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于教材的英语教学探讨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8期3月(中)   作者:周泉
[导读] 高中英语教材正值更替,新教材带来新体验的同时,也引发
        周泉
        普洱市民族中学

        摘要
高中英语教材正值更替,新教材带来新体验的同时,也引发焦虑。笔者指出应冷静地审视教学与教材的关系,在分析英语学科特点及目标、教材与教学情境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英语教学独立于教材的观点。并探讨了为实现英语教学对教材的独立可努力的三个层面:研读新课标驾驭教材,主题语境下拓展教学资源,细节中整合呈现教材。
        关键词:英语教学,高中英语教材,教学独立于教材

        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教材又是课程关注的一个焦点。伴随《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2017年版) 》(以下简称《课标》)的颁布,高中英语教材的修订和出版备受关注,自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不同版本的高中英语新教材已在各地陆续取代旧有的版本。在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课程改革走向常态化的今天,应对新教材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当今教师的必修课。面对新教材,有热情和期待,也有不安和焦虑。语言教师常常认为非语言类学科教材呈现的知识序列相对稳定,而语言类课程换教材,带来的则是全新的体验,研读新语篇、查找知识点……这种观点反映出教师对教材的关注和依赖。笔者认为,语言教师有必要更冷静地审视教学与教材的关系。
        高中英语新教材紧扣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并涵盖《课标》所规定的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全部课程内容要素,为语言学习提供了极佳的资源和范本。研读教材、依据教材组织英语学习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科学而扎实的英语学习基础,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获得从来就不能简单的依赖一套教材而完成。比如学生在教材中可以学到某个词汇或某种结构,但想要真正掌握它,则需要接触更多的语篇和变化的语境,才能体会和内化。可见,英语学科特点决定了英语教学本身就存在独立于教材的内在要求和条件。
再从教材和教学情境的关系中来考查。任何教材的编写都倾向于照顾相对广泛的学习群体,只有教师的创造性使用才能让教材符合具体的教学情境和学生的兴趣个性,只有师生共建才能让教材在课堂上展现生命力。这常常涉及在使用过程中对教材的增删和调整。教材和学生之间本无联系,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是教师激发了学生的热情,是教师悉心关照学生的细微反应,是教师让语言教学成为一个个性化的、令人愉快和满意的学习活动(Davies, 2000: 139)。因此,英语教学对教材的使用不是规定性的,而是创造性的,从这个角度我们说,教学可以独立于教材。
实现英语教学对教材的独立,需要从三个层面加以努力。
1.研读新课标,驾驭教材
首先,从宏观上驾驭教材,而不是被教材控制。我们需要认识到,教材不是教学目标,也不是教学内容甚或教学情境,而是教学过程中的可用资源。《课标》是教材编写的依据,《高考评价体系》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我们有必要认真研读这两份纲领性文件,对英语学科教学有整体的认识和把握,明确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了解通过一定时期的教学,学生应当具体掌握哪些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具备怎样的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情感态度价值观发生如何的变化,这些才是教学目标和选择教学内容的依据。有了这些,在开始第一节课前,就有了对课程的整体把握,准备的是成体系的教学目标,并借此驾驭教材,决定对它的取舍和整合,而不是只看到一套分级教材、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和一个具体的语篇,就不会局限于教材,盲目地受到控制。也就是说整个教学安排是基于教学目标的,而不是基于教材本身的。例如,上听力课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听完教材中的某个部分并做完相关的习题,而是发展学生的听力到某个水平。有了这样的意识,具体情境中把握教学内容就有了理性的依据。


2.主题语境下,拓展教学资源
第二个层面即是来到具体的单元教学主题语境下,用更宽广的视角看待教学资源。《课标》提出“多模态形式的语篇”这种概念,倡导“接触和学习不同类型的语篇,熟悉生活中常见的语篇形式,”因此,教材以外,书籍、报刊、杂志、音频、影视作品等等都应被视为平等的可供选用的教学资源。以人教社高中英语教材Book 2A中的, Unit 5 The British Isles的阅读课为例。教材呈现的是一篇介绍英伦列岛的语篇,分七个段落简要说明people’s view of British culture, geographical location, climate, culture, influence of French, history, languages。在教材中它是这个单元的核心课文,在实际教学中把它用作泛读材料也未尝不可,并可补充同一主题的更多语篇,如Royal Family, Big Ben, Speaker’s Corner, University of Cambridge,等等来扩展阅读量。同时,呈现这个主题语境下的一些音视频资源。这样的设计是基于三方面考虑:1. 泛读比精读更有利于训练阅读速度和把握大意的能力;2. 相关话题的泛读会带动更多目标词汇在不同语境下的复现,有助于掌握词汇;3. 补充材料提供了更多关于同一主题下的文化背景知识。这只是随意一例,实际上对一份教学材料可加以各种灵活的处理,原则是充分考虑预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求。
3.课堂教学细节中,整合呈现教材。
教学之于教材第三个层面的独立体现在对教材使用的细节中,这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点。设计好需要在课堂上呈现的教材内容,在什么时候呈现,以什么方式呈现,这常常是我们考虑不够的。教科书上有的部分我们倾向于直接打开课本到某一页开始讲解,这事实上又在讲教材了,我们最好时刻注意需要把学生带入学习知识和培养技能的氛围,而不是把课本交给学生。在更多情况下,即便是对课本上的内容加以复述也要在师生都脱离课本的情境下进行,才好。“你合上课本讲得越多,你自己发挥的会越多,学生的反应也会越好。这时学生会把你视为一个真正的老师,而不是机械地读课本的人”(Davies, 2000: 141)。教师最好能赋教材内容予生命,把知识变为生动的活动,作为语言教师尤其需要如此。例如,学习词汇,最好不用打开单词表即朗读讲解的方法,因为教材一般都是以话题划分单元的,我们就可以先合上书,让学生们用头脑风暴的方法想出相关词汇,也允许借助词典,老师帮助学生扩展、具体化或深化话题,以便引出更多词汇来,把不太熟悉的词汇列在黑板上,基于生活实践来解释这些词,学得差不多了,再打开课本,让学生自己去复习刚才讲过的,挑出没有印象的生词。
总之,教学独立于教材,教师获得更多自由,可以与丰富的教学资源、与学生有更多协商,可以给学生提供更有效率的帮助,可以让我们的教学更接近教学的本质,英语教师尤其如此。这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有要求,应当成为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和过程。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教学能力的改善,我们的教学智慧也会越来越多。面对新教材,我们不必焦虑,只需用心去探索和实践,带领学生一起学习和成长,体验新教材带给我们的新资源和新体验,关注教学目标和学生,让我们的教学独立于教材,欢畅地游走于丰富的教学资源之中,收获教学的欣喜。

参考书目:
Davies, Paul & Eric Pearse. 2000. Success in English Teaching[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8.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蔷, 王琦. 2019. 助力英语学科素养落地,成就高中英语教师专业成长[J]. 英语学习, (5).
张献臣. 2020. 人教版高中英语新教材使用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分析与教学建议[J].英语学习, (10).


        附作者信息:周泉,普洱市民族中学,硕士学位,一级教师,云南省普洱市五一路6号,665000,18087990733,zhouquanmh@yeah.net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