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春丽
四川省攀枝花市特殊教育学校
摘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但从中低段聋生回答问题的现状来看,中低段聋生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并不高。本文就如何提高聋校中低段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行了积极探索。
关键词:中低段聋生 ;语文课堂提问;有效策略
一、从中低段聋生回答问题的现状看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语文课堂提问是为了更好地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思维,增进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交流,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但笔者发现中低段聋生在回答问题时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不会回答问题 2.学生回答问题看似热闹,但大多答非所问 3.只会从文本中寻找答案,不能自己组织语言来回答问题4.回答问题是优等生的专利,落后的学生很难回答。
究其原因主要有:1.学生不理解或不能准确理解教师所提的问题2.学生还没有读懂文本3.教师所提的问题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4.教师的提问没有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5.教师提问随意性较大。
从中低段学生回答问题的现状可以看出,教师的提问没能引起学生的积极反应,没能激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和阅读,也没有增进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这样的提问无疑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为进一步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笔者进行了如下探索。
二、聋校中低段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探究
(一)从中低段聋生的思维特点和实际能力出发,精心设计问题
1.提问尽量细化、具体化
中低段聋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概括能力都较差,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一定要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实际能力出发,对于那些需要高度概括的问题先尽量将其细化和具体化。如《一幅画》一课,提问:“课文第三自然段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一问题就较为抽象概括,绝大部分聋生会感到无所适从。如果对这一问题这样加以细化和具体化:1.苏老师叫我们做什么?2.飞机好装吗?3.最后我把飞机装好了吗?效果就截然不同,学生在这几个问题的引领下开始有目的阅读,然后积极地思考作答,并在这一过程中自然实现了对这一段落的理解。可见,对于中低段的聋生一定要遵循先具体分析再抽象概括的提问原则。
2.注重提问策略的选择
同样的问题,提问方式不同,提问效果可能就会截然不同。这是因为提问的方式直接影响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如“老大爷有座位吗?”如果学生不理解‘吗?’,就把问题换成“老大爷有没有座位?”学生便会豁然开朗。因为在聋人自然手语中通常是用‘有没有’而不是用‘吗’来表达疑问的语气。可见,提问策略的选择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提问的效果。
3.巧妙设置铺垫性问题
中低段聋生的思维和理解能力都非常有限,在语文课上,当老师提出一些稍有难度和复杂的问题时,学生很容易就摸不着头脑了。而如果老师在提这些问题之前先巧妙地设置一些铺垫性的问题,给学生一个思维的缓冲,效果就会大相径庭。如在学习课文《一幅画》时,提问:“爸爸为什么要给大公鸡添上漂亮的尾巴?”全班学生都愣住了。后来教师先指着一只没有尾巴的大公鸡问:“爸爸为什么要送给我这幅画?” 搞清楚了这个问题,再指着一只添上了漂亮尾巴的大公鸡问:“爸爸后来为什么要给大公鸡添上漂亮的尾巴?”这一次学生就能顺理成章地回答出来了。可见,巧妙地设置铺垫性问题,对化解聋生的思维难度,帮助其理解题意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尊重个体差异,进行区别式提问
同一班级的听力障碍学生个别化差异常常较大,很多时候程度差的学生难以回答老师的提问,而程度好的学生又不屑于回答老师提出的一些过于简单的问题。因此,在课堂上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如在教学《葡萄沟》一课第四自然段时,教师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师指着阴房的插图问)这是什么?2.阴房是什么样子的?3.阴房是用来干什么的?4.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 这几个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依难易程度分别让D、C、B、A四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这样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效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都能学有所获,品尝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三)把激发思维,培养能力作为设计问题的出发点
聋生回答问题总是习惯性地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照搬课文中现成的句子成了他们回答问题的捷径。长此以往,会造成学生思维的惰性,进一步弱化聋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老师在设计问题时,特别是对于优等生,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有助于训练学生思维和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的问题。让学生逐步学会,在经过自己的理解思考之后,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比如,《我的妈妈》一课,教师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1.妈妈有没有吃鸡蛋?2.妈妈为什么不吃鸡蛋?这两个问题学生都无法从文中找到现成的答案,而只有在理解课文之后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这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四)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让聋生目的明确地作答
不会作答、答非所问是聋生回答问题时的通病,很大程度是因为学生不明白老师究竟在问什么。因此,教师一定要帮助聋生读懂题意,理解题意,当学生真正弄清楚了问题所指,才能有目的地回答。如“列宁常常派人去请谁来聊天?”这个提问中,疑问词在中间,学生就有点不知要回答什么了,这时教师用红色标记将这个疑问词强调出来,学生立刻就明白问题所指了。
(五)利用多媒体或语言,于困惑处适当点拨提示
有时候聋生回答不上来问题,是由于理解问题有难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或语言,在学生有困惑的时候适当予以点拨或提示。根据中低年级聋生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借助多媒体,运用图片或动画,能起到很好地启发和提示的作用。如《皮球浮上来了》一课,师问:“几个孩子在大树旁拍皮球,发生了什么事情?”刚抛出这个问题的时候,许多学生一脸茫然。于是教师在问题的旁边用多媒体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几个孩子正惊慌失措地望向一个树洞。一看到这幅图,学生马上就明白,哦,是皮球掉进树洞里了。
中低段聋生的思维水平、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都明显偏低,教师一定要从他们的实际能力出发精心设计问题,帮助他们充分理解问题和有目的地回答问题,以及引导他们正确地回答问题,才能确保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增强聋生独立思考、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促进聋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