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期3月(中)   作者:  黄兴胜
[导读] 时代的发展决定了教育发展的方向,现如今,人才的创新能力越来越被各行各业引起重视,这便决定了对学生各阶段的教育要对学生创新思维进行着重培养。
        黄兴胜
        广西浦北县龙门镇高明小学  535317
        摘要:时代的发展决定了教育发展的方向,现如今,人才的创新能力越来越被各行各业引起重视,这便决定了对学生各阶段的教育要对学生创新思维进行着重培养。而小学阶段则是打下好基础的关键性时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融入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育。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 阅读教学 创造性思维 培养
引言
        随着社会的持续进步和发展,具备创新思维和想象力的复合型人才在社会上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如果想要在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时,培养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优秀人才,就不可忽视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阅读教学非常重要,直接影响着整个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由此可见,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对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进行有效培养非常有必要。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必要性
        (一)为学生全面发展给予支持
        从表面上看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学生脑海中奇思妙想的结晶,与之想象力、思维发散性、实践能力关系紧密,实则与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与应用离不开,学生只有通过阅读理解处理文字信息,才能从中获得创新灵感、学习创新方法、制定创新计划并达成创新目标,通过语言文字阐述创新过程、目的、收获等内容,脱离语文知识及能力加持的创想仅能存留在脑海中,无法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事物,亦不能被他人学习借鉴、讨论分享,相关创想将失去意义。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写作教学中需培育学生创新思维,为学生全面发展给予支持,使学生能将创想变成现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
        (二)提升语文阅读核心素养
        阅读教学直接促进了学生自身文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在小学语文教学方面占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孩子们在阅读中所了解到的优美词句便可以应用到作文写作当中,做到“灵活运用、学以致用”,同时可以真正体会到阅读带给他们的文学魅力。教师在开设具有高效性的阅读课堂时,能够让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一定程度的完善,对自身写作能力和理解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中。
        (三)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获得情感体验
        小学生阅历和常识比较少,如果小学语文教师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进行培养,那么小学生自己就可以重新组合所学到的知识,利用创新思维对阅读的文本内容进行独特解读。并且,在解读阅读的文本内容时,小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还可以帮助他们感悟文本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获得更好的情感体验,对他们的语文学习、文本阅读非常有利。
二、目前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随着新课标的更新和步步落实,我国的很大一部分小学都根据新课标进行了改革,但在课堂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和学生还没有适应教学方式的改变,一些教师的教学观念跟不上时代的变化,教师没有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依旧缺少自主性,不能在学习中体验到真正的快乐。此外,教师为学生选择的阅读内容,往往过于陈旧,学生不能从阅读材料中汲取有效的知识,即使获取到知识也不是最新的知识成果。只有部分教师让学生阅读课外知识,阅读材料的局限性导致学生无法获得更多的知识,学生也无法进行深入思考,这种情况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但是阅读的局限性让学生不能获得充足的知识,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导致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不够明显,学生也得不到应有的锻炼。


三、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转变教学思想
        教学思想是保持育人意识先进性的必要条件,只有教学思想科学可行,才能助力教师培育学生创新思维,为此教师需转变育人思想。例如,教师在进行《圆
明园的毁灭》教学时可采用“STEAM”教学思想,在该思想指引下拓宽学科边界,将科学、数学、艺术等学科知识引入语文课堂,规设创新实践育人主题,如“结合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力通过建造模型、绘画等方式再现火烧圆明园场景”等,为学生创新指明方向,在动手实践中还能培育学生艺术修养,同时感受列强侵略国家的悲痛情绪,将爱国种子深植学生内心世界,继而实现美育、德育、智育融合培育学生创新思维目标。
        (二)选好质疑点是关键
        一个精到的问题,是能令人思维深度得到深入,或思维广度得到开阔的问题,而不是口头随意的对错判断,或一些其他显而易见,仅仅借助生活常识即可给出直观回答的问题。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设置问题不是单纯为答案而设,而是为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而设。这就决定了问题的必备品质之一是带有多样可能的开放性。很多闭塞性、唯一答案性的问题固然能对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常规理解能力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对学生创新能力来说,却会形成一定程度的限制或压制,也不太符合语文这门人文学科的多样性特点。因此,语文教师在对教学策略进行选取的过程中,要做到既综合总揽又重点突出的灵活调度,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品质的开拓。
        (三)营造氛围,唤起学生的身临其境感
        身临其境,方得真情、真味、真趣;身临其境,才有参与的密切相关性,进而倍加关注,在真、善、美的感知中产生兴趣。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意象丰富、意境深远的诗词韵文,有情感丰富细腻、音节柔美的散文。在学习这些作品时,教师要善于借助多媒体教学,如用PPT放映相关文章的相关画面,从视觉上带给学生以直观感,也可以借助链接方式或录音机等教具播放一些与文章情感、画面风格相对应的音乐,为学生从视觉到听觉上渲染声色兼备的立体感,充分唤起他们置身其中的充实感,进而产生亲切感和体验感,为其充分理解文本而又不局限于文本的思维创新开展了自我体验的个体化途径。
        (四)自由发挥,思维创新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阅读中,培养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就需要情感体验去支撑,教师可借助孩子们爱玩的性格特点,让学生自由发挥,开展教学。比如,语文教师可以让孩子们分角色朗读并带有一定感情色彩,或用学生表演的形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朗读、角色表演去体会文章中人物的情感,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去适当完善人物形象的特点。例如在学习了《将相和》之后,孩子们对人物特点和人物情感有一定的自我理解,教师可以组织表演活动,让他们对文中廉颇、蔺相如等人物角色进行扮演,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潜力,进而学生核心素养得以提升。
        (五)推荐学生阅读优秀的课外读物
        小学生自身阅历较少,他们有限的阅读视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力和思维延伸程度。而且小学语文教材所包含的文本内容也有限,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进行培养,就必须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将优秀的课外阅读读物推荐给小学生,让小学生的阅读视野得到拓展。
结束语
        伴随着新课改的落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已经成为时代的需要。小学语文阅读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语文阅读可以获取更多有用的知识,还可以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本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策略,希望可以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凤秋.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1(01):62.
[2][2]苏长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探析[J].读写算,2020(32):15+17.
[3]肖生波.谈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09):42-44.
[4]马晓红.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J].当代家庭教育,2020(22):124-125.
[5]罗质彬.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33):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