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进语文课堂教育实践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期3月(中)   作者:陈保兰
[导读] 小学语文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的最为关键的语言学科,也是深化爱国情感教育的核心教学阵地。

        陈保兰
        抚州市临川区第五小学  江西抚州  344100
        摘要:小学语文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的最为关键的语言学科,也是深化爱国情感教育的核心教学阵地。因此,要想通过党史进课堂活动,让小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中,激活深刻的情感共鸣,由内而外的健全人格。就需要语文教师通过将党史结合教学内容,将党史融入实践活动,将党史渗透在阅读写作教学活动,将党史贯穿在班会主题活动等形式,体现党史与语文教学结合的整体育人价值,促使小学生综合发展,健康成长。
关键词:党史;小学语文;语文课堂;实践教学;教学手段
前言:
        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育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除基础文化知识教学外的思想情感熏陶,着眼语文教育的教学内容本质价值体现,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荣辱观。因此,党史教育作为最能体现我国优秀精神、思想的主要载体,对小学生的思想熏陶与品性培育自然具有不可替代的正向作用。语文教师需积极引导党史“走进来、渗进去”,使其与语文教育融会贯通,助力语文教育有益发展。
一、结合课文内容开展党史教育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收录了许多与党史教育相关的文章、元素,利于语文教师科学利用。因此,语文教师要想根据小学生的实际学习特征与心理发展特征,在日常语文教学中科学融入党史教育,首先,就需要深挖教材,将语文教材中的党史教育素材归纳、整合。而后顺着党史教育的实际需求,以及小学生学习党史内容的具体需求,引导小学生在学习文章知识的过程中,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意识到中国共产党建党发展的伟大、光荣[1]。例如,语文教师在教学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时,就可以结合具体的文章内容,为小学生创设相应的时代情境,使用故事化的教学语言,吸引小学生听课兴趣。而后带领小学生在真实的历史发展反映中,感受自己未曾经历的动荡年代实况,以及战火硝烟为当时时代的人们带来的苦难。以此让小学生发自真心的学会感恩生活,珍惜现在的国家和平。并对为自己而今能享受幸福生活所付出了不屈奋斗与珍贵生命的诸多英雄致以敬意,正确树立自己的“强国梦”,在内心深处深深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将自己对国家、对党、对家乡的热烈情感融进自己的生活点滴。
二、组织实践活动开展党史教育
        有效的教学情境创设可以科学指引小学生正确认识党史,内化党史,实践活动同样如是。甚至可以说,实践活动极为契合小学生的真实学习心理、学习取向。因此,语文教师在小学时期的语文课堂教学,多多结合教学内容,开展主题性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启导小学生正确认识我国革命发展,切实激活党史学习热情,在鲜活的个体情感发展中,培养自身的爱国、爱党情操,锻造勇于探索、不屈不挠的品质精神。基于此,语文教师以实践活动为载体,结合教学内容展开主题实践,让学生从传统的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在自主收集资料,整理资源的过程中,自主接触党史,认识党史,深化党史认知[2]。可以以语文教师教学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开国大典》一文为例,语文教师通过课堂提问,询问小学生“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开国大典吗?”然后顺着学生的回答,询问班级学生“那同学们想不想要小组分工,互相合作的收集有关开国大典的图片、视频等?”激励小学生自主梳理相关内容,最后通过演讲、朗诵等,将自己的实践体验淋漓展现,加深自己对重大事迹的深刻认识。
三、在阅读写作中开展党史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党史教育,开展“党史教育进课堂”栏目,不仅需要语文教师提前在课前环节制作好相应的教学课件,便于小学生观看、学习,还需要语文教师熟练掌握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利用合理的课堂版块划分,让小学生通过有限的时间,收获无限的成果。

即,语文教师着眼阅读与写作这两个语文教育的最主要部分,以阅读与写作一体化为导向,通过课堂阅读教学内容,延展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走出明显的课堂时间限制与课堂空间限制,自然而然的过渡至写作锻炼,愿意在写作练习中深化自身的党史认识[3]。例如,语文教师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七律-长征》一诗时,先行引导小学生在初步阅读后,将其通过自己的语言转述为白话文,合理了解全诗大意。而后再在语文教师的启导下掌握该诗的关键词语“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以及其饱含的深厚情感后,自主思考精炼词句中描绘的艰难险阻究竟如何?最终,将所思所想随笔化呈现,真切感叹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认识到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和平生活的本质价值,立志长大报效祖国,传承优秀的奉献精神。
四、在视野拓展中开展党史教育
        今日的中国早已傲然屹立世界之巅,每一个意志风发的强国喜讯,都能深深激荡万千炎黄子孙的民族自信。因此,小学虽然只是基础教育的启蒙阶段,这个时期的小学生也尚不具备成熟的个人三观、健全人格。却与党史发展的“过去、现在、未来”紧密相通。所以,“党史进课堂”无疑就是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融合党史教育,让小学生从小就正确接触共产党党史,学习共产党党史,倾听祖国的发展脚步,将自己的个体发展与祖国的蓬勃发展紧密联系,因势利导的深化自身爱国情感,既做好环境打造的一份子,又接受环境资源中的其他相关人物的深深暗示,切实开阔自身视野,使用坚定、热切的视线关注中国共产党发展,将红色基因烙印进自身血液[4]。例如,语文教师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为人民服务》一文时,以“让学生弄清主席的演讲思路”为导向,引导小学生初步感知议论文结构,而后在细化的重点语段讲解中,融合党史内容,拓展学生视野,提问学生“同学们在国庆节观看过阅兵式吗?看过的同学有什么感受呢?”激活学生的亲身情感,培养学生的为人民服务意识,让学生在明确的发展同步感中慷慨激昂、相互关爱。
五、在主题班会中开展党史教育
        为了在小学时期的语文教育中,让小学生了解党的百年奋斗史,深化小学生的正确党性修养。语文教师自然不能忽视定期班会活动的党史教育渗透价值,利用班会活动的“自由性”与“主题性”,实现主题班会与党史教育的“教育性”价值融合体现[5]。例如,语文教师在教学完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后,参照本文举办一次“缅怀革命历史”主题班会活动。让小学生在先期的文章知识学习、内化后,基于自身对中国共产党先烈的义无反顾精神认识,在动态活动中,通过主题回顾再次品味中国共产党走过的艰难却光辉的历程。在深化小学生感恩祖国感恩党的深厚感情中,激活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小学生随着党史学习“动起来”,在“理解没有共产党就要没有新中国”的基础上,一点一点细化到个人,由衷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牢固树立“爱国兴国”信念,激活强烈的责任感与自豪感。
结语:
        综上所述,党史教育在小学时期的语文教育中占据着一个十分不可或缺的教育位置。语文教师要想有效做好情感教育、文化教育、思想教育,就需要通过将党史融入语文课堂,带领小学生在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正确感知爱国主义教育,激发昂扬的内在情感,从而培养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构建良性学习习惯,为自身今后的长远发展、品格发展等奠定扎实基础,达到有效的感染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邱琳.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中[J].共产党员(河北),2021,(10):37.
[2]周良海.让党史学习教育以最鲜活的方式抵达人心——三谈让红色资源活起来[J].企业文明,2021,(05):1.
[3]赵玥.课程思政在商科类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堂的实施路径探究[J].决策探索(中),2021,(04):57-58.
[4]勇熠,宋敏.以“课程思政”为导向的职教语文第二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02):61-62.
[5]肖赛.基于电子书包的“疑·悟”课堂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1,(06):56-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