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祯
哈密市第十二中学,新疆 哈密 839000
摘要:随着现代教学理论的更新和发展,学校教育体制下的教学深度和内涵也在不断被发掘,并在当代实践教学中不断得到创新和验证。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逐步发挥着重要影响。但思维教学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很难对思维培养进行有效实践和灌输,导致语文教学遇到了一定的瓶颈。本文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能力培养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引 言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对应试教学理念下的知识教学更加关注,教学过程以教材内容为核心开展,使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框定在理论教学范围之内。语文思维的培养需要学生具备更强的社会化能力,即在听说读写实践方面作出更积极的尝试,使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应用保持多元思考,促使传统理论教学的短板得到补齐。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要对教材和应试教育理念进行积极的发展和突破,促使语文课程的综合教学效果得到有效发展。
一、初中语文思维教学的意义
(一)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践行听说读写的基础语言教学策略,使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发展,善于倾听和理解其他人表达、陈述的观点,同时保持科学的逻辑论证思维等。
(二)为学生的长远能力发展奠定基础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学校教育需要和社会现实发展保持紧密联系,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保持实践主义的学习态度,能够将自身学到的知识和技巧积极应用于实践问题分析中,为学生未来在社会中的发展建立基础,训练能力。
二、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思维能力培养的主要策略
(一)进行趣味课堂导入,启发学生语文思维
许多初中语文教师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往往会忽视良性的课堂导入,直接开门见山式进行课堂授课。而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短暂的课间时间无法有效地将自己的思维从上一节课转移,开门见山式课堂模式下,学生很难快速地调整学习思维,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倘若教师在课堂做好良好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大致了解课堂教学内容,还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语文思维,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例如,在进行初中语文关于《紫藤萝瀑布》一文内容教学时,我在课堂正式开始前在课堂上播放一些紫藤萝的相关图片,简单地介绍了紫藤萝的一些生活习性。欣赏过后,我要求学生进行了一次简单的头脑风暴,挑选了图片视频中介绍的紫藤萝的生活习性转化为快问快答,以此启发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思考。显然,学生在观看图片视频时,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能够很好地被集中,而通过快问快答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语文思维,是提升学生语文思维形成的有效措施。借助趣味的课堂导入,调动了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有效地通过课堂导入开发了学生的语文思维,同时也为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借助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思考
由于教学方式的改变,部分学生无法借助新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同时还无法引发学生对有关知识的思考。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提出合理的问题,并让学生围绕该问题创设合适的情境,从而扩大学生的思考范围,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最后一课》这篇课文时,这篇课文主要通过描写弗朗士上学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到进入学校后的情感变化等,提出了对祖国的热爱以及被占领的痛苦等。在学习这类情感表达类的文章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创设有关《最后一课》中相关场景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感受中了解到普法战争时期作者的表达之意。从而激发学生对事件缘由、经过的思考,提升学生的情感分析能力。
(三)结合课本教学内容,进行积极的思维训练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大部分还是以课本基础知识为主,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需要从课本内容出发,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不仅如此,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社会阅历尚浅,学生对语文的思维大多还局限在课本内容中。倘若教师盲目地脱离课本内容,进行高难度的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无法取得进步,还可能打击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不利于语文教学的有序开展。为此,教师可以结合课本内容,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出发,提出具体的思维训练实践,促进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进行初中语文《孙权劝学》一文教学时,由于劝学在学生日常生活中是极其常见的。于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思考,感悟其中的深层次教学意义。我鼓励学生以课本剧的形式演绎《孙权劝学》的内容,课本剧的剧本、演员、流程全部由学生自行完成。课本剧教学模式不仅是从课本内容出发,还有效地结合学生自己的感悟,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生动地将课本知识点灵活地展现,对于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训练是极其有效的。此外,通过课本剧的演绎,学生能够从课本内容透露的人文气息中深入思考“劝学”的意义,为学生身心及综合能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帮助。
(四)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
在思维培养中,教师需要保持教学耐心和定力。每个人的思维边界都在不断拓展,教师需要坚持循序渐进的策略,不能刻意追求教学结果,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自然的发展。给学生构建一个有效的知识体系是培养学生知识体系的重要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教授,然后一点一点地将教学引向深入,这样更利于学生接受知识。最后在课堂上进行相应的知识回顾和知识总结,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套关于课程内容的知识体系,这样可以让学生思维更有逻辑,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结语
初中阶段是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思维体系,探究高效学习方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中教师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增强对学生思维变化的关注度,减少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干预,采用引导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想象能力、总结能力等,让学生在语文知识总结学习的过程中构建自己的语文知识体系,从而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完成语文学习,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华.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A].教师教育论坛(第六辑)[C]. 2019
[2]徐庆和.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智力.2020(09)
[3]钟宝萍.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探讨[J].中华少年.20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