长。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一些乡镇的父母进入城市,不得不将孩子留在农村,这些留守学生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温情陪伴,更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因此,中学教育阶段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措施,帮助学生形成健康阳光的心理,培养健全的人格。
       1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
       ①学习方面。中学阶段,学生面临升学压力,教师一味地要求成绩,导致学生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萎靡不振,甚至还会出现神经衰弱的问题。一部分学生由于意志力薄弱,成绩差,就会出现厌学情况,一些成绩好的同学也会遇到诸多困扰,严重影响学习效率。②青春期的心理。中学阶段,学生进入青春期,内心活动非常复杂,很容易产生封闭心理,如果长期处于消极状态,就不会想和外界进行任何心理和情感上的交流,这是中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中学阶段学生生理发生了一些改变,心理也会出现一些变化。比如一部分学生阶段性兴奋、苦恼,心里有很多秘密,出于代沟或者畏惧不能向父母、老师倾诉,因此会导致问题越来越多,长此以往,就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心理压抑,在情绪上表现为焦虑和抑郁。青春期学生还很容易出现早恋现象,如果家长和老师没有进行正确引导,会对其身心发展造成非常严重影响。
       2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疏导方法分析
       2.1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强化心理健康教育
       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学校作为实施心理教育的重要场所,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具体来说,学校在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①全体性原则。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以“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开发学生心理潜能”为主要教育目标,面向全体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②差异性原则。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同,心理健康水平也有所不同,不同的学生也存在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考虑学生的独特性,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筛选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调整和优化心理健康教学手段,不断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质量。③活动性原则。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逐渐改变单纯的理论教育,而以活动为载体,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2.2树立合作观念
       如何帮助孩子寻找自己的价值,是家长和老师都应该注意的。学生的心理问题有一半以上是后天造就的,很多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兴趣,没有用心陪伴孩子,所以就会出现问题。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二课堂,家长也是孩子教育问题上不可或缺的人物,也是孩子最亲密的老师之一。所以,家长和老师,家庭和学校需要联合起来,达成统一意见,在科学共识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健康的心理发展。一方面,可以通过组建现实中的家委会等组织,利用组织的力量,向家长宣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相应的方式、方法。一方面,也可以开展统一集中的家长培训,传授育人知识。再者,还可以利用网络阵地,发挥信息技术互联网的优势,通过在线组群或者是其他的网络沟通渠道,实现在线交流和信息共享。最后,通过家访,和家长交流经验,掌握学生各方面的真情动态,并指导家长进行科学的育人,还可以加强学校和家庭的联系,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新形势下的学校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和家庭之间的合作,我国许多家长十分重视孩子在校的情况,对于家校合作也表现出了更多的合作意向,这也是新形势下开展家校合作的良好契机。新形势下,强化家校合作,加强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并同时加强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这才是回归到教育工作的实质。
       2.3加强和学生的沟通,开展一对一教育辅导
       要想做好心理问题的辅导工作,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获得学生的信任,将学生带入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积极地配合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现一些性格孤僻沉闷的学生,他们并不愿意参与到交流活动中,他们并没有积极地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而且十分抵触教师的接触。针对这一情况,心理辅导教师应当具有足够的耐心,寻找询问交流的时机,和学生一对一地进行交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逐步消除学生的抵触心理和心理防线,让学生打开心扉,将自己的难题告诉教师,寻求教师的帮助。通过这一方式,教师能真正地走入学生的群体当中,成为学生的朋友,给予学生一定的关心照顾,营造有爱的课堂环境,消除学生的负面情绪和心理阴影。当学生犯错时,教师也应当采取恰当的方式和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错误,鼓励其积极承担责任,进行补救,引导学生做出改变,树立正确的行为意识和思想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
       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关注和疏导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家长和社会工作者要共同协作,提高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更多地关注学生日常行为,帮助其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困难,使其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海平.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中学教学参考,2017(18):82-83.
       [2]田青.浅谈云南少数民族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6(9):50-52.
       [3]周琳,林威,王月云,等.深圳市初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48(5):599-604.
       [4]张微,张宛筑,袁章奎.贵阳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18(8):1256-1259.
       [5]杨国顺.农村低保户家庭青少年心理健康和自尊,心理韧性的现状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9,46(18):3381-33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