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培涛
颍州区苗桥小学
摘要:“合作学习”被看作当代最受欢迎的教学理论之一,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既要看到它的优点,也要认识到存在的问题。要想真正发挥出合作学习的效能, 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科学地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把握它的精神实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关键词:语文教学 合作学习 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被看作当代最受欢迎的教学理论之一,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那种单一化、模式化、教条化、静止化而产生的教学弊端,为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但大家在评价的时候大多只看到了其中比较好的一面。经过调查,笔者发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存在着这样几个问题。
一、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教学中老师不能让合作学习走过场。在教学公开课上老师经常使用合作学习的手段,课堂效果很好,活跃了学习的氛围的同时也让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受到听课评课者的肯定。如此好的教学方式自己也就不假思索地照搬过来,因此就形成了不管课堂实际需要不需要,一古脑儿搬进来,为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完全流于形式。课堂上我们可以看到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时有的学生对此置之不理,有的学生仍然做自己的事,有的几个人在一起随便说两句就算大功告成,还有的学生虽然几个人在一起,但说的却是与学习无关的事,教师对这些事也是听之任之……当老师叫合作学习小组代表发言时,往往都是自己的一家之言:一个人来代替小组,小组的其他组员对此无动于衷。老师面对这种情况有的则是熟视无睹,心中想的反正我使用了合作学习这种形式,至于效果如何那我就不管了。如有一堂语文课,课堂上教师叫几个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大家在一起看课文插图,探讨作者观察的顺序、景物的特点、人物的行为等有关问题。其中一个小组中有一个学生比较能干,虽然小组已分了工,但在整个过程中基本上是那一个同学完成的,其他同学只是作为一个陪衬。试问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什么用,简直是聋子的耳朵——摆设[1]。
二、课堂上合作学习的安排不合理。
合作学习不是在什么情况下都需要的,而是要讲究一定的契机,教师在上课时不能随心所欲地安排合作学习。所谓的内容不够,合作学习来凑是万万不可的。课堂上我们可以看见教师动不动就让学生合作学习,只要遇到问题都离不开合作学习,把合作学习当作灵丹妙药,包治学习上的百病:本身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有的老师也要让学生合作学习;刚一上课教师就叫合作学习;大部分学生都已明白的问题还是让学生合作学习;学生对这种形式已经产生厌烦的情况下老师仍按部就班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凡此种种,已经对合作学习产生了负面影响。我们倡导的合作学习是名副其实的,是在学生独自解决不了问题的情况下,学生发自内心,确实需要合作学习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才采用。
三、合作学习中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调控不好。
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认为合作学习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学生有了问题老师可以甩手不管,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老师在课堂上好像是一个看客,遇到争执时不指导学生如何解决,结果学生的时间耽误了,但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如合作学习小组之间组员的搭配合理引起内讧(有的组全部都是学习较吃力的学生),人员的分工不合理(有的一人在组上大包大揽,让其他人没有事干),人数不合理(有的两三人,有的五六人);教师没有真正地参加到学生的合作学习中,只是当了一个监工,甚至有个别老师在学生合作学习时自己在想与教学无关的事。
四、用合作学习取代学生的独立学习。
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老师十分热衷于合作学习[2]。课堂上看到的整节课都是学生在合作学习,很少看到有时间让学生独立学习,这样一来有的学生就形成了一种依赖思想:我懒得动脑筋,反正我不思考也没有关系,我不思考自然有人帮我思考,有人会帮我说出答案。常此下去,一个班上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能得到锻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降低,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就不能得到培养。要知道在一个人一生的学习中独立学习是占主要的,因为生活中需要独立学习的时候太多太多。
怎样才能真正发挥出合作学习的效能呢?? 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科学地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把握它的精神实质。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因此它的效果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一)、合作小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要将学生的性别、性格、成绩、人数等因素合理搭配组建合作小组。我们一般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策略,人数一般4——6人。分组中尽量不为“小权威”“合作滞后者”的产生创造条件。同时也要看到,并不是组建了小组自然就会合作,要避免开小差、说闲话等假合作的形式,需要教者进行长期的培训。
(二)、合作技能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保证。小组合作技能水平低往往导致小组交往水平低:不善于倾听小组成员的发言,只关注自己的发言,个人主义泛滥;需要协作时“各自为政”,体现不出小组成员的相互帮助、相互启迪……小组合作技能包括倾听、协作、交往、整合等技能。教师在平常训练中有意识地对学生加强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三)、合作任务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确定什么样的合作任务至关重要,恰当的合作任务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合作欲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合作任务中;牵强的合作任务更多地是为合作而合作,不仅达不到预期的合作效果,而且很容易引起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厌倦和反感。因此,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首先应有一定的难度,问题应有一定的挑战性,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小组学习活动的激情以及发挥学习共同体的创造性;其次合作学习的内容应当具有一定的生活价值,活动形式可以生活化,从而接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合作中感悟语文的运用性。同时也是保证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的关键之一[3]。
我校教师郑磊(区教坛新星)在执教口语交际“买东西”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在课堂上随便说几句,而是精心备课,提前准备了教具—辣椒、黄瓜、文具盒、钢笔等。教学时,先谈话,问学生见过街上卖东西的没有?亲自买过东西没有?愿意和大家说说当时的情况吗?然后,指导学生模拟购物的活动情景,让学生在小组内扮演售货员和顾客的角色,进行表达交流;最后,挑选两组,利用教具,一组大街上卖蔬菜(辣椒、黄瓜);另一组商店购物(文具盒、钢笔),分别上台在班内表演交流。在表演的过程中,适时指导他们结合自己扮演的角色恰当地使用语言。结果大大调动了学生积极性,配合默契,让他们在生活化的任务当中逐渐体会相关知识,在感悟语文应用价值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产生了很好的合作效果。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虽然影响合作学习实施效率的因素有许多,但我认为最主要的仍然是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对学生主体性的真正关注。我们应当意识到合作学习这一发展性教学策略,给学生个体以及群体发展所带来的深远意义。有了这种观念我们才能做到创造性的使用教学资源,有意识的创设合作学习的条件,让活动本身具有挑战性和现实意义。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在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4]。
参考文献:
[1]《安徽教育》
[2]《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3]《小学语文创新意识的培养》
[4]《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姓名:高培涛
单位:颍州区苗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