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期3月(中)   作者:付雨
[导读]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基础教育开始将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放在重要位置。
        付雨
        湖北省大冶市金牛镇第二小学  435119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基础教育开始将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放在重要位置。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之一,无疑更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在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鼓励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升知识储备深入挖掘教学内容,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现状分析;优化策略
        前言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启蒙阶段,语文教师应当与时俱进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培养其核心素养是一个道阻且艰的过程,因此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置了更高的难度。在对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突破传统教学理念并且改善课堂教学的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满足学生现代化的阅读需求。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仅能够扎实学生的基础知识而且能够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章基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性提出了相关优化策略。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一)忽视对学生的兴趣培养
        虽然当前的新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得到了各级学校的积极响应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不可忽视的是由于传统教育理念根深蒂固的影响,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过于忽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节课下来只想将教学内容全部教授给学生,并没有照顾到学生的感受,学生只能跟随教师的脚步进行不断的学习,如果稍不注意就可能落下很多知识点,这种模式只会让学生逐渐失去阅读的兴趣,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学习,长此以往抵触厌烦的情绪会逐渐在学生心理产生。
        (二)不重视阅读习惯的养成
        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虽然教授方法和技巧显得十分重要,但是习惯的养成也同等重要,如果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则会严重影响阅读效率,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能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很容易开小差。部分教师也没有充分意识到帮助学生培养阅读习惯的重要性,放任其自流也就没有开展一些有助于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工作。
        (三)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从当前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大多数小学生都对阅读都不感兴趣,上课处于被动配合教师的状态。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教师没有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并在此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与自信,一直将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运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这就直接导致学生无法体会到阅读的乐趣。长此以往,学生会对阅读越来越不感兴趣。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格外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认为成绩才是评判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二、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转变传统阅读教学理念,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在当前重视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大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自觉转变阅读教学理念不断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由于传统教学观念影响根深蒂固,传统的教学方式并未能充分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及阅读的学习兴趣。

而小学语文照本宣科式的授课内容,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阅读能力。在当前新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大多数教师开始转变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从而营造出朝气十足的语文课堂,保证语文阅读的教学效果。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材《自相矛盾》一文的教学中,教师首先通过引领学生进行大致阅读标出生字词,继而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自相矛盾》这则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样的核心道理。通过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不仅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能够强化学生的阅读感受,有效提高阅读能力。
        (二)阅读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有意识培养学生形象思维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之中教师永远是主导者,而学生是处于配合者的位置,这是由于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导致学生在课堂阅读中被动接受,因此教学效果不言而喻。在当前重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大环境下,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以及触觉等多种感官方式,在调动学生智力及非智力因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例如在五年级下册《景阳冈》一课的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听记训练,由教师将文中的一段话读两遍邀请学生复述。在教师朗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调转变给学生划分重点,引导学生进行生字词的记忆。首先,第一遍教师整体朗读下来,让学生感知语句的断句和大意;在第二遍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以视频或动画展示的形式,充分激发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记忆,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三)阅读教学中因材施教
        众所周知文章有文章之间的逻辑,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时,应当根据不同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阅读能力及语文学习能力进行不断的强化和重点突出。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主题全面进行教学活动的展开。《辞海》中的解释文体即文章体裁,小学生在阅读之前就应当逐步具备辨别文章题材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加深阅读理解。根据不同文章的结构不同笔者总结的阅读方法如下:对于叙事性的文章,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当侧重于教会学生了解如何巧妙展开叙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除此之外,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还会在积极组织班级学生进行教学互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如何构造人物环境,突出细节让学生进一步感同身受的了解到作者的阅读以及表达能力。对于相对枯燥的说明文章来说,一般只是客观描述某些课题。语文教师在进行说明文的讲解过程中应当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文化底蕴,对于学生来说说明文的写作技巧仅需要简单了解。以至于诗歌和其他类型的体裁笔者认为,小学生只需要简单的辨别能力,不用进行深层次的了解,毕竟小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能力有限,应当把有限的时间花费到教学重点中。不仅释放了小学生的学习压力,而且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批判性思维。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应当与时俱进转变教学思路,有意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最后在阅读教学中对于不同的题材应当做到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霞.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5):270-271.
        [2]郭文丰.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06):94-96.
        [3]王绪梅.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32):56-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