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侠
西安市未央区红旗小学 710021
摘要:做好文本解读是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手段。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以何种视角、塑造何种人物形象、是如何塑造的、表达了什么样的主旨等,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多视角文本解读
引言
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价值和重要性日益突出。对同一文章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解读,所获得的感悟和教学效果会有所不同。多视角文本解读可以让读者跨越时空的界限,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以及文章的真正魅力,可以加深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在进行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对不同阅读文本进行解读,同一文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会达到不同的效果。如果只从一个方面去解读,学生的理解就会有局限性,无法完成小学语文中高段阅读教学明确的教学目的。本文以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为基础,简要阐述了阅读教学中的多视角文本解读的措施。
一、小学语文传统高段阅读教学的局限性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中,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大部分是以教材文本为主,而忽略了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该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需求,以至于大大降低了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鉴于这些情况,小学教师在开展高段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意识到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并高度重视学生行为发展规律和身心发展的需求。小学阶段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学生在高段阅读教学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视角的文本解读,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和解答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技能。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多视角文本解读的措施
(一)明确作者的创作意图,站在作者的角度进行阅读
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写作习惯、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他们使用词组、用句的习惯以及写作意图都是不相同的,因此,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进行高段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在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对教材文本有更全面的认识,教师需要提醒学生着重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在开展阅读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对文章有一个全面的解读分析,有效地了解和掌握作者对文章的写作要点,帮助学生解决阅读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例如,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作者角度来理解课文的含义,特别是对一些关键的字词。就像是在《鞋匠的儿子》这篇课文中有一句话是这样的:“在林肯当选美国总统的那一刻,整个参议院的议员们都感到尴尬,因为林肯的父亲是个鞋匠。”看似简单的一句话里,教师要抓住关键词“尴尬”,从作者的视角来看,当时的议员们是因为林肯爸爸的身份卑微而采用这一词语,这不仅是一个普通的形容词,同时也体现了作者讽刺社会阶级的思想。教师在对这篇文章的讲解中,要学会教会小学生切身站在作者的视角,尽力去重现文中的场景,并且理解作者的著作意图,这能够从小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并且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
(二)揣摩文本编排的目的,从编者的视角进行阅读
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从编者的角度来对文章进行解读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摸清编者的意图,从编者的视角出发,对文章进行解读。古语有云,“文以载道”,小说有个基本的职能,作者借它表达对这世界直观认识、对人生的看法和编者一直信奉的理念。这些有些是编者从小就接受的教育,有些是编者潜意识的反应,有些则是编者在平常生活中不断的反省和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一定的启发,锻炼学生文本阅读的能力,以“编者”视角对阅读文本进行解读,引导小学生从编者角度理解阅读文本,进而强化学生对文章进一步解读的能力。
例如,文章的导语简短地介绍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如小学课文《埃及的金字塔》中的导语,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进一步理清楚文章的情感线索,让学生通过完成课后习题,解答导语中提到的问题。这样一来就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这篇文章的重点和难点,使得小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文章内容。教师还可以结合课后习题中的“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是世界十大奇迹之一,令人神往然而在文中作者的眼里,夕阳下的金字塔又是什么样的呢?”的相关问题,回到原文中深入分析《埃及的金字塔》有关内容,进一步强化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思维,提高小学生综合提升阅读能力。由此看来,教师在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中,从多视角对文本进行解读,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语文阅读能力,使得小学生对语文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审美能力。
(三)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以学生的视角进行解读
学生是语文阅读的主体,教师对文章的解读必须站在学生视角进行。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就是要转换师生角色,教师由台前转向幕后,学生则由幕后转为台前。学生成为教学的主角,教师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教师在运用多视角文本解读模式时,除了编写者的角度,还需要从学生的角度进行理解,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才能更好地保证教学效果。例如,在对小学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的解读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让学生自己找出母亲夸张和批评“我”的原因,然后通过针对性的指导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进行文本解读时,教师不仅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还应该摸清学生的知识现状,明白哪些是学生已经掌握了的,哪些是需要教师引导进行掌握的内容。教师只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解读阅读材料,引导小学生按照自身对于阅读材料的理解解决问题,才能让学生形成自我阅读思维意识,从而全面提高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四)找准教材文本的教学价值,从语文的角度出发
语文教学的内容是关乎语言的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语文课是以语言文字作为特定的对象,以培养学生运用并理解语言文字的这一能力的学科,语文生活会影响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学习思考能力,影响他们的审美情趣。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一篇文章的真谛,其很大的原因是学生自己没有真正认识到语文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高段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语文的角度出发,找准教材文本的阅读价值以及所要表达的真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内容的教学范围比较广,阅读的相关内容也是十分丰富的,并且对于同一阅读内容,从不同的文本视角来对其进行解读,效果是截然不同的。简单来说,从单一的视角对阅读文本进行解读通常是不完整的,并且难以达到语文高段阅读教学的目的。因此,有必要对语文阅读展开多视角文本解读教学,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思维、理解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杨敬宜.小学语文中高段阅读教学中的多视角文本解读[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08):31.
[2]夏良海.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中的多视角文本解读[J].小学时代,2020,(08):4-5.
[3]邵卉.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的多视角文本解读[J].当代家庭教育,2019,(17):137.
[4]王贵君. 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中的多视角文本解读[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03):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