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安谧 刘懿
九龙县教育和体育局;四川省 甘孜州 616200
摘要:经典阅读是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主要载体,绘本阅读是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载体,两者均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导向,重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而经典阅读、绘本阅读对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开展经典阅读、绘本阅读教学,应结合学生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策略;阅读策略
引言
古语有言:“学无止境”,学生在语文阅读阶段所接触到的文章类型较少,如果教师每次在遇到一些文章时,都采用直接为学生们讲解的模式,会导致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无法锻炼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所以为了进一步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教师要明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们传授实用的方法,让学生具备更强的阅读能力,流畅地阅读不同的文章,做好阅读积累。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对小学生来说,活泼好动是他们的特点,为了帮助小学生深入掌握课堂所学知识,提高语言技能,教师要培养其阅读能力,使学生有效记忆语文知识。学生通过阅读学习,可以使自身的语言知识得到积累、语言能力得到锻炼。如在阅读文本中,对文字、词语、语句等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提高理解能力。教师让小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认知意识等进行实践锻炼,可使其在阅读中产生阅读兴趣,巩固基础知识,实现思维发展。
(二)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表达能力
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大多会根据小学生的课堂表现、知识掌握情况等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有效优化教学过程,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另外,教师还会运用标准的课堂语言,这样也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小学生的语文思维,促使小学生养成严谨的阅读习惯,专心、高效分析和理解阅读文本。同时,教师还会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判断、概括、总结等能力,促使学生充分掌握阅读知识,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分析
(一)构建完善的语文阅读教学情境
教师应充分调动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才能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生活经历、年龄特征等相关因素,并结合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给学生构建完善的语文阅读教学氛围,使学生自主融入语文阅读学习环境中,可以增加学生阅读体验。例如,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给学生构建真实的阅读情境,帮助小学生加深理解文章内容。尤其是一些常识性文章,通过教师创设的真实情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例如,给学生讲解课文《要下雨了》,教师需要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书中所描述的“鱼出水面,燕子低飞”的真实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深刻感受到下雨前动物具体的活动特征。又如,给学生讲解《秋天》《找春天》等文章,应在条件允许下,组织学生去公园、田野等,增加他们的生活体验,然后再来领略文章,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阅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投入更多的情感和想象力。此外,在语文阅读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应意识到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性。如,给学生讲解课文《日月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日月潭的美丽景色,使小学生在视觉冲击下,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二)提供阅读素材,扩大阅读视野
在之前的课堂教学阶段,教师主要是让学生们在语文课堂上学习不同的文章,并且掌握文章中的一些陌生字词以及重要的语言表达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并没有严格地要求学生们去不断地做好阅读积累,也没有为学生们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所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们的语感很难得到有效的培养。因此,在当前的教学改革背景下,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们不断地去阅读各种类型的文章。如在学习《少年中国说》这篇课文时,学生发现这篇课文的内容并不完整,仅仅只是节选部分,所以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设置课后阅读任务,让学生们在课余时间去查找这一文章的剩余内容,并且分析文章中的节选部分在整部著作之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由于一些同学已经学过了一部分内容,所以他们对后面的内容仍然会存在一丝探究兴趣,所以在这种情形下,就让学生们有更加明确的阅读方向。同时,在日常的教学阶段,教师也需要善于观察,了解不同学生的个人爱好倾向,比如大多数小学生喜欢一些有趣的故事,所以他们在学习《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这些民间故事时都表现得异常活跃,那么这时候教师也可以再为学生们推荐一些类似的故事内容,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在学习了中国的民间故事之后再去阅读一些西方的经典名著,如《鲁滨逊漂流记》等。为了增强学生们的参与度,教师还可以在班级内设置阅读角,让学生们可以将自己阅读过的一些经典作品放到阅读角里面,进行阅读的分享交流。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让学生们可以接触到更加丰富的文章,进一步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
(三)创新阅读教学方法,构建高效课堂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建立阅读自信,激发学生的阅读探究兴趣,进而全面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传统的“说教式”“填鸭式”教学,已经难以满足当前小学生的需要,因此教师要进行阅读教学方法的创新。可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锻炼阅读技能,实现阅读拓展,增强阅读能力。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阅读内容、阅读方法、阅读技巧,制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案,促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阅读学习活动,提高语文阅读技能。
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祖父的园子》时,教师可通过翻转课堂教学将《祖父的园子》所包含的内容、情感、主旨等一一表达出来,并且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分解、细化这一课中的重难点,使小学生更直观、更具体地体会和感受《祖父的园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文章主旨,帮助小学生获得丰富的阅读体验,促使小学生充分掌握阅读文本中的字词、语句等,帮助学生充分分析文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结合学生特点,激发阅读兴趣
培养阅读能力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阅读量,在阅读中锻炼阅读能力。对小学生而言,阅读属于新的学习内容,普遍对其缺乏积极性。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在文本中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且有所收获,这样一来学生自然而然会对阅读产生兴趣。教师需要有效引导和鼓励学生,不应对学生的阅读活动提出过多的要求,不能规定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内容和阅读量等,否则会导致学生将阅读当做一种负担,进而逐渐丧失阅读兴趣。
结束语
总之,开展阅读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意识得到培养、能力得到锻炼,促使学生高效记忆和运用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促使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曹立峰.论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
[2]佟淑君.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27).
[3]黄宗明.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策略的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