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礼青
合肥师范学院文学院 安徽省合肥市 230000
摘要:课堂评价是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高质量的课堂评价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明确学生思考的方向,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此外,还可以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互动,节约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评价;改进建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是学生接收教师信息反馈的重要方式,且课堂评价语影响着学生课堂学习的心情和质量。因此,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课堂评价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的课堂评价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教师课堂评价的意识不强
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课堂评价的重视度还不够高,评价意识淡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有意识地通过设计有层次的问题来推进自己的教学,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忽视了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适时有效的评价,当学生回答不上来的时候自觉的转向下一位同学的提问,并没有通过课堂评价语来给学生提示思考的方向,学生此时只会产生一种挫败感,失去了探究问题答案的信心和动力,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教师课堂评价的语言单调、空洞、笼统
课标中指出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恰当的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在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对学生回答的评价语一般都采用“很好”、“不错”等套话,流于形式,对学生回答的内容没有进行实质性的评价,学生回答好在何处,不足之处又有哪些都没有体现,这样的评价普通,随意,对学生没有丝毫的启发和鼓励作用,学生不能通过教师的评价反馈来优化或者转变自己的思考路径,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课堂评价的引导作用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3.教师课堂评价过于注重结果
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对学生的回答过于注重是否符合自己预设的答案,对符合自己预设的答案则进行鼓励和夸奖,但是对于超出教师预设范围的答案,教师要么一笔带过要么给予否定。这种只关注教学目标的课堂评价,打击了一些学生对某些问题的创新性见解,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得不到培养,教学效果也得不到很好的提升。长此以往,课堂评价就会失去它原本的意义和价值。
基于以上对课堂评价存在问题的分析,优化课堂评价的效果,下面我将提出几点关于如何有效使用课堂评价的建议:
1.强化教师课堂评价的意识
教师要改变自己传统的评价观念,学会从多角度的观察学生,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评价,优化自己评价的内容,丰富自己的评价语言,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标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自己引导者的作用。当提出一个问题时,针对学生的回答要及时的进行评价,当学生在回答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有意识的通过自己的评价语对学生进行思路的引导,使学生通过教师的评价反馈获得探索问题答案的信心和动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课标中指出:“应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重功能,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师评价学生这单一的评价方式,可以尝试运用师生互评、生生互评或学生自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在教师评价学生这一模式下,教师要做到公平公正,循序渐进,给予学生及时准确的评价,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挖掘学生的潜力,在此基础上完善自己的不足之处,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在学生互评的评价模式中,教师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评价氛围,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其中,使学生在互评中,更加清楚的认识自己,在评价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课堂上教师还要善于运用学生的自评,让学生在自评中进行自我反思,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我发展的能力。通过采用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有效的教学互动。
3.课堂评价要坚持理解、尊重和鼓励原则
首先,教师的课堂评价应该要做到理解学生,在评价时可以恰当的运用自己的目光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找到自信。其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课堂评价应该要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精神,学生是独特的个体,教师要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允许学生从多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抹杀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感受。最后,教师的课堂评价要发自内心,要有真情实感,不能只用“很好”、“不错”等词语来敷衍了事,要对学生回答的内容进行实质性的评价,对学生回答的好的地方给予鼓励,当学生的回答存在不足之处时,教师要通过委婉巧妙的语言给学生以指示和引导,让学生重新理清思路,获得继续探索问题答案的方向。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增强自己课堂评价的意识,让课堂评价成为一种民主平等的对话。教师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出发,在恰当的时机给出具体的,准确的、有激励性、引导性和启发性的评价,以此让学生从教师的课堂评价中获得成长、获得启发、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