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国红
绍兴市斗门街道中心幼儿园
摘要:班本课程是以班级为单位,师生双方共同开发的富有班级特色的课程,是班级文化建设中比较高端的内容。在新时期的教育环境下,班本课程在幼儿园中的构建已经成为常态化。基于此,作为时代发展下的一名幼儿教师,要意识到构建班本课程的重要意义,根据幼儿成长的身心特点选择合适的班本课程,从而促进幼儿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令幼儿取得更好的进步与成长。而本文将会对如何在幼儿园构建班本课程进行一番阐述说明,希望对同仁为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起到一定程度上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幼儿园;班本课程;师幼互动;生活情景;信息技术
事实表明,班本课程的构建是针对幼儿发展规律与具体情况而展开的真实的学习、生活的探索。且随着近些年来幼儿园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广大幼儿教师也更新了自身的教学思想,逐渐体会到了构建班本课程的价值,对班本课程的构建引起了高度重视。基于此,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幼儿教师,要有对班本课程多样性的了解,从而基于新颖的教育理念丰富教学的方式方法,以期能够释放幼儿天性,促进幼儿健康全面的成长,使班本课程充满生机与活力。下面,本人将结合自身从事幼儿园教师这份职业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如何在幼儿园中构建班本课程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师幼互动构建班本课程
毋庸置辩,若要构建班本课程于幼儿园之中,幼师与幼儿缺一不可。但是在传统时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少幼师会持有过于自我的教学态度,造成了幼儿参与班本课程的消极态度。因此,具有新颖教育思想的我们需要拿出高度尊重幼儿的态度,与幼儿展开互动,如此既有利于我们自身的专业成长,也可以为幼儿进步创建一个和谐的课堂气氛,更能够充分提升构建班本课程的质量。
比如,在构建《橘子熟了》的班本课程活动中,首先,我对幼儿说道:“秋天是一个多彩的季节,更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接着,我以苏东坡先生《赠刘景文》中“一年好景君须记,正式橙黄橘绿时”引入了具体的课程内容,同时对幼儿强调了古诗词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幼儿共同诵读了这首诗。然后,我在课件上出示了橘子熟了的图片,结合幼儿园五大领域的主要内容,组织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认识的橘子,从科学的角度为幼儿解释橘子生长的过程,让幼儿交流看橘子的社会体验。之后,我为幼儿介绍了橘子的多种吃法,让幼儿经历了晒橘子皮的实践活动,锻炼了幼儿的实践能力。最后,我对幼儿这次课程活动中的表现提出激励性的评价,与幼儿共同交流了心得体会。这样,我通过加强师幼互动构建班本课程,让幼儿感受到了我的亲切感,以融洽的师幼关系创建了充满民主气氛的课堂环境,进而激发了幼儿参与班本课程活动的积极情感,又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加深了幼儿对橘子的认识,极大程度上提升了构建班本课程的质量。
二、结合生活情景构建班本课程
幼儿是随着生活逐渐成长的,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下也提到了“教育即生活。”所以含有生活的教育对幼儿的发展更具有意义。
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懂得结合生活情景构建班本课程,让幼儿感受到班本课程的现实价值,令幼儿对活动的参与愈来愈有积极的情感,实现提高幼儿园活动质量的目标。
比如,在构建《春之生》的班本课程活动当中,首先,我对幼儿说道:“到了春天,我们可以在地里种那些蔬菜呢?”从而给予了孩子们各抒己见的时间,有的幼儿说西红柿,也有的说土豆,还有的说茄子。然后,我引入了农民伯伯种植蔬菜的生活情景,为幼儿介绍了适合春天种植的蔬菜,特别地对幼儿强调了种植的过程,让幼儿认知了蔬菜种子,以及种植蔬菜的工具和如何对蔬菜的成长进行呵护。最后,我与幼儿共同唱响了儿歌:“春雨春雨,沙沙沙,沙沙沙。种子种子,在说话,在说话。哎呀呀,我要出土,哎呀呀,我要长大。”让幼儿带着愉悦的心情交流了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我通过结合生活情景授课使得班本课程活动充满价值,充分增强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动力,进而以恰当的点拨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顺利实现了培养幼儿参与班本课程活动的良好习惯,顺利实现了幼儿园活动质量的提升。
三、借助信息技术构建班本课程
从幼儿的身心特点分析,他们容易被动画所吸引,所以在教育资源丰富的时代下,信息技术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而身为幼儿教师的一份子,我们应努力学习新兴教育资源的使用方法,通过实际行动提高自己操作信息技术的能力,从而发挥信息技术的多功能性,借助信息技术构建班本课程,将幼儿的注意力充分集中到课堂实践活动当中,以求呈现出精彩纷呈的幼儿园活动效果。
比如,在构建《一线生机》的班本课程活动当中,首先,我利用信息技术呈现了现实生活中处处都有“线”的图片,如缝衣服的线,打毛衣的线,电话线等等,进而对幼儿说道:“生活中怎么会充满了奇妙而有用的线呢?”于是向幼儿介绍了线条的无处不在。然后,我利用信息技术为幼儿动态地演示了翻花绳的民间游戏,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了探索“线”的乐趣,发展了幼儿将画笔下的线和生活中的线巧妙结合的思维能力。最后,我做了课堂活动总结,让幼儿之间互相交流了活动的心得体会。这样,我通过借助信息技术构建班本课程,充分提高了幼儿的参与兴趣,培养了幼儿相互配合、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的优良品质,激发了幼儿用开放敏锐的心去感受,用细腻的心灵去创作,在充满“惊奇”的情境中尽情地享受探索、发现和创作的乐趣的意识,切实呈现出精彩纷呈的幼儿园活动效果。
总而言之,在幼儿园中构建班本课程,首先要注重幼儿园身心发展的具体情况,其次则需要注重班本课程的灵活性。基于此,身为幼儿教师的我们要不断创新如加强师幼互动、结合生活情景、借助信息技术等实施班本课程的有效性策略,让幼儿产生参与活动的饱满热情,期望可以实现班本课程构建的最优化,最大程度上为幼儿的进步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王阳,张亭亭,朱晓旭.班本课程背景下幼儿教师的课程意识及生成路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34(01):75-80.
[2]夏雨.班本课程在游戏体验场中的实践与思考——以中班月主题“环保小卫士”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190-191.
[3]杜孝圆.幼儿园班本课程创生影响因素及实现路径研究[J].才智,2020(27):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