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略读教学的主体参与意识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期3月(中)   作者:肖建泵
[导读] 熟读语文课程标准可知,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略读习惯,自觉运用略读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肖建泵
        福建三明大田县湖美中心小学 福建 三明 366100
        摘要: 熟读语文课程标准可知,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略读习惯,自觉运用略读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略读教学现状分析,领会略读教学功能,比较精读与略读“度”的把握,从而探究有效的略读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略读;主体参与意识;教学模式
        叶圣陶先生谈过,略读的略字一半相对教师的指导而言,只须提纲契领的指导;一半相对学生的功夫而言,还是要像精读那样仔细咬嚼……著名特级教师王燕烨老师说,略读课文的教学应当是“教”略,而学要“丰”;应当是“教”略,而学不“略”。沈大安老师在《略读课文我们到底该怎么教》一文中明确指出,略读课文教学有三个关键词:粗略、应用、自主。专家们对略读教学的定义,为探究略读教学模式起了关键性作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将小学阶段的略读教学放在改革的重点上。最初简单模式逐渐被演各式各样的模式,如自读模式、重点精读模式及学生自评互评模式等,无论教学模式如何变化,略读教学始终应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本。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得不到真正发挥,更多还是传统精读教学的延续,无法将略读教学落实到实处。以下是在教学过程中获得几点浅显的认识:
        一、略读教学现状分析
        在略读教学中,教师对略读教学的解读与实施比较片面,因而对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培养也就具有片面性和不完整性。小学语文略读教学中存在两个严重弊端:首先,教学时,因受升学成绩压力及其它不确定因素影响,大部分教师喜欢运用精读教学方法对语文文本精雕细琢,一“精”到底,注重人文内涵的开掘,习惯领着学生“掘地三尺”,完全忽略略读教学与精读教学的本质区别;其次,有的教师对略读教学不重视,一“略”而过,不予指导和总结,放任学生自主学习,囫囵吞枣般敷衍了事,成了“放羊式”阅读。长期形成两种略读教学的极端分化,也使语文教学无法真正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全权把控还是放任自流般发展,都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升,更谈不上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提升。因此,有效适用的略读教学模式探究显得尤为重要。
        二、略读教学功能领会
        诸多一线教师对略读教学功能一知半解,即使了解也是无法全面说清楚。
        略读教学具备知识巩固、迁移、启示等功能,利用精读教学获得的方法迁移到略读教学上,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容易得到实质性培养。一方面是精读教学阅读方法的巩固迁移,例如在精读教学中获得的人物分析方法,可以适当运用到略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以致用,在快速阅读中主动、自主获得关键信息。另一方面是表达方式的巩固迁移。在阅读教学中,主要关注学生通过阅读学习到什么,获得什么启示,学习分析人物精彩的语言,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主动或潜移默化地运用,最终引导学生不断增强自身语言表达能力。略读教学最重要的功能是派生拓展延伸功能,学生对事物多元化理解在这个功能上是一览无遗。
        三、精读与略读间度的把握
        略读教学不同于精读教学,其教学时间短,教学目标主要抓重点与难点,内容取舍要坚决果断,力求简要,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作为一种课程形态出现在教材中,略读教学主要目的是为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意识,锻炼学生的略读能力:引导学生在品读的过程中,立足于一个精读点,感悟文章的表达方法。相对于精读教学而言,略读教学的目标应该更简明,方法更简单,过程更粗放,自主学习更充分。学生自主选择几个内容进行自学,实现悟方法到用方法的过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提升教的示范性和学的主体性。

“教是为了不教”,比较、分析、总结精读教学与略读教学间的本质区别,把握两者之间的“度”,学会运用略读教学功能,让略读教学自由行走。略读教学不是忽略教师的教,而是隐去教师“明目张胆”地教,让学生“粉墨登场”地学。
        精读教学是精细描摹的工笔画,略读教学是粗线勾勒的山水画。略读教学要求教师提升自身解读和把握文本的能力,能够在整体中求略,在局部中求精,应是教略而学丰,“略”度介于精读与独立阅读之间,不能囫囵吞枣,不能精雕细琢,更不能越俎代庖牵着学生走,引导在学生自读品味感悟基础上,配合教师有效引导,学生自觉主动沉浸在文本中,在实践中学习阅读方法,逐渐养成独立阅读的好习惯,提高和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素养。
        四、略读教学模式探究
        (一)、关注“阅读提示”,整体把握蕴含
        略读教学强调学生发挥主体参与意识,进行自主学习,强调整体感知大意与抓重点精读式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略读、浏览等能力。在现行教材中每篇略读课文都配备了“阅读提示”,着重关于文章主旨、阅读方法、阅读重难点、实践拓展点等提纲挈领性的导向,这也是学生预习的导向作业。引导学生自主关注“阅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自主学习,提高学习实效,避免教学过程内容面面俱到、繁琐复杂,结构简约大方。
        (二)、简化冗繁解析,自主品味感悟
        语文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发挥主体参与意识的自学能力。首先,略读教学略的是教师的教。略读教学中,学生阅读的主体参与意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更强,独特个性更能得到发展。“放手”不等同于一放了事,在掌控课堂正常秩序的前提下放,收放有序。其次,略读教学要处理好放手与教师有效调控引导的关系。阅读策略方法需要教师指导帮助。学生具有主体意识参与的自学能力,首先应该拥有真实阅读的意识。自主学习前,学生学会将阅读方法具体化、可操作化。主体参与意识的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自学能力的增强,容易缩减课堂读文时间,将是略读教学的一种良策。借鉴教育家陶行知五解放理念,可以得出:解放双手,发挥能干;解放嘴巴,善于多说;解放头脑,挖掘敢想;解放空间,融入学习大自然;解放时间,发挥聪明才智。阅读教学是构建文本、生活与人的心灵间的桥梁与纽带,在略读教学中努力引导学生发将主体参与意识融入文本,体验文本蕴含的快乐。
        (三)、课堂教学联结课外自学,巧妙拓展延伸
        所谓语文学习的内外兼修,主要是指略读教学不仅要阅读教材,立足于文本,而且还要联结课外读物,放眼于课外自学,内外兼顾,适时拓展,发挥略读教学沟通课堂教学与课外自学的桥梁纽带作用。精读文章只能看作典型范本与出发点,既熟悉了例子,占据了出发点,从而推广开来精读与略读其他相关书籍。将课外读物当做略读教学的一种教材,运用所学的精读阅读方法,内外联结,自主巧妙地拓展延伸。
        总结:综上所述,略读教学中,分析略读教学现状,挖掘略读教学功能,努力培养与提升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比较略读与精读应把握的“度”,探究有效的略读教学模式,对于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程文文.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 2013.
        [2]孙莉.小学略读课文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
        [3]朱丽鋆.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的跨个案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