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结尾环节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期3月(中)   作者: 董兰
[导读]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讲究结尾环节的设计。文章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结尾环节进行了初步探究。
        董兰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夏侯小学分校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讲究结尾环节的设计。文章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结尾环节进行了初步探究。重点阐述注重课堂结尾环节的观点。对课堂结尾环节的设计提出要求,并依据具体教学情况,设计如发散式、回味式、归纳式、拓展式等结尾形式。以起到发散学生思维,升华课文情感,提领文章精华,拓展课堂教学的作用。继而精心设计安排作业,将语文课堂教学延续至深,做到“课尽意续”。
关键词:结尾环节   新课标    课尽意续    课堂延续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新课标理念的当下,为了让学生能在语文课的学习中,获得正确的观念,形成高尚的品格,培养健康的价值观,并在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方面得到有效提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完成《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教学教学目标,就要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精心准备。
        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好的开头可以让学生喜欢上堂课,有利于堂课的教学;好的过程有利于学生较好地学习课堂上所教授的知识。开头的导入要做到引人入胜,深入浅出;中间的各个教学环也要环环相扣,紧密相连,层层递进。教学则成功大半。但一节好的课堂教学,不仅于此,还要有完美的结尾环节。以下就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的结尾环节初步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在小学语文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里,结尾所占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却举足轻重,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它能帮助学生整理概括、加深感受、深化认识、巩固记忆,还能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的学习热情。使课堂教学出现柳暗花明的境界。
        一、结尾环节的要求
        1、周密计划,张弛有度
        结尾环节容易产生拖拉和仓促两种偏向。时间冗长、空洞松散或时间太紧、匆忙草率。这些偏向均由于时间安排所不当造成,甚至还与教学思想相关。安排结尾环节时,要根据教学实际需要,估算好时间,留有余地,是重要的前提。且结尾环节应简洁明快,绝不拖泥带水。
        2、整体安排,布局合理
        结尾环节只是教学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内容受其他教学环节制约。在设计时,要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整体,加强与其他教学环节的内在联系,使之成为落实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一环。课堂教学结尾环节要紧扣教学内容,要着眼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巩固、完善、提升。
        3、方法灵活,实施多样
        语文课堂教学的结尾环节应追求艺术性和愉悦性,可将学生从身心疲劳的状态中唤回,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得整堂课在学生心中留下更为完整、深刻的印象。正如写文章所讲究的“全定于终篇之一刻,临去秋波那一转,未有不令人消魂欲绝者也”。因此,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的结尾环节必须要有充分精心的设计和准备。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结尾更加生动活泼。还应当指出的是,切勿为了结尾而将结尾程式化,那就画蛇添足了。
        二、结尾环节的方法
        精心合理的设计是优秀课堂结尾环节的基础。依据具体教学情况予以安排。
    1、深层思考,发散思维 —— 激思
        语文课绝不能以“填鸭”的方式来灌输学生,否则学生就只是被动地接受。那样就会局限在狭小的圈子里,知识不能得到应有的发散,灵活运用的能力也会降低。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掌握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以及语言形式的基础上,结尾时围绕中心,积极启发学生思维,帮助他们开拓思路,这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智力水平是大有益处的。发散式的课堂结尾,既可让学生巩固当堂所学知识,也能使相关课文融会贯通,更是帮助其锻炼灵活运用的一种途径。


        2、升华情感,回味无穷 —— 染情
        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是新课标语文教学的重要特征。情感因素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小学语文课本中,很多课文语言流畅、情节精彩,便于朗读,且极富教育意义。在课堂结尾环节教学时,让学生充分朗读,会收到较好的效果。通过朗读,使学生的感情与书本的知识相融合,并在朗读气氛中受到教育和感染,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壮志豪情,总能让教学的结尾环节掀起情感高潮,使学生思想得到升华、性情得到陶冶。
        3、提纲挈领,归纳温故 —— 引领
        教师运用准确精练的语言,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小结,纲举目张,由博返约,让学生课堂学习时深入浅出,教他们从中得规律,悟窍门。有时也可以启发学生小结,教师从中辅导补充。归纳式结尾,并非“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对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学习重点、难点进行归纳,使其显豁突出,让学生在原学习的基础上再理解、再提高,进而充分掌握。归纳总结,温故知新,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论中的重要原则之一。
        聆听语文名师的课或阅读他们的教学实录时,会发现他们很注重课堂结尾的艺术,使课堂教学更趋完美。如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教学课文《茶花赋》时,设计了这样一段结束语:祖国如此伟大,人民精神如此优美,一朵茶花能容得下吗?能给人以启发、深思吗?能!为什么能?由于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进行巧妙的艺术构思,不断开阔读者的视野。由情入手,而景、而人、而理,水乳交融,意境不断深入。从茶花的美姿和饱蕴春色,看到祖国的青春健美,欣欣向荣;从茶花栽培者的身上感到任重道远,创业艰难;从茶花的含露乍开,形似新生一代鲜红的脸,表达对未来充满希望,意境步步深化。而三幅构图各具一个眼 ——“醉”“操”“开”,十分传神,像拨亮一盏灯,使满堂生辉;又似金线串起散落的珠子完成一件艺术珍品,使人深思,引人遐想。这个课堂教学的结尾归纳了教材的重点内容,突出课文的构图,对知识进行总结,使学生深刻明确文章妙处。于漪老师的课堂结尾环节语言优美,饱含深情。
        4、拓展课堂,快乐学习 —— 提趣
        语文教材内容涉及广泛,包括文学、历史、科学、地理、经济等学科,几乎涉及到古今中外的各个领域。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教文,学生一味的学文,而不作任何延伸,那么知识就会局限在十分狭小的空间里。学生所知甚少甚窄,也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如果教师适当沟通学生的生活积累和阅读所及,帮助学生在课堂与课外建立起联系,扩充知识领域,开拓学习视野,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种拓展式教学可结合讲解进行,也可在课尾环节完成,并配以作业设计一齐延伸。
        精心设计的课堂总结之后,巧妙构思的作业设计也是使课堂延伸,结尾环节做到“课尽意续” 的关键一步。根据课新标中对作业设计的定性,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基于此定性,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增加作业的层次性,供学生选择,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作业设计还要从学生活泼好动、追求乐趣的心理特征出发。在作业形式上多样化。
        总而言之,课堂结尾环节的设计与安排没有固定格式,教学艺术的探索也是永无止境的,语文教学总是要因文而异、因人而异的,正所谓教无定法。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节课的结尾环节的作用发挥得好,处理得灵活,课内外联系得紧密,就能使语文教学“低耗而高效”。做到“课尽意续”,课虽尽而意无穷,将既能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课堂,喜欢上学习。
参考文献:
         [1] 朱绍禹,语文教育学 [M],北京:广播电大出版社,1987。
        [2]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册)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 黄甫全,王本陆,现代教学论学程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4] 于漪,于漪语文教学课堂结构精析 [CD],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