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有效落实小学语文单元要素的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期3月(中)   作者:冯立红
[导读] 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最为基础且最重要的科目之一,对于学生各科知识的理解、认知和今后学习生活都有重要关系。

        冯立红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实验小学 715100

                摘要: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最为基础且最重要的科目之一,对于学生各科知识的理解、认知和今后学习生活都有重要关系。依托语文要素,对小学语文教材进行单元整合教学,对教材内容进行单元性的重构、整合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运用能力,提高了语文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单元要素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小学教育一直以培养更多综合素质优异的学生为教学目标。小学语文是小学教学的主科之一,同样也肩负着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而阅读教学更是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难点与重点,因为学生的阅读能力关系语文学科乃至所有学科的学习,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因此需要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从实践教学中总结经验,结合各种教学手段,增强自身的教学实践能力,研发更多有利于学生提高语文多文本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
2 小学语文课程中的“语文要素”
        对小学语文课程中的语文要素进行明确,在我国现代教育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开始逐渐重视教育中的一些文化内容和要素。具体来说,要素就是指构成事物的必要因素,语文要素也就是学生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掌握的一些必要元素。展开来分析,在小学语文课程的语文要素中,包括字、词、句,包括文章中包含的基础语文知识。同时,阅读、写作、书写、口语交际等语言能力也是语文要素的重要内容。另外,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这都属于语文要素的范畴。因此,针对语文要素来说,在小学语文课程中进行落实和保障,有助于保证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并进一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和水平的提升。
3 基于单元语文要素的教学开展策略
        3.1 形成单元学习目标
        例如,在教学课文《白鹭》时,重点要放置于细节理解上,引领学生关注白鹭外形、动作的细节描写,思考作者的描写手法,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描写;在教学课文《落花生》时,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提炼线索上,引领学生追踪影响事件变化的线索,去体会花生身上所具有的特点,同时,试着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学习借物抒情的描写手法;在教学课文《桂花雨》时,则要将重点放在情感动态上,尝试从作者的视角去揣摩情感变化,体会作者对于故乡的眷恋。从整体上看,本单元首先借课文《白鹭》、《落花生》将语文要素的不同维度进行有效落实;接着通过课文《桂花雨》,引领学生关注和学习借物抒情的描写手法;最后再通过学习课文《珍珠鸟》,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总结借物抒情写作方法的运用。教材编者将本单元教学目标拆分至每一篇课文之中,引领学生感知、提炼,实现知识点的迁移和运用,这样一来,既能够将编者的教学用意充分体现,又充分满足了学生当前的认知规律。此外,教师也要铭记,单元教学不可操切,应紧紧围绕本单元语文要素进行拆分,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
        3.2 充分突出语文要素的实践性,优化语文教学方式
        在小学语文要素的表达中,课后习题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载体,这对于教材的编排来说体现得十分客观。针对课后习题体现出的鲜明的实践化特点,需要教师帮助并要求学生在完成相关问题之后进行思考和解答,在这个过程当中,掌握所体现出的语文要素,从而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的学习质量。

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就要充分对课后习题进行分析,研究课后习题中蕴含着的语言要素,从中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挖掘出课后习题中蕴含着的语文要素材料,让学生逐渐明确其学习方向,发挥出语文要素在实践教学过程当中的重要价值。举个例子,在进行《蝙蝠和雷达》的教学时,其课后习题直接指出了本课学习过程当中需要落实的语文要素,并且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解答来掌握相关的语文技巧以及知识能力,本课中课后习题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自身受到的启发,从课文内容、文章写作方法和生活经验的角度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语文知识水平,帮助小学生对语文要素进行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实现小学语文要素在实际教学课程中的落实。
        3.3 进行整体实施,让单元内容聚焦化
        例如,将课文《白鹭》作为开篇,也就意味着,本单元所需要落实的语文要素基本都在该课文中有所体现,接下来又该如何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呢?教师不妨以“精巧的诗”为抓手,进行统领教学。在此环节中,教师第一步需要通过全文阅读提炼出文眼,引领学生去关注细节,猜测白鹭的体型、羽毛颜色;其次,将目光聚焦于描写语段,引领学生透过文字感受白鹭的形体美,去印证猜测;接着,将想象具体化,从关注外形逐步向关注白鹭的动态转变,鼓励学生自行组织语言去概括自己想象中的画面;最后,进行全文总结,运用文字去描写想象中的画面。教师先是借助猜测为学生建构基本的认知,再引领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学习对象进行具体化、直观化,最后通过全文朗读,进一步深化阅读体验。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将语文元素充分串联起来,引领学生开展深入阅读,更能有效激发学生们的言语学习的动力。
        3.4 依托故事引发思考,进行预测
        在小学语文单元要素时预测,在课文的选择上也是以生动有趣的儿童故事为宗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文章的空白处进行旁批,让学生根据旁批指出的问题推测故事的进展,预测故事在接下来的发展中会出现的情节等。学生通过一边阅读一边想象,在预测中验证。例如,例如在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等“重温革命岁月”主题单元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以下趣味故事情境。如,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阳光灿烂,微风和煦。不知不觉间,21世纪已经全面到来,在享受着和平、美好的生活与岁月中,不禁又令人想起了那一幕幕感人的画面。如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等,这些都是令人无法忘记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岁月。今天,我们就去寻找这些历史岁月的足迹,重温革命的点滴。通过故事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够将学生快速带入学习状态,还能够实现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预测是研究性的阅读方式,通过预测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加强阅读理解能力。
4 结束语
        单元整合教学使教材知识得以整合,单元内容得以结构化,学生不仅能学到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还能学习方法性知识与价值性知识,使语文素养得以有效提高,整体素质得以全面发展。单元整合教学作为新型的教学方式,需要实践探索的方面还有许多,但是,不论教师采用哪种教学方式,充分认识和具有单元整合意识才是关键所在。只有语文教师拥有教学的系统观,从大的方面、大的角度审视语文教学,把握语文教学规律,以提高学生综合语文素养为出发点,才能打破语文教学局限性,开辟语文教学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 童周静.基于统编教材的单元要素的落实[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03):70-71.
[2] 骆雨婷. 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单元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D].南京师范大学,2020.
[3] 周新霞,陈红.基于单元要素和学情差异开展文言文教学[J].语文建设,2019(24):4-7.
[4] 祝明媛. 基于核心素养的统编版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9.
[5] 徐梦玲. 发展小学生阅读素养的单元教学行动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