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期3月(中)   作者:陈思娴
[导读]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探究之中,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使学生获得长远发展。

        陈思娴
        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 650000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其发展的必然需求,而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数学知识作为主要载体去培养数学核心素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探究之中,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使学生获得长远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一、核心素养的概述
        将核心素养放在一个宏观角度上进行分析,就是指个体在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所以从这之中也就能够发现,核心素养是后天教育的结果,和一个人的潜在能力之间存在很大的区别。学科性的核心素养就是在特定学科之中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某门学科之后所形成的一种具有学科性的能力,它是学科教学价值最主要的体现。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必须要重视起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第一,数学抽象;第二,逻辑推理;第三,数学建模;第四,数学运算;第五,直观想象;第六,数据分析。这六项内容共同构成了数学课堂当中学生必须要具备的核心素养。
        二、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注重教学结果的问题
        数学在许多人眼中就是计算准确且会用最简便的办法解决应用题,因此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基本都在强调通过最优方式去解决数学问题,忽视了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另外,部分教师还尤为注重对解题思路及理论知识的讲解,按部就班地教授教材内容,课堂氛围比较紧张枯燥,限制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的问题
        绝大多数教师都还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大范围灌输教材上的内容,课堂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只是一个听众,忽视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因此这就限制了学生核心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三、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提升策略
        (一)以小组合作学习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在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当中,逻辑推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初中数学内容中一般都蕴含了很多逻辑性比较强的数学概念及理论,学生只有充分调动起自身的逻辑思维,展现出强大的推理能力,才可以有效理解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而对数学的本质特点进行充分认知。除此之外,数学内容之中还包含有很多的数学思想和推理思想,比如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以及划归思想等等,这些都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还可以最大程度上引导学生利用这些数学思想去解决生活当中存在的问题,以此真正将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展现出来。目前,小组合作模式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教学手段,同时它也是新课程改革所支持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未来的人才必须要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而小组合作学习则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并在任务发放形式的支持下,引导学生自主进行交流,促进学生思考,由此开启智慧,强化逻辑推理能力。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空间想象力
        在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当中,空间想象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它主要就是引导学生在对客观事物进行观察和分析之下,在大脑之中构建起来研究对象的空间结构及形状,以此深入理解数学空间理论知识。在初中数学当中有很多涉及空间图形的内容,只要教学策略得当就可以强化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初中数学当中的几何知识,给后续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在信息化不断发展之下,多媒体技术已经基本上被运用到了课堂教学之中,这就为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文本、图片、视频等形式,切实直观生动地展现图形空间结构的变化,帮助学生构建起空间思维。
        (三)通过教学情境,培养文化和价值取向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还必须要深入考虑文化取向及价值取向这两项非智力性因素,并以素质教育的相关内容为准,促使学生文化素养及思想道德都可以实现全方位发展。在初中阶段数学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因此教师必须要始终给予学生主体地位充分的尊重,将德育教育作为根本,促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还可以运用正确的态度去看待数学知识,了解具体的数学目标,以此树立起来科学的态度和良好的文化素养。在教育工作之中情境创设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其具体运用范围非常广泛。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充分挖掘教材之中和文化取向以及知识取向相关的内容,并以学生实际为基础,通过情境创设方法活跃课堂氛围。
        (四)以问题的引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课的学习离不开问题的设置,可以说教师的授课都在环环相扣的问题设置中进行的,问题解决了,数学知识也理解消化了。其实对于数学课来说,“问题是关键”。初中数学中学习的概念、定理、公式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都是从“问题”中总结出来的,再还原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问题。专家说,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不应该把所有的问题都预设好,让学生按照教师的预设进行,这也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引领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拓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联系生活实际的数学思想,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五)鼓励培养学生挑战自我、勇于探究的精神
        初中数学相比小学数学难度大幅增加,在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发现一些学生有一些不会做的“难题”——题目描述比较长的不会做,题目要求多的不会做,计算量大的不会做……他们或者问教师或者问同学,只要稍加点拨,他们立刻会“心领神会”。难道是别人的点拨这么有效,一点就通吗?那为什么那么多题都需要别人“点一点”才“通”?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在学习上投机取巧。遇上题目较长的,绕弯多的题目,他们不会静心认真读题,不会找寻突破难题的突破口,看着题目就已经望而生畏,不敢尝试解题。其实除了部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之外,他们主要缺乏挑战自我、勇于探究的精神。数学教师一定要多鼓励、多引导学生,使其做到认真读题,仔细分析,看清楚题目中给出了什么条件,求的是什么,还少什么条件。解难题就如爬梯子,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才有可能爬到顶部,否则如果连题目都“害怕”读下去,那自己就永远是个失败者。教师只有鼓励学生勇于挑战自我,在困难中一次次积累经验,培养自身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始终抱有敢于探索的热情。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本身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其文化素养及人的综合素质之间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目前数学核心素养在日常生活之中占有很高的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强化核心素养,给学生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本文从核心素养概述、存在的问题、提升策略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旨在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晓文.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探究[J].考试周刊,2020(97):77-78.
        [2]孙柏德.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J].学周刊,2020(36):65-66.
        [3]梁雪.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24):125-1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