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语文学生自主化阅读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期3月(中)   作者:刘琼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自主化阅读的能力已经成为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内容,让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养成出色的阅读能力以及阅读习惯,有助于学生未来进一步的发展。

        刘琼
        陕西省西安市曲江第一小学  7100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自主化阅读的能力已经成为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内容,让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养成出色的阅读能力以及阅读习惯,有助于学生未来进一步的发展。就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来看,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化阅读能力,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化的学习能力,还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的创新发展,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但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自主化阅读教学工作中仍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要想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并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自主化阅读的水平,小学语文教师就要对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与完善,同时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采取种种措施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最终使小学语文自主化阅读教学的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化阅读;教学策略
        一、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化阅读的实际情况
        (一)学生主体地位并未得到有效落实
        虽然新课程改革中已经明确指出要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而且大部分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也进行了适当改革,开始向多样化、开放化、人性化转变,为学生预留更为充足的思考以及交流空间,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旧有大量教师将自己放置在了课堂的核心位置,仍然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一些教师由于长时间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潜意识中仍然将课堂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长此以往将对学生的自我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得不到有效的指导
        所谓的自主化学习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随意进行阅读,小学阶段的学生的认知结构尚未完善,如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了障碍或是产生了疑问,教师应当及时进行指导。如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出现了走神或其他情况,教师也要及时进行提醒。自主化阅读并非自由阅读,假如教师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和指导,学生则很难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能力,更有甚者还会出现阅读效率显著下降等问题。
        (三)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小学生年龄较小,活泼好动是他们这一时期最为鲜明的特点,要想让他们安安静静地在室内看书,首先就要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不管是语文阅读还是其他科目的学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兴趣。一旦学生的阅读兴趣得以激发,那么他们便会在不经意间养成优秀的阅读习惯。就目前的教学实际来看,小学生缺少阅读兴趣的因素较多,如阅读内容较为枯燥,教学形式不够科学等。二、提高小学语文学生自主化阅读教学水平的策略
        (一)明确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还没有形成健全的认知结构,所以大部分教师认为他们并不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很难实现完全放手式的教学,每一项教学工作都要以自身为主导来开展。实际上这种教学方式和素质教育的理念是相悖的,还会对学生阅读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产生不利影响。教师长时间应用这种教学模式,极有可能会抑制学生思维的进一步拓展以及实践水平的提高等。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教师必须严格按照新课改中提出的教学标准开展教学工作,转换自身角色,明确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信任学生,让学生自主理解阅读材料并掌握相关的知识。小学语文教师还要对学生的自主化阅读能力进行培养,给学生安排相关的阅读作业,营造一个愉悦且轻松的自主化阅读环境,从而使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按照自身意愿开展自主探究化学习。除此之外,教师还应适当鼓励和肯定学生的阅读成果,让学生感受到自主化阅读带来的成就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完全放手,任由学生自主发挥,教师要对自己所扮演的指导者这一角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把握好指导的程度,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适时对其进行指点与帮助,最终让学生的自主化阅读任务得以出色完成。


        (二)传授学生自主阅读的技巧
        教师在开展自主化阅读教学时,一定要避免在学生缺乏阅读基础的前提下让他们进行自主化阅读。想要让学生的自主化阅读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教师需要传授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技巧,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自主化阅读技巧以后,便会针对文章的具体类型采用适宜的阅读方法,最终实现高效阅读。
        (三)在课文教学过程中融入阅读任务
        和过去简单的口头描述化的任务教学相比,新型阅读教学降低了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难度,而且有效提高了学生自主化阅读的效率。在小学语文科目的考试当中,任务型的阅读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类题型,此类题型在提高学生综合阅读能力方面有着较为显著的作用。但是在当前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只依靠教师通过试题讲解培养学生相关的解题思维及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是不切实际的。课文阅读是当前小学阶段阅读教学中的核心内容,教师应加以高度重视。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对任务阅读进行合理应用,通过这种方式来优化课堂教学的模式,同时让学生的课文阅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最终提高小学语文的整体教学质量。
        (四)优化课外阅读教学的氛围
        小学生由于尚未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往往具有较强的从众心理,这也就使得它们对于阅读环境等有着极高的要求。因此想要让小学生的自主化阅读兴趣得到有效提升,构建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必不可少,这对于提升学生阅读的质量以及水平均有着较强的推动效果。为此,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重视构建良好的阅读环境,将学生的阅读动机作为切入点,逐步对阅读教学的形式进行优化,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化阅读的兴趣,最终让小学语文中自主化阅读的整体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五)合理应用当前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由于小学生缺少生活的实践经历还有知识的积累过程,他们对大量的语言文字以及情境内容等都无法进行正确感知,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设备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有着声情并茂的丰富内容,而且不会受到外界时间以及空间等的制约,教师利用多媒体能够生动且直观地把教材中描述的人、事、物等进行展现,同时还能够借助社会、生活以及自然界中的美好事物来辅助教学。教师对现代化教学设备进行合理应用不仅可以实现信息多渠道的传递,激发学生内心强烈的代入感,还可以促使学生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知发展,最终提高学生的自主化探究水平和能力。
        (六)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
        在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传统教学方式中的精髓。当学生进行朗读时,信息传输会由原来的视觉逐步扩大至听觉,这有助于学生对词语的含义还有文本内容的思想感情等进行深入的领悟,因此可以赋予已有作品全新的艺术层面的生命,即实现了作品的二次创作。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挑选内容精彩且声情并茂的文章作为阅读材料,以此让学生有情可抒,同时教师还要适当创造条件来辅助学生掌握语文朗读的技术要点。首先要强调朗读过程中应当进行适当的停顿,语言的停顿通常包括自然、语意以及情感的停顿三大类。其次要重视朗读中的重音。重音通常包括语法、语义还有感情方面的重音。最后还要注意朗读时的语速,在朗读时一定要按照内容把控朗读的速度。
        结束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当前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已经成为各科教师的共识,这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也不例外,为此语文教师应当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化阅读的能力,进而让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切实体会到文字的意义与乐趣。
        参考文献
        [1]乔天全.小学语文高年级学生自主化阅读教学策略[J].家庭生活指南,2021(02):147-148.
        [2]吕默涵.小学语文高年级学生自主化阅读教学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9(08):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