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生本课堂的构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期3月(中)   作者:袁凯
[导读] 作为小学时期的基础学科之一,增强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促进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都必须建立在提高语文课堂有效性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袁凯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新安江路小学 安徽 合肥 肥东 231600
                        
        摘要:作为小学时期的基础学科之一,增强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促进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都必须建立在提高语文课堂有效性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然而在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下,大部分教师在语言课堂中所使用的教学模式仍欠缺科学合理性。我们应当按照语言新课标的要求,考虑教师的教学经验现状,对语文生本课堂进行二次构建。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生本课堂;构建研究;探讨与论述
        引言
        语言新课标中对语文教学制定了全新的标准,对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言课堂就应该以学生为本,教师要把这种新的理念落实到日常教学当中,立足于学生实际,使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得到进一步提高。新课改的深入实行意味着语文课堂的要求已经不同以往,教师应围绕着学生开展工作,促进语言教学质量的提升,从而才能保证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都处在正轨。对于培养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建立对语文的好感而言,构建生本语文课堂显然是目前的最佳手段。本文主要探究的是语言生本课堂的构建策略,具体内容如下:
一、构建小学语文生本课堂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政府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对于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不但是我国的母语教学,而且也是重要的素质教育学科,能对小学生的思维和精神产生巨大的影响。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语文老师应当相应国家的号召,加强综合素质教育力度,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为根本从语文语言教学,思维能力教学,学生创造力培养教学等多个方面加强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力度,提高小学生群体的核心素养,从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我国小学生群体的核心素养。生本课堂要求教师围绕着学生开展教学工作。教师在日常组织教学活动时,要多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是奔着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学习效率而去的。现阶段,有关生本教学的实验已经在大部分学校的小学语文课堂中展开。从这些实验的结果看来,自从尝试了生本课堂后,学生的学习质量、学习效率都明显提升了许多。当前,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正处在部编版改变的关键阶段,而新课改的理念在其中就得到充分体现。语文教师应对部编版教材的精髓进行深度剖析,并基于教材不断摸索语文生本课堂的构建方法,坚持将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新要求落实到位[1]。
        第一,在语文教学中构建生本课堂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喜欢上文学赏析,从而语文的学习效率自然也能提上来。第二,在语文课堂中进行生本教学,可反映出因材施教的本质。虽然小学生的可塑性确实很强,但彼此间也有着明显的差异,所以,教师对学生的优缺点要有全面的认识,引导学生不断提升自我,以此保证学生的发展足够均衡,这是素质教育的初衷。第三,在构建生本课堂的过程中要与教材紧密结合在一起。我们在设计教学模式时,不能脱离开教材大纲,而是应当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提升为中心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生本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借助小组合作,通过交流讨论构建生本课堂
        在新课改的教学模式中,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最受欢迎。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给予学生的信任比以往更多,让他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教材的各个知识点,从而最大程度激发出学生的求生欲、自信心。不仅如此,使用这样的方法,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将更加频繁,他们可以大胆把自己的看法、观点发表出来,以此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佳手段。在该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都会得到有效的锻炼[2]。
        (二)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构建和谐语文课堂
        生本课堂除了要求我们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予以重视之外,其自身的情感体验也不能轻易忽视。

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同样值得引起关注。所以,促进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结合就成为了教师的新目标之一。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主要任务,同时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更不能丢。语文教学讲究的是循序渐进,教师要采取启发性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能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从而在语文课堂中收获的体验、感悟才会更加丰富。
        (三)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新课标语文教学的标准从传统的老师为核心,转变成了现目前教师只是起到一个指引的作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语言作为我国广大人民群众交流最基本的工作,也是我国历史文明最主要的部分。语言作为一个基础学科拥有工具性和文化性,这是语文课程教育教学最基本的特点,新课标教学标准改革将语文的情感性和人文性放在教学的重点,相比起以往弱化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的特点,应当将语文教学发挥出应有的魅力。生本课堂是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所以,语文教师要通过多样化教学手段的实施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各个语文活动中,争取做到全员参与。为此,情景设定、多样化教具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都可以进行尝试[3]。
        (四)利用微课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与以往的课堂教学不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成为了生本课堂的代名词。就目前来看,微课教学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个学科当中,在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方面,该教学模式确实可以起到不错的效果。通过在课前播放一条简短的视频,让学生大致了解课堂上即将学习的内容,从中找到自己不懂的地方,那么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必然会更具针对性。学生在微课的影响下慢慢养成提前预习的好习惯,这对于其独立学习、探究知识的能力及意识培养而言,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五)将教学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所有的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而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方便生活,但是因为我国长时间以来都处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都是为了取得高分和生活实际严重脱离。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教学和生活的联系,从而达到核心素养教育的目的。例如在《白杨》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通过父亲和孩子之间的讨论,激发孩子们的共鸣,并且提问学生学习了白杨这篇课文之后,白杨树和边疆战士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并且培养学生不屈不饶的心态,让学生去直面生活当中的困难,将教学和生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4]。
        
        三、结束语
        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最早是在2014年我国教育部推出实施的《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的,将核心素养真正和综合素质教育融为一体,引起了教育局和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但是目前我国小学生教育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力度不足,我国对于核心素养培养没有统一的认知,学术界存在较大的分歧,但是对于小学语文对于核心素养的培养的重要性却是公认的。
        总的来说,核心素养下的学科教学是以构建学生的主体性为重心。身为小学的语文教师,要努力构建小学语文的生本课堂,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完善,学生的参与度提上来了,提升语文素养的目标必定会早日达成。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离不开“家常菜”——谈小学语文教学[J]. 赵琳博.才智.2017(15)
        [2]基于新课改环境研究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挑战[J]. 周爱玲.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17(04)
        [3]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探究——以《大禹治水》教学为例[J]. 邵美芳.教师教育论坛.2020(12)
        [4]论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途径[J]. 陈晓娟.科技资讯.2020(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