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红星
山西省垣曲县英言初中 043700
摘要:在素质教育中,教师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依托于教学课件、互联网等形式,把知识内容直观呈现出来,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热情,点燃学生的学习参与性与主动性,还能让学生的学习效率进一步提升,保障课堂教学效果。为此,初中语文教师要意识到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应用的必要性,围绕教学主题,将教学内容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使课堂教学有效性不断提升的同时,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开端。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初中语文;有效教学
引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成熟,目前,信息技术与教学工作相结合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助力。语文是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高质量的语文教育工作必须围绕学生主体地位展开,传统教育模式无法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基于此,教师需要不断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
1开展趣味教学,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阅读教学在学生眼里普遍都是比较生硬,这是因为在以往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都是直接让学生对文本进行阅读,而没有通过其他的方式来将阅读的过程进行丰富,导致学生对于阅读的印象相对来说并不是太好。随着信息技术融入到初中语文的阅读课堂当中,教师应该通过信息技术的能力,帮助学生将以往单一的阅读模式发展为更加丰富有趣的模式。通过趣味语文阅读让学生能够对文本阅读产生更大的动力。开展趣味阅读教学还可以加强学生对于阅读的记忆能力。很多学生在阅读过程当中对阅读知识的吸收比较有限,阅读效率有限。因此,教师应该通过趣味教学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当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例如,在阅读《黄鹤楼》的时候,很多学生可能并不了解黄鹤楼,那么在阅读这篇课文的时候,学生对于这篇课文的理解能力以及阅读的兴趣相对来说就不会特别高。所以教师要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帮助学生加深对黄鹤楼的认识以及印象,让学生能够在阅读《黄鹤楼》的时候更加积极和主动。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为学生介绍黄鹤楼:黄鹤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鹤楼在三国时期是军事楼,后来演变为观赏楼,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崔颢的《黄鹤楼》。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影片给学生讲述崔颢和黄鹤楼的故事:崔颢在漂泊20年以后,回到长安做官,才终于结束了漂泊之苦。这种漂泊无定的生活使崔颢想念安定的生活,想念起家乡,在回家的路上途经武昌而登黄鹤楼,目睹黄鹤楼胜景,触景生情,写下了《黄鹤楼》这首千古一绝的七言律诗。通过视频的画面以及声音激发学生对这首诗的阅读欲望,从而使学生能够在阅读当中更加积极和主动思考,从诗中去感受作者的情感,以及作者在看到黄鹤楼时的惊叹。
2遵循学生主体,小组合作探究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视频讲授新课,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教师提前布置的任务和提出的问题。这样的课堂教学符合新课改提倡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模式,充分遵循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一定的机会和时间对语文知识进行阐述和探究,这样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有效得到提升。学生在小组交流探讨的过程中可以互相交流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提升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以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为例,这一篇文言文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和积累一些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的叙述线索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师可以首先借助微课视频向学生讲述一些难以理解意向和句子,向学生普及陶渊明先生生活的时代。在微课视频的教学之下,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梳理文本的内容大意和叙述过程,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充分地理解和感悟。在小组交流探索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理解陶渊明先生描绘出的桃花源,感受这篇文章的语言意识和叙事特点。
3在教学评价活动中融入情感元素
教学评价具有较强的育人价值,教师的评价标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方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教师必须对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优化,将情感教育元素融入评价活动。制定评价标准时,教师应当将情感教育纳入评价体系,并遵循过程性评价的原则,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将情感态度作为评价的依据。由于情感本身是一个难以量化考核的指标,教师应当通过观察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并且通过口头交流的方式了解学生的情感动态。在教师评价标准的影响下,学生对情感教育的态度能够有所改观,并重视初中语文学习中的情感体验,积极配合教师组织的情感教育活动。
4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情感体验
在《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品鉴文学作品,增强自身情感体验,感悟作品的内涵本质,从作品中领悟自然、社会、人生的思想启迪,可以将自身的感受与体会表达出来,感悟作品中美妙的语言”。巴甫洛夫曾站在生物学的层面展开分析,人脑皮下位于中主地位的中枢神经,受到相应的刺激作用,可形成复杂多变无条件反射,以此引起人体的生理变化。相对理性的人,情感体验属于一种心理活动。教育心理学原理也进一步表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产生相应的具象性知觉与表象,利用自身理性认知,揭露事物的内在实质,促进情感的生成与发展,这也是情感教育。可见,情感教育来自知觉与表象,作为阅读对象和文本对话互动的过程,也是阅读对象对文本感知与体验的过程,属于情感教育的主体。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感,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重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历,深入分析作品本质,感悟作者的写作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在讲解《安塞腰鼓》这一课时,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播放安塞腰鼓粗放的演出场面,并向学生提出“通过观看这种热情场面,你有哪些感受?”等问题,刺激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的学生说“安塞腰鼓表演力道十足!”还有的学生回答道“他们跳跃都有着一股力量!”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感,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生长在黄土高原中的人们蓬勃生命活力,体会腰鼓的浓烈热情风格,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引导下,对课文内容展开深入阅读,克服学习难题,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课堂教学氛围更加融洽,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愈发高涨,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结语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注重参与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核心,通过提高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度,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识和体验,使学生实现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的上升,对学生熟练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云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9(6):95.
[2]?胡丹萍.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导学,2018(1):44-45.
[3]?苟芳.关于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究[J].学周刊,2018,379(31):131-132.
[4]?熊晓华.关于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究[J].中外交流,2018(4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