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中
湖南省长沙市周南中学 410201
摘要:问题驱动式教学法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手段,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加,也满足学生在学习方面的需求,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实现问题意识、思维能力等多方面素养的发展。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深入的分析高中学生的心理、年龄等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合理设计问题,使学生形成探究知识的强烈欲望,主动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在积极的学习态度中达成对问题的解决,进而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驱动;教学法;应用研究
引言
问题驱动式教学法是以问题为重要载体,引领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分析与探究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问题调动学生探究知识的主动性,引领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生活以及知识经验尝试进行问题的解决,在深入探究与合作交流中达成对数学知识的有效掌握,进而达成教学成效的提升。
一、问题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优化问题教学切入点,提升课程教育生动性
问题驱动过程中,教师为了进一步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对数学问题的探究,要优化问题教学的切入点,第一时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进而以问题作为教学指导,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感知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从而深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教师在问题驱动的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时运用多样性的解决策略,促使学生能够在未来面对问题时,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数学思维,从多个维度思考并快速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明确问题设置的动机,提升问题探究实际性
在问题驱动中,教师首先要明确问题设置的动机,才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问题学习的潜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学生高中数学学习现状以及学生差异化的学习需求,认识到学生学习的短板,从而运用科学的问题加强对学生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训练。问题驱动包括多种形式,其中以提问式问题、兴趣式问题、互动式问题以及生活式问题为主。教师在问题形式的运用中,要结合所学知识特点和学生学习特点利用多样化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的挖掘和研究,从而深化学生的数学理解,真正借助问题驱动的有益价值,圆满、优质完成教学任务。问题驱动法的运用能够让学生在教师的再创造教学中,通过交流总结,提升学习效率。
(三)以问题营造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对问题探究
教师要合理利用数学问题,通过恰当的介入,在和数学教学的充分融合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进而为学生营造轻松民主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氛围,充分尊重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和探究活动的主动性。教师要改变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在问题构建的高中数学教学情境中,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在具体的教学问题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构建问题任务,更好的提升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四)引导学生自评与互评,强化学生的自我认知
教师在利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展开数学教学与探究中,既要注重探究的过程学生的参与性和学习的有效性,又要做好数学学习的及时总结与汇报,引导学生在问题学习的同时,也要树立良好的反思意识。教师也在课程即将结束时,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利用问题梳理数学结构,引导学生理清数学知识点,进而通过交流与评价的形式,做好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反馈。教师要基于问题驱动教学法,构建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通过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的形式,强化学生的自我认知,提升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促使学生形成自我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评价的过程其实是举一反三和共同进步的过程,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成果展示和经验交流的合作探究形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在未来的数学学习中,运用良好学习经验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五)善于引导总结
在实际开展的数学教学中,引领高中学生主动的思考是进行问题驱动这一教学形式的重点所在。同时,教师还需要引领学生自己试着提问,之后引领学生自主进行相关资料的查询,以小组交流的形式实现数学问题的解决。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首先为学生示范,以自问自答的方式将数学问题有效处理。同时,在问题解答后,教师也要对整个教学过程总结,明确下一步的学习计划。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有收集资料、整合教学资源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适当的为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渗透。而且,教师也要发挥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时期倡导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对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行讨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会在相互学习中明显提升。同时,学生之间彼此的认知也会加深,学习对方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真正达成共同成长。
二、创设问题情境
高中数学知识就本质上来讲,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学生在学习中容易产生畏惧心理。在教学中,若是教师采取从前的教学手段,直接为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不仅无法达成教学目的,也会造成学生学习自信的缺失,限制学生个人数学能力的成长。所以,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全面分析高中学生的真实情况,以故事、视频等多种方式为学生设计富有趣味的问题情境,引领学生主动探究知识,进而实现数学教学成效的增长。
三、合理设计问题
(一)设计层次性问题
在问题驱动这一教学模式之中,教师在为学生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注重其层次,引领学生逐渐加深学习的难度,深入进行知识的探析,将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增强。为加强问题的层次性特征,教师需要了解高中学生的真实状况,明确其最近发展区,由简单到困难的设计问题,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设计迁移性问题
在问题的设计中,教师也要加入迁移性质的问题,加强学生知识的广度。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紧密。教师在迁移性问题的设计中可以将新知识与旧知识有效联系,引领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分析,将本来理解的知识进一步的巩固,也能有效达成对新知识的理解。
(三)设计开放性问题
伴随新课改教学理念的不断落实,注重对高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在数学知识的探究中渐渐的形成思维品质。为满足新时期的教学要求与学生在个人成长中的需要,教师在运用问题驱动这一教学方式时,可以依据教学内容适当的融入开放性问题,促使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思考数学问题,促进学生发散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
四、结合现实生活
高中数学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中,可以将真实世界与学生的体会相结合,使学生形成浓厚的求知欲,保证学生维持对数学知识探索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知识的本质,使学生主动尝试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素养。而且,在问题难度的设计上要考量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准,使学生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高中数学知识的教学中,应该与学生的个性与教学内容相联系,以问题驱动式教学法开展对学生的教学工作,以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深入探究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深化理解,也增强问题意识、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推动学生的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高玉兰.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1,(03):9.
[2]把多忠.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应用分析[J].试题与研究,2021,(07):102-103.
[3]柴翔宇.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应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20,(50):55-56.