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雨桐
广州市黄埔区玉城幼儿园(510760)
摘要:认知能力在专业上定义为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也就是说反映了一种人们对事物发展方向、趋势以及发展趋势的把握能力。认知能力也是人们完成某种任务必不可少的条件基础之一。认知其实就是我们的一种思维方式,对一件事有着怎样的认知必然也就会有怎样的思维,从而会产生对应的行为,最终造成相应的结果。而音乐认知能力是人们对音乐节奏、旋律、音调的一种把握能力,音乐认知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和音乐所产生的契合程度。对幼儿阶段的培养必须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音乐也是幼儿成长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如何去培养幼儿对音乐的认知能力是每一位幼儿教育工作者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认知能力;音乐认知能力;思维方式;把握能力
一、大班幼儿学龄特点
相对于学龄前、小班、中班的幼儿来说,大班幼儿已经对学习和生活环境、教育方式等有了进一步认知,尽管这种认知还是相对模糊的。通过之前阶段对于音乐的聆听和学习,整体对于音乐的认知能力有着进一步的提高,无论是从表演、模仿、记忆等方面,都不同于之前的阶段特点[1]。大班幼儿的年龄一般在5至7岁左右,这个阶段的幼儿对于注意有了一定的稳定性和自觉性,一般可以集中注意力15分钟左右,也产生了一些探索能力,会学着去观察一些可以吸引他们的事物,通过音乐的声音、节拍、旋律可以很好地吸引其注意力,并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方式快速提升其音乐认知能力。因此教师可以组织一系列音乐教学活动或者课程营造出一种欢快的音乐氛围。
二、节拍旋律的掌握
节奏是对一首音乐最开始的认知,也是音乐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对于音乐的学习往往要从节奏入手,然后慢慢的开始引入节拍的知识。当然,每个幼儿对于音乐节拍的感知能力是不一样的,对相同的节拍有着不一样的感受。两拍子的节拍特点是每小节中强拍和弱拍的循环,三拍子的节拍特点是强拍、弱拍 、弱拍循环,四拍子的节拍特点是强、弱、次强、弱循环,这些拍子相对来说更容易掌握。而1/4、2/4、3/4、4/4、3/8、4/8拍子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较难,不易掌握。教师可以让幼儿发挥想象力,自己创造新的旋律,更好的表达想象力和创造力[2]。
三、信心与表达能力的培养
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音乐教学的超级任务是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对幼儿音乐的教育不只是单纯对音乐的教育,更多的是去发现其他方面的潜力。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让幼儿根据听到的声音来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和体会。幼儿教师需要去鼓励幼儿说出心里的想法,肯定他们的想法,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激发孩子们说的欲望,从而达到培养信心的作用。每种音乐都表达出的都是不一样的思想,切实地让孩子们仔细聆听音乐,闭上眼睛去感受,可以更好地融入音乐的意境中,与音乐产生共鸣,快速提高对音乐的认知能力[31]。
四、音乐认知能力的培养
幼儿对音乐作品的认知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但也是最真实最纯粹的,对音乐作品的认知是一个完整的体验过程,大班幼儿音乐的教学不需要再像小班中班一样通过生动的画面和动作去展示,而是可以直接通过语言和声音直观的去表达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身临其境的与音乐产生共鸣,并且发挥想象空间对音乐进行一系列的创造。
五、音乐认知能力培养的目标
幼儿音乐学科的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中之重,对于幼儿感受真善美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也是表达幼儿天性、爱好、能力的最佳途径。对大班幼儿音乐认知能力培养的目标是让幼儿感受生活的美好,感受环境与艺术之间的联系,让幼儿爱上音乐,主动去参与音乐活动,获得丰富又美好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大胆地对音乐进行多样化的表达,也可以对音乐进行一系列的创造。从音乐中表达出来的是幼儿最真实的感受和体验。通过音乐活动可以极快的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对于以后主动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有着非常积极的效果。不论是哪一门课程或者哪一种教育模式,只有找到一种最适合其发展的发展规律才能使其沿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我国开展幼儿音乐能力培养的时间还比较短,在各个方面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而要想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背后少不了创作者的不懈努力以及强大的理论支持。如今国内幼儿的音乐教育方式还是比较机械化,更多的是模仿以及灌输的教育模式,而自成风格体系的教师少之又少,这对我国音乐教育水平的提高影响很大。现如今音乐歌曲的创作层出不穷,不断地涌现新的音乐作品,但大多数都是流行歌曲,适宜幼儿的音乐作品少之又少,很多现在正在给幼儿教学的音乐可能还是上个世纪的作品,而以现代为题材的音乐作品却少之又少,主要因为进行幼儿音乐作品创作的人才比较稀缺,幼儿音乐教育的活力主要在于幼儿音乐作品特有的魅力以及教育模式的特点,保持活力最重要的不仅仅需要幼儿教育从业者的付出,更需要的是全社会共同的努力。
六、音乐认知能力培养的建议
幼儿教师在课前备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所在,对于音乐作品的选择应源自于幼儿生活,多选择可以让孩子产生无限遐想的曲目,如浩瀚的海洋、广阔的森林、白鸟争鸣、百花齐放等等的自然之美,由于大班幼儿对于音乐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教师可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适当的进行新歌教学。
幼儿教师可以鼓励幼儿使用多样化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肢体语言的表达往往是幼儿音乐教育的一大挑战,教师可以通过节奏教学,如拍手、跺脚、击掌等方式来提升幼儿的肢体表达能力。除了肢体语言以外,绘画、乐器、游戏等方式也是教学过程中必要的环节。在学习音乐的同时将对音乐作品的感受通过画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促进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交流,更能扩大他们对音乐的想象空间。幼儿教师可以让幼儿通过一些简单的乐器学习打击节奏,在奏乐过程中产生与音乐的共鸣,提高自身的成就感。而游戏的形式更是多彩的,如问候舞、小星星、小蝌蚪找妈妈等等,这些有趣的游戏不仅可以提升幼儿的音乐认知能力,更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
幼儿教师课后可以布置一些实践类作业,可以在家也可以在户外,多多与人在音乐的世界里互动,感受音乐之美。这不仅需要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也需要家长甚至整个社会的配合。
七、结论
综上所述,大班幼儿音乐认知能力的培养是一项极具挑战的任务,不仅仅需要幼儿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地思考和探索,更需要孩子家长甚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对幼儿音乐感知能力、表达能力、表演能力和记忆能力的训练,摸索出一套合适的教学模式,让每一位大班幼儿可以不仅仅局限于了解音乐作品,还可以改造甚至创造新的作品,提升整体对音乐的认知能力。将幼儿音乐认知能力的培养要像提高身体素质一样牢牢抓住,引起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关注,这是保证幼儿教育全面发展中最重要的一环。
参考文献:
[1]戴沉雁.大班幼儿音乐认知能力的培养与教学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26):212-213.
[2]戴春楹.浅析在音乐活动中如何提升大班幼儿音乐能力[J].新课程(综合版),2019(08):180.
[3]卢昱.幼儿音乐教育与节奏感训练探究[J].北方音乐,2017,37(20):153.
张雨桐,女,汉族,四川成都,92年8月,本科,二级教师,广州市黄埔区玉城幼儿园(510760),研究方向: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